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析三峡库区移民过渡期的贫困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库区移民存在着历史性贫困。在搬迁后一段时间又面临着经济、文化、精神等新的贫困。贫困问题严重制约着移民的搬迁安置 ,从而影响国家的移民大业和库区经济的长远建设。经济上的补偿与扶持、区域文化的异地构建、精神心态的素质培育、文化教育手段的运用等都不失为库区移民过渡期贫困的解决良策。  相似文献   

2.
李法军 《南方人口》2011,26(5):59-64,42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几种有关“非自愿移民”的定义、分类模式和政策取向的分析,发现在这些方面均缺乏对非自愿移民群体健康期望的描述和对该群体健康失衡问题的关注。笔者认为这导致了相关政策中对非自愿移民群体成员健康失衡补偿的缺失,由此提出对非自愿移民群体健康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笔者还提出了“健康动态谱”的概念及其调查方法以补充以往的研究模式.希望此种方法的实践结果能为非自愿移民群体的健康研究及补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段跃芳 《西北人口》2011,32(2):75-82
从总体上看.目前发展中国家非自愿移民政策不能适应非自愿移民实践活动的需要,存在着缺乏正式的国家移民政策体系、系统全面的移民安置计划、权威的国家移民管理机构以及健全的工程效益分享机制和移民参与机制等问题。当前。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改进非自愿移民政策体系的积极态势。并且在建立与完善政府移民管理机构.提高移民计划实施能力方面正在作出努力。同时非政府组织在推动非自愿移民政策重构方面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发展中国家在建立与完善非自愿移民政策体系.改进非自愿移民安置效果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非自愿性移民自愿迁移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愿性的人口迁移模型应用于农村非自愿性移民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农村非自愿性移民实现自愿迁移的机理.其关键在于一个合理的补偿价格。而要实现农村非自愿性移民自愿迁移,必须考虑农村非自愿性移民遭受的损失.包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的损失。最后得出了在农业安置和非农业安置两种方式下,使得农村非自愿性移民自愿迁移的无差异点。只有当补偿标准达到该点时,才可以实现农村非自愿性移民向自愿性移民转变。  相似文献   

5.
三峡工程是我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世纪工程,也是中国当代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水库移民。由理论工作者与实践部门的技术工作者共同合作的《三峡工程移民与库区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首次从移民安置与库区发展的关系出发,对三峡库区的人口、社会、经济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对库区人力资源开发、环境人口容量,移民人口群体状况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水库移民的历史经验;分析了促进移民安置与库区发展走向良性循环的条件;提出了三峡库区移民安置的思路与对策。与国内外已公开出版的同类专著相比,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库区移民方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区移民即广义的库区人力资源迁移 ,是水库兴筑伴生的社会现象 ,对于大中型水库库区来讲 ,带有普遍性。本文在对库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 ,以典型库区为例 ,探讨了库区移民的方式并获得了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贵州农村特困人口移民搬迁及扶贫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站在我国 2 1世纪扶贫攻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高度 ,对贵州所开展的特殊扶贫方式———移民搬迁扶贫开发在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上进行了总结和研究。认为移民搬迁扶贫开发是解决贵州农村特困人口温饱、走向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并结合贵州省情对 2 1世纪初贵州特困人口移迁安置的指导思想、原则、搬迁重点区域、搬迁方式及保障措施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待迁移民的生计具有脆弱性。移民历史遗留问题的累积和再次迁移形成的外力冲击,导致了生计脆弱性的形成。解决南水北调中线库区移民生计脆弱性问题,要依托开发性移民政策,增强移民发展的主体意识。在移民前期应以补偿和补助的方式支持移民的生计恢复和家园重建,化解移民风险;在移民后期要创造"授能环境",重点加强对移民生计能力的修复和再造。  相似文献   

9.
王立波  于淼 《南方人口》2010,25(4):26-34,17
国际移民的研究中一直以关注移民的文化适应、移民与移入地居民的互动、移民网络的建构及移民社区的形成为主流,但是当今世界的国际移民群体已经发生了分化.不仅存在低人力资本的国际移民,同样存在着高人力资本的移民,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普遍高于移人地居民,本研究通过70个样本的个案研究发现,在他们的国际移民实践中,对血缘和地缘网络的依赖程度十分有限,他们更热衷于构建跨越区域空间的学缘网络、这不仅成为他们孤独的移民生活的情感寄托,也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在陕西省安康市5个区(县)129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比较分析了生态移民户和当地农户家庭收入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作用特征.结果发现,在搬迁后的经济恢复过程中,生态移民户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出现了失灵现象.与当地农户相比,人力资本中的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劳均受教育程度、家庭中有外出务工经历人数和最远足迹等因素不再是影响家庭收入的显著因素;社会资本中的通讯费用、参加专业合作协会和集体事务参与程度等因素对家庭经济收入不再具有解释作用.政府应加强对移民的培训,提升安置地劳动力市场化程度,帮助移民重构社会网络,鼓励移民建立和参加专业合作组织,给予移民和当地农户平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本是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理念,人力资本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山东省为例,通过构建“支撑能力指数”模型,定量测度人力资本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状况,并对各地区人力资本支撑能力的类型划分、差异原因以及提升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福建省2977个流动人口职业流动的个体历时数据,应用Kaplan-Meyer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对不同性别流动人口的初职时间间隔及其影响因素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男性流动人口相比,女性流动人口离开初职的概率略小,但在初职的时间间隔偏短。在初职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中,初职收入、教育年限、婚姻状态、家庭迁移类型和流入地城镇等级规模的影响存在性别共性,而家庭抚养比、职业类型、企业性质和来源地类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Migration, fertility, and state policy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spite China s one-child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he nation experienced a slight rise in the birth rate in the mid-1980s. Many observers attributed this rise to the heightened fertility of those rural-to-urban migrants who moved without a change in registration (temporary migrants), presumably to avoid the surveillance of family planning programs at origin and destination. Using a sequential logit analysis with life-history data from a 1988 survey of Hubei Province, we test this possibility by comparing nonmigrants, permanent migrants, and temporary migrants. While changing family planning policies have a strong impact on timing of first birth and on the likelihood of higher-order births, migrants generally do not have more children than nonmigrants. In fact, migration tends to lower the propensity to have a child. More specifically, the fertility of temporary migrants does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of other women.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回流的选择性与非农就业:来自湖北的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农民工回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利用来自湖北省的农村劳动力调查数据研究农民工的回流原因与返乡非农就业状况。农民工的回流决策不仅要受到其人力资本的影响,也与老人需要赡养、农业负担较重、与家人团聚等家庭因素以及输出地经济的发展程度有关。相对于那些仍然外出的农民工而言,回流农民工往往是负向选择的结果,并没有表现出比从未外出农村劳动力更倾向参与非农就业。因此,农民工回流对输出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可能并不像大部分研究结果所显示的那么乐观。  相似文献   

15.
第二代外来人口教育及社会融合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王桂新 《西北人口》2008,29(5):59-63
随着外来人口的迁入,第二代外来人口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它不仅是外来人口本身最关心最迫切需解决的问题,更是城市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问题。本文对第二代外来人口在家庭和谐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融合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635名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发现,只有18.2%的流动人口有体育健身的习惯,通过构建二值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后得出:河南省流动人口的体育健身行为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幸福感、长期居留意愿、居住类型、孩子数、日工作时数和参保状况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年龄、户口性质等因素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体育健身状况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large cities have experienced urban village trans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Extant literature largely focuses on urban village transformation and its ensuing developments.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social welfare change through six welfare categories of indicators, namely, economic condition, dwelling condition,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social security,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sychology. Value change in fuzzy membership was used to reveal the changes in social welfare for rural migrants before and after urban village transforma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in four cit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4. Fuzzy assessment model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collected data. Results corroborated that nearly all the values of the welfare categories decreased, except for the value of dwelling condition. The findings confirmed that the rural migrants do not primarily receive the benefits of urban village transformation. In addition, such transformation does not improve urban village harmony. Various measures should be applied to improve rural migrant welfare, including enhancing rural migrant settlement intention, encouraging rural migrants to return to their respective hometowns, and implementing policies for regionally differentiated welfare righ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substantially implement urban village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甘肃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经济欠发达,平均文化程度水平偏低的甘肃省通过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构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是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外来人口的定居性与流动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若建 《人口研究》2007,31(6):45-54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外来人口在居住地的时间分布情况,描述了不同人口属性和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外来人口在居住时间上的差别,并且描述了在居住地出生"外来人口"的一些特征,最后利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外来人口居住时间长短的多种因素做综合分析。在描述分析的基础上,论文最后指出,必须正视大量的外来人口实际上已经转变为长期定居人口的事实,并解决其产生的相关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