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文平 《统计与决策》2012,(19):108-110
文章利用我国1978~2010年的数据分析了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短期内储蓄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但长期内的因果关系是单向的,即经济增长是储蓄的格兰杰原因,高储蓄并不能导致高增长。国际资本流入与储蓄在短期和长期内皆互为因果,但经济增长与国际资本流入之间只存在从前者到后者的单向因果关系。因此,在短期内我国应采取提高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政策以鼓励投资和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但在长期内应将政策重点置于消费引导的经济增长,以此促进国内储蓄与外国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内资本流动的结构性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全胜 《统计研究》2003,20(12):43-4
一、引言在一个封闭的宏观经济中 ,投资主要来源于储蓄 ,并且事后的实际投资总量等于事后的实际储蓄总量 ,此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私人投资和消费有完全的影响 ,任何可观察到的储蓄增长意味着投资的增加。但在一个开放经济中 ,对经济的每一个地区或部门 ,储蓄和投资并不相等 ,储蓄和投资之间会出现不平衡缺口 ,资本便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流动 ,此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要受到资本流动的影响 ,如果不平衡缺口小 ,储蓄结构直接制约投资结构 ,如果缺口大 ,储蓄结构只能通过资本流动间接影响投资结构。储蓄投资的不平衡缺口的出现有多种…  相似文献   

3.
资本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较大,根据中国各地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综合分析各地区资本流动风险水平,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综合反映地区资本流动性,可以通过GDP来反映区域经济差异化。因此,可以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地区经济差异的资本流动因素。研究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和银行储蓄并不是造成地区引资能力差异的重要因素,各省银行存贷差和财政转移支付是各个地区间资本流动风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云南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美虎 《统计与决策》2005,(21):103-104
20世纪30年代后期,哈罗德(1938)和多马(1946)提出了哈罗德--多马模型,这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开端,模型的核心内容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是资本积累,上一期的投资是现期产出增长的动力之源,投资对未来经济增长有决定作用,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加速了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为进一步扩大资本形成开辟源泉.其后,在以索洛模型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中,也强调了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认为投资增长促进资本存量增长,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另外,阶段派罗斯托(W·Rostow)把生产性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从5%增加到10%以上,作为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结构派刘易斯(W·Lewis)也认为"经济发展理论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由原先的储蓄和投资占不到国民收入4%或5%的社会本身变为一个自愿储蓄增加到占国民收入12%到15%以上的经济过程".  相似文献   

5.
中国居民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先明  孙镟  熊鹏 《统计与决策》2005,(15):100-102
储蓄与投资是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变量,理论上讲,它们的变化及均衡关系直接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水平.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比较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但现实经济中,储蓄不一定能够顺利地转化为投资,投资资金也未必能够顺利地形成生产能力,推动经济增长.国内研究都侧重于对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定性分析,而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数量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对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也有助于相关管理部门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对策.因此,本文侧重运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时间序列数据来实证分析检验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在中国现实经济运行中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一、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概述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而存在的一种资本形式,作用于人的身上,提供未来的收入.教育是人力资本形成的最重要的途径,教育通过人力资本的形成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连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经验性研究:1978~2002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蓄 投资转化率一直为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所忽略 ,如经典的Solow模型中资本运动方程 k =sy -δk实质假设储蓄 投资转化率恒等于 1(Solow ,1 95 6) ① 。尽管其后的Cass( 1 965 )、Koop mans( 1 965 )从代表性家庭的最优决策角度出发内生了Solow模型的储蓄行为 ,然而Solow模型储蓄 投资转化的假设一直被其后的经济增长模型所沿用。Kuznets首先指出 ,资本形成机制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因素 :其一为可供利用的储蓄资源 ;其二为投资需求 ;其三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和渠道。正是基于McKinnon( 1 973)、Shaw( 1 973)开创性的工作 ,金融发展在…  相似文献   

8.
资本流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储蓄与投资是资本流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此文章利用Feldstein-Horioka的模型框架,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面板单位根检验检验基础上,建立面板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并采用最新发展的PMG面板协整估计方法实证研究国内1985~2011年资本流动情况.研究表明,我国资本流动存在区域差异,沿海地区的资本流动比内地地区要活跃,同时由于大国效应的影响,全国的资本流动较弱.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Chines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16,CSNA2016)修订了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和核算分类,将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支出纳入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核算范围。基于《2008国民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2008,SNA2008)的GDP核算平台,本文构建了制造业R&D支出的资本化核算框架,测算了中国1990-2016年26个制造业行业的R&D投资与资本存量,为进一步探究制造业无形资产的资本回报率、生产率等经济问题提供了数据支撑。测算结果显示:○1R&D投资是测算R&D资本存量的准确指标。直接使用各行业R&D经费内部支出作为R&D投资,将高估各行业R&D资本存量;○2本文构造的R&D投资价格指数通过了稳健性检验,说明使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R&D工资支出的价格缩减指数是有效的;○3中国制造业研发实力不断增强。制造业R&D资本存量占全国R&D资本存量的比例从1990年的35.33%增长到2016年的67.75%;高技术制造业的R&D资本存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22%,对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们应与前一段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相比较分析调整时期产生的原因和近两年来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政府包括司法部门应明确调整时期的主要任务 ,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度创新、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上来。调整信贷方向、以消费信贷为主 ,大规模放贷 ,把当前信贷重点放在行政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来 ,减负减税 ,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储蓄者 ,采取不同措施使储蓄转化为投资 ,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在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和经济增长研究中,资本服务是资本投入的最适合测算指标。区别于资本存量,资本服务是流量的概念。资本服务物量指数因为所使用的年龄——效率函数、使用者成本和汇总指数的不同有不同的编制方法。目前已经有国家编制资本服务物量指数,并尝试将其纳入国民核算体系。文章对我国资本投入测算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振全  黄彤华  谢安 《统计研究》2006,23(11):24-29
一、引言理论界关于资本控制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支持派认为基于以下原因发展中国家应实行资本管制[1]:(1)有助于克服短期资本流动剧烈变动引起的国际收支危机或汇率波动;(2)保证国内储蓄用于国内投资,防止外国拥有国内生产要素;(3)维护当局对本国金融活动、金融收入和金融财富的课税能力;(4)防止资本流动对经济稳定和结构改革方案产生不利影响。反对派关于资本控制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可概括为[2]:(1)使国内投资者失去了国外投资的机会;(2)影响工业结构;(3)造成经济扭曲;(4)造成资源禀赋迁移,或资本外逃。近30年的实践表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13.
周英章  李义超  金戈 《统计研究》2001,18(11):17-22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收入流程出现了由政府主导型向居民主导型的巨大转化 ,居民已成为我国总储蓄的最重要主体。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巨大潜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进入“储蓄推进”的经济增长阶段是我国的必然[1] 。因此近年许多学者对中国居民储蓄进行了大量研究 ,形成了许多重要成果。但现有文献在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研究的样本区间。现有研究文献大多是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建国以来的。但在 90年代影响中国居民储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加快、消费信贷措施出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假设公共资本是宏观经济的一部分,由此建立一个随机内生增长模型,把公共资本作为宏观经济变量并进入个人效用。分析了经济达均衡时税收,政府投资,个人投资对经济增长率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同时还求出了最优的增长率和个人资本与财富比,消费和财富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资本折旧率为突破口,利用经济计量的方法估计出不同省份的资本折旧率,重新估算了中国省际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对资本回报率进行了再估算.结果显示:(1)折旧率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周期波动.(2)中国资本产出比近年来增长很快,但与世界工业强国相比,我国资本产出比尚处于合理范围内,资本积累未出现过剩迹象.(3)资本回报率直到金融危机前都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但此后出现反转.省际间资本回报率的差异表现出缩小趋势,可以推断危机后较低的资本回报率更多反映了资本在不同产业和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错配.与过度投资相比,这或许是中国投资目前面临的更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宏观投资增长的三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发展趋势、行业和地区结构方面分析了我国的投资现状,进一步将我国投资增长归于资本回报率、经济转型、融资约束三大因素的影响,区分为十个指标,建立投资增长的影响因素模型,结合全国30个省份1995~2007年的面板数据,文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上三类因素有效促进了我国投资的增长,投资增长速度的大小是各个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比较而言经济转型对于我国投资增长的贡献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Feldstein-Horioka框架下,文章基于面板平滑转换估计(PSTR)方法对1998-2014年中国省域间资本流动进行了估算.基于PSTR模型,测算得到各个省份在地区和时间维度上的储蓄系数.研究发现,国内投资和储蓄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储蓄系数并不能划分为若干组,而是必须通过一个连续的转换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资本、劳动和能源消耗作为生产要素,用广义方差分解和广义脉冲响应方法,分析我国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劳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看,能源消耗和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大,劳动力就业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小;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时间效应看,资本与能源投入增长短期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长期对经济增长为持续负效应,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以高投资和高能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若要维持经济持续增长,未来必须增加更多的投资,更多的能源为投入,以抵消原投资与能源对经济增长形成的长期持续负效应.  相似文献   

19.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储蓄顺利地转化为投资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 ,资本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资本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储蓄的规模以及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决定的。在这里 ,储蓄并非居民的储蓄存款 ,而是泛指任一经济主体 (一个国家及其政府、居民、企业 )在一定时期内的可支配收入用于当期消费后的余额。而投资也并非广义上的投资 (包括实物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 ) ,而是仅限于实物投资。一国的国内储蓄总额作为一定时期未被消费的收入 ,构成了该国可供投资的资金来源 ,而实物投资则会形成一定的实质资本 ,增加一国的生产能…  相似文献   

20.
投资推动、工业化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拉动国民经济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投资推动工业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是建国以来需求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总体逻辑过程.经验结果显示了工业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特殊重要性,今后应当改变工业化倚重资本形成的状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