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的“矛盾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分析把握中国实际重大问题”的创造性思考与解答。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关于“认识把握中国实际重大问题”的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中国实际重大问题”的方法论学说。文章主要从方法论维度,对毛泽东“矛盾论”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方法、''两点和重点相统一’的方法、''内因和外因相统一’的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方法论分析,以有助于人们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毛泽东“矛盾论”内在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的雏形与先导,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重大问题的创造性思考与解答.它既是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世界观学说,又是一种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分析解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方法论学说.文章主要从方法论维度,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等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方法论分析.这种对"新民主主义论"的专门性研究,对于学习运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方法论、理解把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真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校作为党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机构,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担当,思想上深化认识,行动上强化落实。  相似文献   

4.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仅指“加速”,更指“高质量”和“高境界”,因此需要方法论自觉。其中核心环节就是学界要站在“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时代方位上,明确肩负新时代根本性使命,即深刻梳理和总体反思西方话语体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以研究范式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谱写新篇章,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自主知识体系。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需要找到有效和科学的路径,马克思构建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理论实践对我们具有重大的启发作用。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一重大论断透露出马克思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的路径和方法,其内容主要包括: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观点;人的解放的价值追求;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方法。中国要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应借鉴马克思的路径和方法,在理论上实现中国人的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伦理学肩负着提供符合人类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道德价值规范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伦理学体系构建是现代中国伦理学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伦理学是一门价值性与事实性、规范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科学。构建中国特色伦理学体系要以"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实践的人"作为理论出发点;以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为基本定位;以伦理正义论为基本原则;以问题导向法、时空结构法为基本研究方法;以道德本质、道德现实、道德建构为重要研究核心。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的人文学术经历了两次范式转型,一是从民国学术到共和国学术的丕变,二是从“以阶级论为纲”的学术形态到“以现代化为纲”的学术形态的变迁,近年来,人文研究已进入第三次转型,即从“以现代化(西方化)为纲”向“以本土化(中国化)为纲”的方向性转变。第三次转型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主旨,要求学术扎根于中国社会和现实土壤,直面并回应时代问题。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为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回信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回答好这一重大课题,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值此回信一周年之际,为深入贯彻回信精神,我们组织了这组笔谈,致思于如何凝练基于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问题的学术概念、理论、思想,如何创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范式,以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8.
“剧场隐喻”中直接出现的是“剧作者”和“剧中人”,也隐含着“旁观者”视角,故这一隐喻中的三重视角及其间的关系可用来考察马克思辩证法与康德、黑格尔辩证法之异同及其超越之处.马克思一方面超越了黑格尔的无限主体,立足于人的有限性阐明了“剧中人”如何亦是“剧作者”;另一方面则借助黑格尔能动性辩证法重构了康德哲学的有限的“旁观者”视角,实现了“旁观者”与作为“行动者”的“剧作者”及“剧中人”的统一,从而解决了有效改造世界何以可能之问题.从“旁观者”视角的重建所理解的马克思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辩证法,对于正在急切进行中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典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了以往被认为具有“普适性”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设,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是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0.
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了以往被认为具有“普适性”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设,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是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1.
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了以往被认为具有“普适性”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之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设,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是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献。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感使命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要广泛凝聚培养人才,打造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队伍;要加强和改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努力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认真组织学习宣传贯彻,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已成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要求。中国自主的政治哲学知识体系是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探索和推进中国自主的政治哲学知识体系建构,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环节。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兴起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创造中进行。坚实的实践基础、开放的理论框架、丰厚的理论资源以及突出的时代问题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哲学有着自己的学科总问题、理论框架和独特的概念范畴,这为建构中国自主的政治哲学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站在人民至上的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矛盾原理,建构适切当代中国现实的正义原则是建构中国自主的政治哲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站在世界历史的交汇点上对世界之问的深刻回答,这一理念既是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与转化,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在时代变局中灵活运用,具有丰富的哲学方法论意蕴。主要体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把握“两个大局”,科学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世界问题,系统分析法优化世界整体与中国部分,坚持人为主体的唯物史观关照人类命运,创造性运用理论与实践统一法促进世界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系统分析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方法论运用,对于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的方法论意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6.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7.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8.
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溢出乃至颠覆了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得出的社会科学结论。伴随着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一方面是西学范式和框架对于中国经验与现实的解释效能愈见式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渐次转向尊重自身的事实和特点,提出了从学理上发现并阐述“真实的中国”、锻造尊重本土经验的理论模型的新时代课题;另一方面,中国也亟需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与其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匹配的思想、学术、文化领域的话语权与软实力。正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提炼出带有中国标识的概念范畴。“讲话”发表之后,经过人文社会科学界的新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创造性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无不标示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本土化的新进展。从话语体系构建的视角来看,上述探索只不过意味着破题立论,一系列涉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构的重大话题亟待展开。有鉴于此,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于2018年夏初主办了以“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为题的专题研讨会,以期推动相关探讨向纵深发展。本期推出的这组笔谈,即属此次专题研讨会的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19.
张庆熊 《社会科学》2022,(12):20-29
19世纪后半叶堪称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经典时代”。那时涌现出马克思、孔德、穆勒、涂尔干、韦伯等杰出的社会理论家,他们开创了诸如历史唯物论、实证主义、诠释学、理解社会学等丰富多彩的方法论,用于社会研究。20世纪,帕森斯、舒茨、布鲁默等人接着上述经典的社会理论建立他们各自的学说,因此被称为“后经典”的社会理论家。他们分别建立了结构功能论、现象学、符号互动论等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阐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从经典到后经典的范式转换需要将它们串联起来看,在它们的互相辩难和理论实践的成败中加以考察。厘清这些内涵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重大问题的创造性思考与解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中国实际为立足点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显著特色。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维度,主要研讨毛泽东为何要提出“新民主主义论”、如何把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基本内容、正确评价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的历史意义等三个重要问题,以图为人们正确地理解把握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作出具有客观性的一种理论化的澄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