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蒋贵荣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48-53
目前我国存在大量的划拨土地,由于历史原因,划拨土地中既有被用于公益目的的,也有营利性的.本文将划拨土地与划拨土地使用权二者严格区分开来,坚持划拨土地使用权的公益性和不可流转性.将划拨土地分为存量划拨土地和增量划拨土地,其中的存量划拨土地又区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存量划拨土地中的公益性用地和增量划拨土地作为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载体,不可流转,而存量划拨土地中的经营性用地,则逐步纳入出让土地市场按照价值规律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弊端及其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作为我国土地管理和利用的重要制度,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本身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在新形势下完善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存在弊端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划拨土地大量入市不可避免,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逐渐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法律议题。国家对划拨土地的管制,经历了从禁止非法转让到依法转让的过程。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交易结构包含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两种合同关系。批准转让的政府与受让人签订出让合同,受让人补缴土地出让金,皆系对转让合同的履行,但是否缴纳土地出让金不影响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未经批准之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存在无效、有效和未生效三种可能样态。行政主管机关的审批不宜与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绑定。未经批准之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不宜再被认定为无效。土地增值易引发转让人撕毁合同的道德风险,认定合同未生效不利于对受让人合同履行可得利益的保护。合同有效与合同履行应相区分,认定合同有效系最佳选择,能兼顾管制与自治,平衡当事人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4.
5.
土地使用权抵押作为债权的一种担保形式已越来越被经济交往的主体所重视,土地使用权抵押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担保方式。但是目前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立法还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规定在立法上不够衔接,甚至互相冲突;另一方面,关于土地使用权抵押的规定在立法上不够全面和明确。立法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在实践中产生很多争议。结合土地管理的实际,本文对土地使用权抵押在立法上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抵押权为物权的一种,许多国家法律要求其设定必须经过登记。本文针对我国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成功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抵押登记与抵押合同效力的关系,抵押登记与善意第三人利益保护的关系,抵押登记错误、遗漏与行政赔偿的关系,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孙晓洁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47-50
由于土地的固定性和不可磨灭性 ,土地使用权抵押已经逐渐成为债权人欢迎的担保方式 ,这种抵押担保方式在经济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土地使用权法律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 ,土地使用权抵押制度的内容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 ,有必要对我国土地使用权的现状、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法律依据、土地使用权抵押标的范围等问题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国际贷记划拨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颖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3)
计算机技术在国际支付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支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支付越来越多地使用贷记划拨的支付方式。支付工具与支付方式的变化产生了全新的法律问题,引起有关法律制度的变革。本文结合《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论述了国际电子资金划拨与国际贷记划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颖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计算机技术在国际支付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支付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支付越来越多地使用贷记划拨的支付方式。支付工具与支付方式的变化产生了全新的法律问题,引起有关法律制度的变革。本文结合《国际贷记划拨示范法》论述了国际电子资金划拨与国际贷记划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琦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63-68
当前国有企业占用大量存量划拨土地,低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其市场化改革进程缓慢,存在着动力不足、成本过高和逆向操作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笔者以河南省国有企业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以调查获得的数据为基础,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制约市场化进程的制度因素,为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坚持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的精神,从实际出发,但又在具体内容的规定上“宜粗不宜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公共利益、法律责任、诉讼主体资格、土地使用权等方面或规定得很原则,或没有规定,留下了众多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者需要在司法实践中通过司法程序加以确定,或者需要进一步研究并在立法中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2.
马茹萍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4):144-148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土地使用权的租金问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国有土地租赁作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其中两种方式,其租金基于法律规定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容。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土地使用权租金制度,对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应当建立国有土地租赁制度,逐步减少国有土地有偿出让。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知年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1):98-106
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抵押制度在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活动和金融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抵押中,抵押人的主体资格应当符合以下条件:抵押人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或者具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且无不良信用记录;承包方已明确告知发包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的抵押事宜;以通过合法流转方式取得的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承包方同意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可用于抵押及合法再流转.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标的为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标的物为农村土地.登记是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的对抗要件,是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权的生效要件.实现农村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权时,应确立抵押人的优先回赎权;土地用途不宜随意变更,如需改变原土地用途,应依法进行. 相似文献
14.
范怀娟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6-110
传统物权理论上的物即指有体物,物权客体仅指物。我国《物权法》以"物"的分类代替了"物"的界定,因未对物作准确定义,物权客体也具有了不确定性。随着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新生事物及现象进入交易领域,出现了物权观念的扩张,而物权客体也呈扩展之势。传统民法上的有体物并不限于有形物,尚包括自然力等无形物。物权客体并非只有物,有价证券、财产权利等皆为物权客体。 相似文献
15.
张静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21-23,40
《刑法修正案(六)》第二十条规定了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的刑事责任,司法解释称本罪为"枉法仲裁罪"。确立"枉法仲裁罪"增强了司法对仲裁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惩罚仲裁中出现的枉法行为,但是由于仲裁本身性质的特殊性,该罪的出现也引起了仲裁界人士的非议,加上本罪的规定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足,所以对本罪的司法适用及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周建国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86-88,93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尊重和保障农民发展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法律是农民发展权的根本保障。促进和谐农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发展权的保障。应当通过完善农民发展权保护的立法,加强农民发展权的行政保障与司法保障,建立农民维权组织来强化农民发展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陈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68-76
经历了一系列土地制度变革后,当前的农村社会中依然有着较大范围和程度上关于土地是“祖业”的认知和表达,并影响着国家的法律实践.祖业观念下的土地产权——祖业权,具有人格化、象征性和社区化的特征,使得其性质上是具有较为完整的使用权,却不具备独立产权的完整性,而明显区别于建立在西方市民社会基础上的私有产权.中国土地产权的观念型塑与村落的社会结构之间有着自洽的逻辑,它与家族的绵延性、伦理本位和差序格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共通关系,“祖业权”是嵌入在以血缘为主要纽带的乡土社会之中.由此,在国家建构的地权建设中,尤其要注意地方社会也在建构着关于土地产权的“地方性共识”,进而避免落入历史虚无主义的窠臼. 相似文献
18.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有限责任公司问题研究——以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的利益冲突及其平衡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事实上的保障性,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中,对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实行区别对待并对其权利义务进行差异化配置具有现实必要性,但由此会产生农民股东与非农民股东之闻的利益冲突.优先股作为股权配置的自治性安排,与农民股东的股权具有契合性,本文运用优先股理论时平衡农民股东与非农民殷东的利益冲突提出了八个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王喜萍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89-9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给付行政的盛行,行政救助作为行政机关的责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公民的生存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重要机制。行政救助权只有在承认其是公民的权利,给予行政救助是行政机关的义务,在权利———义务的统一体中分析研究才能使其获得法理上的根基,才能真正地实现公民的行政救助权。 相似文献
20.
吕明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28-30
技术产权制度、技术资本制度和技术股份化制度构成技术创新产权激励的基本制度体系。其中,技术产权制度解决技术创新成果的所有权问题;技术资本制度解决技术创新成果的增殖问题;技术股份化制度则是创新者实现创新利益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三者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分别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发挥独特而又重要的技术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