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宋丹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31-33
证据法是诉讼法的核心.在正当程序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证据法典的制定已刻不容缓.证明标准的确立,是制定证据法典所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中国和西方现行的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判断证明标准良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宋丹 《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1,3(3):31-33
证据法是诉讼法的核心。在正当程序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我国证据法典的制定已刻不容缓。证明标准的确立,是制定证据法典所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中国和西方现行的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判断证明标准良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汪颜芬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1):29-33
证明标准是证据法中重要而又难以把握的问题。认为我国民事案件应该采用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而不是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而法律真实证明标准又可分为优势证据证明标准和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根据人们认识事物常态和现阶段的法律状况等因素,认为我国民事案件应该采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在采用高度盖然性证明标准过程中有些事项需要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霍守明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5):69-72
针对西方两大法系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把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与两大法系的标准进行比较,表明我国民事诉讼"明显优势证据"证明标准的价值与不足,并就其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治化反腐和冤假错案防范的有效实现,需要审判人员对腐败犯罪事实证据的精准审查。通过对腐败犯罪案件中瑕疵证据和非法证据的类型分析,提出“程序违法程度、证据的客观性和程序正义”作为腐败犯罪非法证据和瑕疵证据的界分标准。从而对非法言词证据、非法物证、书证以及瑕疵证据适用不同的排除规则,为有效实现法治化反腐的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郝振江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34-37
证明标准是民事证据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 ,本文介绍了几种主要民事诉讼证明标准 ,考察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多元证明标准 ,分析了我国传统证明标准的缺陷 ,认为我国应建立多元制证明标准 ,并提出了具体的建构设想 相似文献
8.
崔永存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22,(1):161-177
证据标准是证明标准的客观面相和前置条件,其本质上属于"程序准入"机制,包括"程序控制"和"心证隔离"两层含义.证据标准数字化的核心功能是控权而非放权,旨在实现应用系统对于"证据规格"和"证据基数"的机器筛查与控制.系统开发与应用须妥善解决权力偏向问题、认知偏误问题和司法心证"解模糊性"问题,重点包括:优化技术红利分配,... 相似文献
9.
王永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235-236
证明标准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在证据标准的选择中,英美法系适用盖然性优势理论,而大陆法系采用高度盖然性理论中国的民事诉讼中采用的是确实,充分证明标准,这种标准有明显不合理性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对有关问题的解释,已开始吸取国外的一些理论,但这远未能改变证据标准制度不合理的现状进一步完善中国这项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具体运用中,非法证据的界定是当然前提。非法证据并非是任一证据合法性要件欠缺的广义非法证据,而专指取证主体通过严重非法的手段或者侵犯公民基本权利的方式所获取的证据材料。我国刑事非法证据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两类,两类非法证据在实际判断中虽存在差异,但都应围绕取证手段的非法性展开,分别考察取证手段是否违反法律规定以及违法的严重程度,以准确界定刑事非法证据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孔翠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3):19-24
毛泽东非常重视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人以及历史的积极作用,并希望籍此摆脱人在历史与客观规律面前的消极被动局面。这不仅是直接面对社会历史环境的选择,也是毛泽东哲学思想逻辑发展的必然。毛泽东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历史发展可划分为青年时代、建国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个时间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质,都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阶段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舒江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3):5-8
中国马克思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尊重群众实践、总结群众实践经验,坚持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方法论创新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品格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质,它在毛泽东思想中定位,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凯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5(3):83-8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三讲”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只有讲政治,才能坚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立场和勇气;只有讲学习,才能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水平;只有讲正气,才能营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朱海风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6(2):14-19
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新贡献主要表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关乎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是我们党认识真理、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和思想武器,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和基本规律,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是既要坚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就是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则是这一科学理论的精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任重道远,解放思想未有穷期。让我们高举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在邓小平开辟的道路上开拓创新、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6.
根据坚持实事求是难这一现实热点问题,从不同方面剖析了坚持实事求是难的原因,提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主要条件,认为应该用新的思维看待和认识实事求是,努力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各个方面,在总结几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建一个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力图从邓小平理论发展的逻辑结构来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精髓———“实事求是”在邓小平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深刻体现,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与邓小平理论的一脉相承性。 相似文献
18.
19.
易小明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4)
在将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具体化的过程中,由于主体的原因,存在各种不同的虚幻形式,一是主体激情的过分张扬,二是对客观对象的过分顺应,三是理论与实际的相互分离。在这三种情况下,主体自以为是实事求是,但实质上却背离了实事求是的路线 相似文献
20.
关晓丽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4):5-8
在反封建的基础上,现代西方社会形成了自由主义、主体主义、个体主义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影响、作用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精神、集体主义、实事求是,已成为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现代化就有了一个“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就会得到全世界的尊重、认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