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刘易斯的“二元结构”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是经历一个被称之为“二元经济结构”的过渡阶段。所谓“二元结构”,通常是指生产率水平差别巨大的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发挥“后起优势”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二元结构”如果得不到及时改造,将严重制约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二元结构”改造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传统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向现代非农产业的转移,只有完成了这一任务,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才会发生质的飞跃,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不同,当前我国不仅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而且存在着与二元经济结构有密切联系的二元社会结构。这两种结构通过不断发生冲突越来越紧密地凝结为一体,以致于任何一方的发展变化都会对另一方的存在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方便起见,本文把它们统称为二元结构。实现二元结构向一元结构的转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要顺利实现这一转化,就必须认真处理好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等问题。 1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A.Lewis)认为,二元经济结构就是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并存的结构形式。传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二元经济的特点 二元经济理论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关于发展中国家发展过程的描述。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由两个不同的部门即弱小的现代工业部门和强大的传统农业部门组成的。这种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经济发展就是要扩大现代工业部门,缩小传统农业部门。因这种方法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故对于分析和解决这些国家的经济问题有一定作用。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除了具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外,由于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因而还具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与乡镇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模型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经济学家对经济学和发展中国家作出的伟大贡献。1954年,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勾勒了发展中国家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容。刘易斯将国民经济分为以农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和以工业为主的现代部门,现代部门在生产中使用可再生性资本,劳动的边际生产率较高,能够产生经济剩余;传统农业部门没有资本投入,土地有限,而人D增长迅速,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低,甚至是零或负数,从中转移出部分劳动力,不仅不会减少总产量反而会提高人均产出水平。经济发展过程就…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1979年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的生平,并对其主要理论,即二元经济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评述,论述了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及启发意义,并对刘易斯获得诺贝尔奖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1979年诺贝尔奖得主刘易斯的生平,并对其主要理论,即二元经济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理论进行了评述,论述了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及启发意义,并对刘易斯获得诺贝尔奖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国民经济呈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具有较为典型的二元性,即一方面是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的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很低,存在大量过剩人口;另一方面是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小但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非农部门,其中主要是现代化工业部门。因此,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打破二元格局,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村工业化。 在布局理论中,通常把现代工业聚集的经济地理空间叫作区位。在发展中国家,区位与非区位构成了二元经济结构的两部门分野,共社会、经济反差极为明显。区位代表着现代经济增长和现代文明,集中了国内最稀缺的资源,包括最优秀的人才和资本,非区位代表着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传统的行为方式,缺少资本,只有非熟练劳动力是最丰富的资源。区位与非区位在这样的社会里往往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工业化。从四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期,在经济发展就要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理论支配下,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普遍遵循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式”设计自己的发展战略。刘易斯模式将经济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劳动力无限供给阶段。这一阶段中,资本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率高于农民收入率,农业剩余劳动开始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随着劳动力不断转移,现代工业部门不断扩张。第二阶段为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9.
“二元经济结构论”最初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提出的,后由耶鲁大学教授费景汉和拉尼斯等人加以发展,所以也被称为“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型”,这一理论被西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解释不发达国家剩余劳动吸收过程的“普遍真理”。该模型主要揭示了落后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城市工业部门与乡村农业部门在结构、经济上存在较大差异;二是两个部门有一个劳动力转移的过程。这确实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对立运动的一些客观规律,从而奠定了这一模型的理论价值。因此“二元经济结构论”…  相似文献   

10.
二元经济结构,是指一个社会内部同时并存传统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经济不发达部分和经济发达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经济整体。这种二元经济结构,是所有国家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而这种转化过程,实质就是工业化过程。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最初提出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一般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中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结构和部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由于后者的劳动生产率远远超过前者,因而后者享有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经济学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围绕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如何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带动整个经济均衡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主要理论观点有:1刘易斯——...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三阶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论”提出来以后,以其理论的开拓性、模式的简洁性、方法的有用性获得了世人的赞扬,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它是解释不发达国家剩余劳动力吸收过程的“普遍真理”。但事实说明,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式却不大适应于中国。建国以来,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出现了三个阶段,表现了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演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果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其演变的过程,将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会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农”与城市化,是事关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按照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构想,我们绝对不可能通过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工业的转移,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一元的转变。农民人口多,农村土地广,这是我们的现实国情。我们只有在城市工业化、现代化的同时,开辟广大农村的工业化发展道路,建立城乡二元工业化结构体系,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无限转移,并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最终解决二元向一元转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中国也深受这种经济结构之害。突破二元经济结构,走向城乡一体化,必须排除制约城乡经济互渗和交流的阻碍因素,沟通城乡经济互渗和交流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介绍关于"刘易斯转折点"的争论的基础上,提出在考虑转移成本以后,准刘易斯转折点实际上是刘易斯转折点的提前形态,这种提前形态与我国外向型的工业化模式有关.在二元经济结构下.外向型的工业化模式会产生失衡效应和加速效应,从而促使刘易斯转折点提前到来.本文最后对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提出了若干见解.  相似文献   

16.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的一般特征.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但我国的这种二元结构是畸形的,经济发展长期偏离二元经济结构的一般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量大大扩充的农村生产要素在农村内部自由流动和重新组合,促成农村工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已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农村工业化的速度和进程。农村工业化必须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改变农业的要素投入战略。对改变农业传统性从而改变经济二元结构的途径有刘易斯模型和舒尔茨模型之争。中国二元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改变农业传统性途径必须把两个模型统一起来考虑。在我国原有的体制中,劳力流不出农村,资金流不进农业,原因在于缺乏要素流动的市场。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结构性优化主要途径是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理论的演化和最新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帆 《学术探索》2004,(1):19-22
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元经济理论随之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中,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一直被作为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象的理论工具.但在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为什么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却在快速拉大?因为我国的工业化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已非刘易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二元经济结构论时的经济环境.随着我国新经济部门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已从二元经济结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转向三元经济结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元经济结构的形成扩张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一、工业化进程中的海南农业工业化是工业在国民收入和劳动人口中的份额不断上升的过程,也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占主导转化为工业占主导的过程。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指出经济发展是由于工业部门的扩张使农业部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被吸收到工业部门中就业,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因此工业化广义上讲与“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是等同的。由于二元结构模型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地位,以致50-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时将发展简单化为加速工业的发展,并在各方面对工业实行一系列倾斜政策,结果是工业扩张与农业衰退、城市繁荣与农村调敝齐头并进。总结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台湾)工业化走过的路,得出的结论是:工业化的主题是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的发展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