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实践特征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效能逻辑、话语逻辑与系统逻辑的辩证统一。它在总结历史规律、发展民主理论过程中孕育;在人民民主实践、提升民主效能中发展;在立足系统思维、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中升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多元社会的挑战,西方学术界逐渐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作为西方民主理论的新探索新发展,体现了世界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于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决策合法化、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培养公民美德和平衡自由主义的不足.在公民实践理性的基础上,协商民主激发了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但在协商民主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不能把中国的协商民主与西方的相混同,无论是在意境话语上,还是在形式路径上,中国协商民主政治的特质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和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契合民族特质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民主的光辉典范,是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和新表述。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人民进行了长期持续的民主实践探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孕育与形成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从理论逻辑上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以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为基石,是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经验过程中所提出的全新民主形态,从根本上超越了西方民主理论,实现了人类民主的新飞跃。从实践逻辑上看,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实践中探索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中国民主主旨要义,建构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4.
论追求法治基础上民主原则的和谐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基本原则来自于民主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要求 ,它们既是指引民主发展的指南针、鉴别真假民主的试金石 ,同时也是民主发展规律的集中反映。惟有对民主原则认真审视 ,并在法治的基础上加以统一 ,民主才会如人们所一般理解的那样 ,成为自由和人权的卫士 ,而不是它们的敌人。民主的逻辑和历史表明 ,民主在多数决策中生存 ,在遵循正当程序中发展 ,在保护少数中鉴别 ,在法治中升华。  相似文献   

5.
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演进的逻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演进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通过知识分子组织政党,以政党开展政治动员,以追求民主政治为核心,围绕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展开,并经过反复曲折的选择过程,最后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政党民主引领社会民主发展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6.
学界很早即以纳粹党上台为典型事例论证现代民主的弊端,认为纳粹党和希特勒正是通过民主程序合法地窃取了国家权力,造成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专政,扼杀了自由,并酿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空前灾难。迄今为止,这一结论经过近百年的转引,在中外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但稍加推究即可发现,它不仅隐含了许多错误预设,因而存在不周和讹误,而且在材料征引、逻辑分析等方面也都存在问题。按这一结论,现代民主是因为通过合法程序将国家权力交给了纳粹党和希特勒而具有严重弊端,所以,一旦证明结论与事实不相吻合甚至严重不符,那么,长期以来借以求证的一般民主的所谓弊端,也就丧失了立论的基础,而关于现代民主的一些认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关于纳粹历史的解读,也就需要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一平 《理论界》2015,(3):9-13
作为处于国家发展关键期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方略不仅没有回避政治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浪潮,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拓展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理论。在政治现代化的评价体系层面,提出评价一国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的8个标准,从政治竞争的机会公平、政治参与的权利公平以及权力运行的规则公平三个层次反映出现代民主观念的一般规律;在政治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以党内民主、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的结合扩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式;以完善民主集中制、巡视制度与人大监督加强了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清晰阐述宪法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推进了民主政治的法治化,指导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民主与权力制约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民主作为民主政治的一种形态,在当代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民主与法治这两种最基本的权力制约监督形式的有机融合,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契合的民主政治形态。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种种权力失范现象,与法治的缺失密切相关。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实现市场经济现代转型的基础,而法治建设又需要民主力量的推动。在当代中国,构建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体制,需要将民主与法治两种范式进行融合,重点发展以法治建设为目标的民主制度,即法治民主。  相似文献   

9.
党内民主纳入宪法调整范围,是现代宪政发展新趋势.党内民主宪制化产生了最高立法机关规范党内民主的立法义务,赋予了政党“准国家机关”的法律身份.党内民主解决寡头铁律和集体行动困境的有效性及其与人的尊严的密切关联性为党内民主宪制化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宪法应设置党内民主条款,并根据国情设计党内民主制度.宪法学需在公民权利、政党权力、国家权力三元框架下研究党内民主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民主冲突     
民主冲突是重要的民主政治现象,也是政治学的基础范畴。但政治学理论对民主冲突与整合理论的研究还几乎处于空白。本文试图在民主冲突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理论框架下,对民主冲突的概念、民主冲突的发展过程有限民主冲突、宪政民主冲突和多元民主冲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协商民主呼吁公民应该恢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历史传统,并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政治技术的支持下,通过所谓平等、理性、深思熟虑的协商来提升民主质量,进而有效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主要在于:党的领导为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健康保障;中国的民主制度为协商民主发展创造了制度前提;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中国的协商民主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具有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内容的丰富性,民主机制的程序性,协商民主机制服务于根本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2.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其产生、形成、发展、完善及运行具有相应的政治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全新的民主形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价值立场、政治原则、权力关系、制度框架及政治效能等。在政治价值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政治原则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在政治形式上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政治效能上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政治发展上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并形成不同于西方民主、传统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中国家民主的政治逻辑,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切实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集中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高法律依据,《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逻辑起点,《宪法》并从运行原则、制度载体、必要条件、现实保障等方面为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提供了规范依据。当前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应当坚持《宪法》规定的原则,同时通过宪法解释对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宏观设计,促进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为协商民主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的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4.
群众路线在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不同阶段分别承载着“民族-国家”建构的革命立国和“民主-国家”建构的执政治国功能。执政治国时代逻辑勾连的“民主-国家”建构与国家治理的内在同一,赋予群众路线国家治理使命。治理逻辑的群众路线从根本上解构了“为谁治理、靠谁治理、怎样治理”的治理本质和实质问题。群众路线中的“一来一去”潜藏的“从权力到权利”的治理本体论具体表征为“民主和参与”的治理方法论,二者的内在合一表现为国家治理中的民主集中、协商民主和逆向参与、主动参与,以此构设出群众路线的国家治理逻辑。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和现代民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传统文化和现代民主的关系,自"西学东渐"以来,已经有过不少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现代民主的内容.本文作者从中国和欧洲不同的历史开端、传统文化在维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中所起的作用、民众有无独立的民主意识及民本主义和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等几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民主的关系,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现代民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政党与民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结晶 ,现代政治就是围绕这两个轴心而展开。政党是不完全政治民主的产物 ,它存在就是要节约政治交易费用 ,推进民主进程 ,实行人民的意愿。政治体系通过它的过滤作用 ,将大众民主转换成精英民主。由于各国人民民主与政党发展的历史顺序的差异 ,在借助政党实现人民民主的道路选择上有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对西方协商民主理念的合理內核所进行的本土转换,现阶段,协商民主体现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但是,由于缺少国家制度层面上的规范,民主监督比较薄弱,民主党派的代表性问题遭遇到困惑,使得执政党与参政党的互动关系的合理性受到了挑战.利益诉求的表达是一种常规性的社会政治现象,是政治上追求民主权利的表现方式.因此,有必要构建多元、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提升民主党派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协助力和推进力,以有效克服中国政党政治在特殊的历史发展逻辑中所面临的"民主困惑".  相似文献   

18.
多数民主与共识民主——利普哈特的民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传统的民主理论是多数民主论,多数民主模式被视为西方民主国家的主导性模式。古典的民主理论强调人民的统治,而在人民偏好不一致的情况下,多数民主被认为是最接近民主政治的民治原则的。西方许多民主国家的多数决选举制、两党制、议会制、内阁制等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依照多数民主模式来安排的。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利普哈特在对政治制度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多数民主模式存在的诸多缺陷和弊端,提出了不同于多数民主模式的共识民主模式,比较分析了多数民主和共识民主在行政机关——政党政治和联邦制——单一制两种维度下的十个制度特征,并将其归结为两种主要差别:其一,多数民主模式是集中性的权力结构,共识民主模式是分享性的权力结构;其二,多数民主模式是排他性、竞争性和对抗性的权力结构,共识民主模式是包容性、协商性和妥协性的权力结构。利普哈特还以统计分析实证研究为基础论证了共识民主在民主品质和政府绩效上优于多数民主。共识民主理论的提出是利普哈特对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重大贡献,是对西方民主理论的一个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看来,国家与政治权力的历史生成,与文明的诞生有着同样的历史.政治与文明都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人类社会由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演变为虚幻的共同体时,即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也标志着政治文明的诞生.因此,对于政治文明而言,它经历了一个从专制到民主的发展与进步过程.民主的历史几乎与政治的生成历史是同步的,它经历了原始的自然形成的民主制,到集权制,再到现代民主制这样一个发展历程.马克思认为,现代政治文明或说现代民主是与集权制相对应的一个范畴,现代民主构成了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观照社会现实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具基础性的思想和思维方法。基于系统思维的视域,从生成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包含着科学的理论逻辑、内生的文化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明的价值逻辑,它们相互确认、共同作用,使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了科学指导性、文化支撑性、历史继承性和价值导向性的优势;从要素结构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全链条贯通式、全方位层级式与全覆盖融合式的内在统一,这既避免了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空心化和狭隘化,又实现了“国家—地方—基层”民主实践的有效协同和“人民”“民主”“全方位”理念的内嵌发展;从鲜明特征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区别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显著优势,它既契合了人民的民主需求,激发了人民的民主热情,又体现了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相互融合,是一种内源型的具有强大内生动力的民主形态;从实践路径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健全的制度体系、完善的运行机制和丰富的实现形式。这无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内在优势的充分体现和永葆生机的奥秘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