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揭示了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和全过程实践特征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与效能逻辑、话语逻辑与系统逻辑的辩证统一。它在总结历史规律、发展民主理论过程中孕育;在人民民主实践、提升民主效能中发展;在立足系统思维、构建中国民主话语中升华。 相似文献
2.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对西方民主理念、民主实践和政治文明形态的全面超越,是破除西方民主话语霸权的最有力回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以人民为本的理念逻辑超越了西方民主以资为本的理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宽领域、全链条、多形式参与的实践逻辑超越了西方民主单向度片面参与的实践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文明互鉴、平等交流超越了西方民主以西方中心论、推行民主霸权为取向的文明逻辑。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演进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通过知识分子组织政党,以政党开展政治动员,以追求民主政治为核心,围绕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展开,并经过反复曲折的选择过程,最后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政党民主引领社会民主发展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4.
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建设是教职工的合法权利 ,是教育工会职能的重要体现 ,也是党组织依靠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使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得到充分落实的重要保证。实行教代会制度不仅是搞好学校民主管理、民主建设的重要保证 ,同时对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群策群力办好学校和促进学校的不断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儒学与现代化有相适应的一面 ,事实对此已作出肯定的回答。儒学的大同观念对中国人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曾起过积极作用 ,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同样也会起到积极作用。儒家文化中“家族集团主义” ,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适度的中央集权” ,可以发挥协调作用 ,促进高效发展 ;儒家文化中的务实主义精神 ,可以激发人们参与市场经济的积极性和发展科技致富以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的热情。儒学随时代而不断发展的活力和优越性 ,使其具有“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融摄精神 ,它同样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民主法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资源。重“生”重“活” ,重实践躬行 ,强调宽容理解等 ,儒学的这些特点 ,都和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内在相通性 ;其“民本思想” ,亦可换成“民主在民”的民主观念。这当然还需要其它的社会条件 ,诸如彻底改造小农经济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相似文献
6.
7.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集成,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了显著的治理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治理逻辑。在推进国家治理效能转化进程中,具有复合治理机制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依靠自身的制度优势,通过价值引领、机制供给、要素整合实现在治理程序、治理过程、治理结构方面的效能转化。为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实现高质量的国家治理效能转化,应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强化民主治理主体能力、提升民主治理程序制度化水平、探索民主治理技术创新,以增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为国家治理效能持续转化供给动力,以此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流民主理论是基于代议制的自由主义民主,只需最低限度的政治参与,反对广泛的公民参与。近年来参与民主、协商民主等新的民主理论异军突起,在这些理论中,公民参与被视为民主的核心。民主和参与之间的这种张力,在历史上曾表现为共和主义民主与自由主义民主的消长关系。公民参与理论在世纪之交的勃兴,是西方整体进入后现代社会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尤其是互联网普及的产物,可称之为"后现代民主理论",但其并未撼动代议民主的主流地位。以公民参与为核心的民主理论之所以难以成为主流,是由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造成的,因此只能作为代议民主的补充而非替代。 相似文献
9.
10.
民主和效能是衡量现代政治组织的两个基本标准。政党民主是政党成员对政党决策过程的参与程度。政党效能则是政党组织运行的效率,政党履行其功能的能力。政党组织的民主和效能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其产生、形成、发展、完善及运行具有相应的政治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全新的民主形态,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价值立场、政治原则、权力关系、制度框架及政治效能等。在政治价值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政治原则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在政治形式上形成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在政治效能上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政治发展上开创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并形成不同于西方民主、传统社会主义民主和发展中国家民主的政治逻辑,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切实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集中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2.
13.
东亚民主的生成经历了坎坷而艰难的历程。从外来强加的殖民化到内在要求的民主化,从不情愿的被动应对到自觉的主动变革,从单一目标的民族独立到全面现代化的国家富强,民主已成为东亚各国人民自觉自愿的主动追求,民主已扎根于东亚社会的民情土壤并开花结果。东亚民主社会的生成给了我们太多的研究资源和理论启迪:东亚民主是"后发型民主",有着自身独特的生成条件和路径特征;东亚民主有着多样化的生成路径和制度模式,但具有共同的基本民主原则和制度要素;东亚政治现代化内在地要求民主化,但民主并不是政治发展的唯一价值目标;东亚现代化历史逻辑要求发展逻辑与民主逻辑、手段性民主和价值性民主协调共进;民主的生成需要一定的社会基础性条件,但更需要政治主体的主动努力建构;执政党与反对党的战略互动和理性选择,对民主转型的时机和路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民主转型后,民主体系的运转和巩固依赖于政党及其制度的稳定和健全;从民主转型到民主巩固和民主社会的成熟,东亚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东亚各国民主生成的路径特征、制度体系和成熟程度都互有差异,并不存在统一模式的"东亚民主"。 相似文献
14.
论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建设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期以来,协商民主理论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要看到,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协商民主之间是存在差别的。一是西方的协商民主与中国原有的政治协商制度有异;二是政治环境的差别。协商民主与中国民主并不相悖,虽然我们的国情与西方国家很不相同,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对于中国民主是有益的,应该借鉴和吸取。协商民主能够成为中国民主建设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应当善于领导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理性的三维结构(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与行为理性)的视角来解析民主的内在构成.民主有三个形态或三个构成要素价值民主、制度民主和行为民主.文章从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中揭示了民主由价值形态到制度形态再到行为形态、由应然到规范再到实然、由内在到外在再到物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农村基层民主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生长点和突破口,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摸索过程。农村基层民主的孕育和发展,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是同一个过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向政治体制提出的一项政治上的要求。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生长的力量主体是多元的,既有农村社会内部力量的孕育,也有国家的介入等外部力量的推动,从根本上来说,它是改革以来整个农村社会调控体系在演变过程中自然地生长起来的。中国把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点放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上,既是一种必然性和现实性,也有各种可能性的条件,它独特的发展路径决定了不能以西方已有的制度构架为标准来评判它。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为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历史过程,而国家建设是现代国家的形成及其过程。现代化和国家建设是走向现代国家的两个重要条件。对于特定国家而言,要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不仅需要国家建设,而且需要实现现代化。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现代化与国家建设的启动时间不同,现代化与国家建设呈现的关系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论农村民主建设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村民主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政治上,很多制度不配套,特别是保护农民利益方面的制度比较匮乏。在经济上,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及商品经济不发达,是制约农村民主建设的根本因素。思想文化上,农村人口中文盲比例太高,封建落后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19.
黄晓敏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15-17
为更好地发展民主,可借鉴一些西方的民主理论。公民社会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中介,而协商民主则充当了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工具,民主政治就是两者的契合点所在。从公民社会的视角看,民主政治是公民本位的回归;从协商理论的视角看,民主政治是保障政策合法性的根本制度,两个理论对政治的挑战,决定了民主的必要性。为了实现民主政治多向度的"前进",成熟的市民社会是必须和健全的协商民主相结合,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民主在中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深化理解中国式民主并创新当代民主理论提供了一个新视窗。时至今日,中国式民主体现出了全过程性的特点,其在巩固全过程民主的广泛性中夯实其制度之基,在彰显全过程民主的充分性中强化其制度之实,在践行全过程民主的健全性中凝聚其制度之力。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民主实践典范,全过程民主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政治逻辑,其核心是将人民民主的各项具体制度优势加以巩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效能的普遍化;关键是始终将“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统一于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中;主要任务包括坚守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凸显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两个大局以及生成符合时代需要的民主治理机制。正因为全过程民主具备“行得通、很管用、有效率”的价值优越性、实践优势性与话语优质性,才有力地挑战了自由式民主思维,为非西方国家摆脱西方民主的话语霸权与制度陷阱提供了新思维、新逻辑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