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学法  申绘芳 《统计教育》2008,(9):11-13,51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78-2007年度数据以杭州市为例对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单向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是影响人均消费变动的原因,而人均消费变动不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原因。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2.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国彩票市场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1995~2009年彩票总销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数据建立logistic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彩票总销量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是彩票总销量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互为格兰杰原因,而彩票总销量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是相互独立的变量;二是我国彩票销售量增长将出现拐点.  相似文献   

3.
建国五十年来 ,忻州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长 ,在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增加。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1998年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3175元 ,比建国初期 1952年的 10 3 .7元增加 30 71.3元 ,增长 30 .6倍 ,平均每年递增 7.7%。五十年的发展变化 ,全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呈现如下特点 :一、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从 1952年到改革开放前 1978年的二十六年 ,忻州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增加 182 .6元 ,增长 1.76倍 ,平均每年只递增 4 .0 %。而…  相似文献   

4.
一、对五原县2011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预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个部分构成.2011年五原县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300元,比上年增长15.2%.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调整离差率”来界定不确定性收入,通过建立关于消费的分布滞后模型,对1982年以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不确定性的变动情况及其对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冲击进行了实证分析,藉以剖析收入的不确定性因素在拉升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保险支出在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消费中也发生了变化.本文使用Panel Data模型,对1997年到2001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保险支出数据做了分析,和其它居民消费支出一样,可支配收入依然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2000~2007年间统计数据.对武汉城市圈各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分别从绝对差距、相对差距、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收敛性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绝对差距,还是相对差距,考察期间都是扩大的;"倒U"型假说通过检验;δ-收敛证明了可支配收入的离差是扩大的,绝对β-收敛证实了其存在收敛性;在加入反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经济结构变量和产权结构变量后,三个模型检验都证明了其存在务件β-收敛.且二产占GDP比重和三产占GDP比重与各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之间正相关,而国有单位职工占总人口比重值则与其增长速度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孙爱军 《统计与决策》2007,(24):110-112
消费支出受到收入、价格指数的共同作用。为了研究城镇居民月度家庭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月度家庭消费性支出与消费价格总指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江苏省月度数据为例,进行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哈尔滨市城镇居民的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2007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772.02元,同比增长13.7%,增幅比上年增加了2.1个百分点,是2002年的1.84倍.收入的增长使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带动了消费支出的增长,同时也使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受到消费观念、收入分配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制约,哈尔滨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0.
《浙江统计》2009,(2):44-45
1.2008年年度浙江省各市及义乌市GDP初步核算数据 2.浙江与全国平均及其他六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较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9258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2%,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993元,连续24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上半年包头稀土高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65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居10个旗县区第四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健康增长的势头。一、2005年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情况(一)经济发展对城镇居民可支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渭南市高度关注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使全市城镇居民低收入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调查资料显示:2010—2011年渭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6.6%和17.9%,其中,低收入户(占总调查户数20%,以下同)分别增长15.6%和28.3%。一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其中,低收入户人均收入2646元,增长22.7%。以上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仍不匹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四大表现居民收入长时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统计资料显示,1990—2003年,G D P年均增长9.3%,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增长7.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4.3%,经济增长速度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1.6和5个百分点。2003年,G D P比上年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9%和4.3%,分别比G D P增长率低0.3和5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统计,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实际增长6.8%,城乡居民收…  相似文献   

14.
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文章首先对我国1985~2009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进行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进而构建误差修正(ECM)模型,在宏观上探究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然后进一步分析不同收入组1995~2009年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从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方面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进而分析了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及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亮  余佳 《统计教育》2009,(12):40-43,48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利用了1991—2007年的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统计数据。对我国29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消费水平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密切相关,其中居民自发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同方向变动,而边际消费倾向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并且城镇居民的自发消费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居民消费行为演变的政策分析与模型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蕾 《统计教育》2005,(9):38-40
建国55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的收入分配关系和分配格局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伴随着一系列消费政策的出台,我国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以1983-2002年这二十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说明消费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并应用相应的统计模型给予说明和检验。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阶段划分1.阶段划分建国55年来,由于消费政策的变化,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解…  相似文献   

17.
Granger因果关系在计量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践中,采用Granger检验是在最小二乘回归下进行的,检验的是条件均值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基础上扩充到检验条件分位数上的因果关系,即线性分位数回归下的Sup-Wald检验法;利用该检验法实证分析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量对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且在较低分位数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量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量的因果关系并不显著,只有在分位数较高时这种因果关系才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山东省951户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多元Logit模型和扩展的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系统分析了农民工家庭向城镇迁移过程中迁移状态的演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初次离乡和定居城市两种演进形式的实现难度较小,而举家迁移和直接定居城市两种演进形式的实现难度较大;农民工家庭劳动力的城镇务工状况及其农村经济状况是影响农民工家庭迁移状态演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白芳 《青海统计》2007,(12):24-26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000.35元,消费性支出为6530.1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和4.6%;扣除价格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9.7%和2.8%。在居民家庭总体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占20%的高收入户和20%的低收入户收入与消费差距扩大,生活水平差异明显。一、收入差距2006年我省城镇居民家庭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67.57元,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06.86元,高收入户是低收入户的6.11倍,比上年的5.95倍扩大0.16倍。高、低收入户的收入差额由上年的13926.19元增至15360.71元,拉大了1434.52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近五年,我市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深刻变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不同收入群体收入与消费比较分析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13.1元,消费支出为3774.2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54.3%和36%,年均递增9%和6.3%。 1、不同收入群体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