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翀 《公关世界》2023,(3):44-45
乡村仍旧是我国现代多数人生存、生活与发展的原始自然空间。在现代经济推动人们物质生活极大满足的现状下,人们内心对返璞归真的乡村田园居住生活环境有了越发强烈地天然向往。将富有自然之美、特有文化和审美价值的乡村元素融入到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既满足了环境的美化保护、人们精神文化的丰富和体验,又有助于现代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这一要求体现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基于此,文章从乡村景观的多个要点加以阐释分析,以总结并探讨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的融入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演变与层次分析的角度审视了环境美化的发展历程,认为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研究对象具有多尺度特性,现代装饰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大地景观是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最后对地球表层尺度的城市美化设计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传统乡村聚落根植于农业文明,是我们民族重要的文化根基,其选址与布局、空间组织及形态等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创造出了尺度宜人的空间结构、多义的空间功能、丰富的景观序列和贴合自然的空间变化。在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许多传统村落消失了,很多乡村"城市病"的愈演愈烈,这不是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发展的应有之义。本文从聚落形态与空间功能、聚落肌理与空间尺度、聚落格局与景观变化等层面对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进行解析,以河北省磁县徐家沟传统村落改造规划设计为例,从传统元素的恢复与文化重建、空间形态与聚落肌理的构建、叙事景观的提炼与空间延展、传统空间与现代功能的结合等四个方面对传统乡村聚落的改造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地域文化特征与乡土环境特色的保持、公众过程的参与和成果的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延伸探讨,力求为传统乡村和传统文化的复兴寻找到内生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是风景园林规划的生态敏感地带,缺水少绿是当地人居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水、绿、人三者微妙关系的研究,以集水造绿、生态修复与产业规划为切入点,将"水绿双赢"理论与基于人居要素的景观空间规划实践相结合,可总结出该区生态化水绿双赢的秩序原则、类型原则、形式原则和承载原则,并根据四类典型地形构建川塘水岸挂淤减蒸、固根护岸、乔灌混交、农林共产的空间模式,沟壑沟底保墒淤地、果农间作、沟坡同治、固坝缓流的空间模式,山地坡面因产制地、散坡控流、纯混复层、梯坡同造的生态化水绿双赢空间模式。空间模式可指导该区的风景园林规划,改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5.
自有风景园林艺术以来,中西方的园林就从两个角度开始了截然不同的研究道路,中西方风景园林艺术的差异也就成为学者专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要远远领先于西方,甚至影响了现代日本风景园林的设计.西方古典风景园林一直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环境,这种态度使得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以科学生态的手法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良好趋势.但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却面临窘迫的状态:古典园林文化在当代设计中并未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甚至被曲解;现代园林设计过于强调古典园林的形式而忽略了其真实内涵,使得设计只停留于表面的光鲜.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寻找古典园林与现代设计最恰当的交融点,开创中国风景园林的"后园林时代".  相似文献   

6.
当前,现代乡村规划建设大多注重以现代技术和理念塑造现代生活环境,对于历史脉搏的挖掘与继承多有忽视,造成历史文脉和地方特色延续的断代。研究以湘南地区为例,尝试引入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理论与现代乡村规划相结合,在宏观规划和微观建筑两个层面十二项指标挖掘并集成景观基因图谱,探求其在现代规划中的指导应用,得出"因子整合—可行性筛选—科学性变异—移植结合"的基本应用思路,提出对规划选址、居民点规划、空间规划、景观规划和建筑平面设计、立面设计、构件材质设计等七大要素的应用机制,以解决湘南村庄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空间环境失调和地方特色缺失等问题,为现代乡村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开敞空间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研究领域,然而关于城市开敞空间体系的构建或某一外部空间的营造,都不能仅仅孤立地从开敞空间本身入手。风景园林专业的设计教育需让学生充分了解城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城市骨架和城市肌理的组织技巧,使其知识体系和设计思路走向"综合",并在此基础上渗入景观思维模式,从而达到"提升"其创造性设计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中具有重大影响。在园林规划越来越注重环保和生态可持续性的新阶段,景观生态设计中贯彻生态设计思想和原则,实现景观生态设计在风景园林规划和建设中的安全和美感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文章就风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数字景观是数字技术与风景园林学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向风景园林行业的渗透,风景园林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本文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为主线,总结国内外数字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信息采集、景观过程模拟、可视化、分析评估、参数化设计及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历史校园景观风貌是由建(构)筑物、景观环境、空间格局等有形的物质形态与校园历史、传统、活动等无形的人文特征组成,具有历史记录、科学艺术、情感记忆、场所精神等价值.根据在历史校园景观风貌遗存的组成中,各历史时期的校园景观风貌遗存所占比重的相互关系,可将历史校园归纳为"单一风貌主导型"和"多时期风貌杂糅型"两类.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山陵园中轴线的景观环境色彩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了中山陵作为纪念性景观的色彩特征以及吕彦直先生原设计对景观色彩意向的表达。针对当下中山陵园景观环境色彩的"异化"现象及中轴线空间形态,分别研究了中轴线南段、中段、北段的环境色彩问题,基于色彩量化技术探讨了景观环境色彩构成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地下商业入口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过渡、融合的中介。本文从实地调研出发,提出入口空间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基于行为和环境需求的四大人性化设计要素,包括"良好的过渡:引导消费人群自然进入地下"、"精致的景观:使入口醒目又易于被人发现"、"清楚的标识:方便人们对方位的寻找"和"地域特色:使入口具有城市归属感,让人感到亲切"。针对以上每一种要素,提出相对应的人性化营造策略方法,如过渡衔接的合理化、景观设施的引入、标识系统的完善、地域文化的渗透等,为地下商业入口的人性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声音景观正被逐渐破坏殆尽。针对当前城市景观规划中以视觉为中心的倾向,本文对公共空间中的声音景观进行了分析,引入了声景观设计的概念与方法,并指出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对景"、"点景"、"障景"等手法运用于城市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可使空间景观更加完整和富有场所感。  相似文献   

14.
地域性是相对于"全球化"而言的,但两者并非截然的二元对立,而是多元共存的关系。近代北碚的城乡风景园林建设体现了地域性和现代化的渐进调和,并通过基于乡村现代化的城乡整体风貌营建、基于公众参与的园林场所组织和基于地域风景资源的园林体系建构等方面的实践途径,建设了花园式的城乡环境。此外,强调人与风景的渐进式调和,将风景园林作为地方集体精神培育的重要空间载体,体现了地域性生活是地域性风景的真实内涵,对于当代风景园林地域性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实践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景观营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多的现代设计理念。本文探讨了木材在景观环境中的几种主要应用形式,阐明了木材在景观环境营建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木材在现代景观环境营建中运用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在现代景观环境营建中更加重视对木材的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让越来越多的木质景观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相似文献   

16.
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乡土景观研究——以成都平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景观是地域性文化研究的重要学科,拥有多学科的研究语境。当前对乡土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学科和建筑学科,而聚焦于宏观区域面貌的风景园林视角下的乡土景观研究通常不是关注的重点。本文从风景园林的视角出发,将乡土景观的研究划分为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聚落景观。在研究过程中以农业景观为主线,以成都平原地区乡土景观的演变过程为对象,详细阐述风景园林学科视角下的成都平原乡土形成过程,并归纳成都平原乡土景观的核心特征,旨在促进广大学者在更宏观的视野中解读乡土景观,展开更多的乡土景观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镇空间和景观风貌对于旅游小城镇至关重要。本文从"空间生产"的视角出发对当今旅游小城镇传统空间景观风貌普遍面临的"布景式"误区进行了批判性认知,指出其生产、消费的必然逻辑及危害,并在此基础上借鉴旅游学的"前台—后台"理论,为旅游小城镇的风貌设计提出了分区营建的折中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会议动态     
正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在东北林业大学举行12月9日至12日,2016年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与首届全国风景园林学科博士研究生论坛在东北林业大学隆重召开。此次大会是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指导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风景园林学科评议组、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由我校园林学院承办。本届大会主题为"多元化与层次发展——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面向全国开设风景园林、园林、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负责人、教师代表,具有风景园林学科硕士、博士以及专业学位授权点  相似文献   

19.
反思当今景观"生态化"设计普遍缺乏人文目标体系,在归纳总结景观生态设计基本途径与重要倾向的基础上,提出四种景观生态设计模式,包括地方传统型、保护节约型、生态循环型和示景模拟型,并确定不同生态设计模式的主要景观空间表征因子与综合特征。之后遴选上海黄浦江滨江绿地中具有代表性特征的16个景观空间样点,应用问卷法进行滨江景观生态感知的公众偏好调研,分析影响公众生态感知强度的绿地景观空间特征,探讨不同生态设计模式的公众感知倾向,以期为未来城市绿地空间的景观生态化设计提供一定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其中自然景观要素主要是指自然风景,如大小山丘、古树名木、石头、河流、湖泊、海洋等。人工景观要素主要有文物古迹、文化遗址、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建构筑物、广场等。这些景观要素为创造高质量的城市空间环境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但是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和城市特性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