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周国梁 《城市观察》2014,(3):134-140
城市规划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政策,研究其价值取向,既是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在分析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的转型,着重探讨了公共政策视角下城市规划的公共价值取向、民主参与取向、人本取向和空间正义取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经历了30余年城市建设高峰期,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扩展。城市建设对城市郊区村庄冲击很大,设施齐全的商住楼盘与相邻村庄形成强烈反差,解决好农村发展问题刻不容缓。文章总结广州市村庄规划历程,分析村庄特点与规划设计工作内容以及广州城市化进程中城郊村发展趋势,借鉴国外乡村建设的经验,结合从化街口街赤草村村庄规划案例,研究城郊村村庄规划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为村庄规划建设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规划方案作为相关利益主体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应当在规划评估中予以重视。基于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采用S-CAD政策评估方法,以陕西省佳县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规划》文本为例,选取规划编制与实施主体——政府作为主导视角,对规划文本的内容进行解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立场、目标、手段与预期结果的一致性、充要性与依赖性分析。研究发现:一、该规划文本自身的逻辑性较强,各个环节存在基本的对应关系;二、规划文本当中对于产业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问题的解决方案描述较多,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交通环境改善以及人口流动的实质性解决方案相对较少,逻辑上存在一定的漏洞,需进一步完善逻辑链条。基于此,提出建立城乡规划全过程评估体系及重视多元利益主体协调关系的建议,以期为相关规划的编制与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印传  曲占波 《城市》2015,(6):57-61
笔者认为村庄发展是自组织和他组织交替起主导作用的结果,村庄发展的自组织要素主要有生态承载力、村民需求和村庄风俗文化等,他组织要素主要有城市影响、村庄规划、农村发展政策和农业技术进步等。依据诺索姆曲线把区域村庄发展分为3个阶段:区域村庄低水平平衡阶段、区域村庄加速开放阶段、区域村庄高水平动态平衡阶段,分析了平原区村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限制或扩展了人的行为,以此牵引空间需求并塑造城乡形态。而城乡规划的本质即是人类社会对空间需求的集体意志,是权衡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等无边界因素之后的集体选择。城乡规划在新时期融入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但由于边界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明朗、效果不直接、责任难认定等原因,在积极贡献的同时,承受了较多质疑甚至不实之责。为了更加清晰地认知空间规划及其政策,可以借鉴西方城市发展和规划理论探索经验,重新认知和区分规划领域学理、法理、机理的内涵与差别,同时,探讨提升空间规划政策绩效的路径,大体包括推动经验判断转向情景演算、识别实施传导机制、划定可试错的领域并完善纠错机制以及促进规划政策全过程的知识积累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强调融合互动、共建共享,交通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传统的村庄规划存在诸多局限性,而国内学者对于城乡问题的研究主要致力于经济、体制等方面,对于村庄交通规划缺乏关注与实践探索.该文结合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新要求,以广州为例探索提出超大型城市的村庄交通规...  相似文献   

7.
城市管理公共政策是城市政府为指导城市各要素的有效配置,妥善地处理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城市社会大众利益出发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它是城市管理的强有力手段之一,也是城市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项特权。生态环境公共政策是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政策的定位是否正确,政策措施是否得当,不仅影响到整个城市管理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实施效果,而且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城市生态环境公共政策,对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健康发展,最终将城市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三者保持高度  相似文献   

8.
郭小龙 《现代妇女》2014,(4):227-227
随着城乡经济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需求不仅仅是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上,而是逐步转变为质、量并重的发展性需求,需求的机构和规模正在发展中产生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对政府的各种公共政策转变的升级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政府在现代化农业升级转变、产业规划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需求上做出相应的政策规划,同时要求在服务、教育以及环境升级等精神领域做出更好的规划构架。  相似文献   

9.
张浩晨 《现代妇女》2014,(12):I0018-I0018
国家是互动中的国际社会的构成素。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体之间发生接触、产生问题的时候,需一国拿出应对的对外政策做指导。对外政策是一国“对他国政府、政府问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NGO)和国际环境中的各种关系,有意或无意的给予影响的公共政策。”对外政策也称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几种模式。目前,除了传统的政策决定理论外,还有理性选择模式、组织过程模式、政治过程模式、认识过程模式等。理性选择模式的决定过程拥有便利性和筒约性的特点,一直以来是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分析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本文主是对外交政策制定中的理性选择理论模型和方法论的浅析。  相似文献   

10.
实用性是村庄规划的生命力所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将村庄规划的定位同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对标,并赋予村庄规划新的任务,即界定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与村庄各项建设的管控规则,密切衔接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并进行传导,既要“应编尽编”,也应“按需编制”,同时,村庄规划的实用性内涵也呈现出“需求导向,全面覆盖,强调规则和标准化”之特征。围绕实用性这一核心,将新时期村庄规划的要点概括为“内容切实、成果好用、实施可行”,从内容框架、成果体系、组织机制三方面构建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模式,以崇左市保安村村庄规划为实证,对规划实践中的底线核实、空间用途管控、全域要素配置、居民点建设导控、面向村民的成果转化以及近期行动实施组织等重点措施进行阐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为完成政策目标及解决社会现存问题的直接手段,在政策完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公共政策执行历程中,政策执行偏差却难以避免,这极大的制约着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因此应怎样控制并削减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出现,是现下的公共政策执行研究分析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亦是本文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提出城市边缘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规划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根据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建立以"问题确认一对策研究—优化应用"为逻辑基础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策略,设计了融合边界分析法、绩效评价法、线性回归法以及计算分析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框架。在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规划的对策研究是对新型城镇化中关键领域的重要问和  相似文献   

13.
石淼 《现代交际》2011,(8):185-186
免费师范生政策属于公共政策范畴,政策过程是一个核心的问题,文章试从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终结及周期五个环节对免费师范生政策进行政策分析,并从政策联系的视角对免费师范生政策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4.
面对我国量大面广的村庄规划问题,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科学理性地指导村庄土地利用,从而协调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关系,成为当下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一大难点。基于此,本文通过对FLUS模型的理解,针对村庄土地变更的要求进行调整与优化。并通过调整FLUS模型模拟参数,设定村庄发展的四大情景,从而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基于FLUS模型的多情景村庄土地利用模拟的方法。并以农业主导型的村庄——凉风垭村为例进行模拟试验,结合村庄现状基本情况和城镇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村庄发展情景,引导村庄土地利用布局,统筹协调好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关系,促进村庄规划走向精准与智慧化。  相似文献   

15.
辛佳澎 《现代妇女》2014,(12):I0037-I0037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促进实现教育公平战略目标的重措施。本文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的史密斯模型出发,分析了国家助等亨款政策执行过程,对进一步完善该政策具有有益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合理化执行的前提,是政府管理的核心与关键环节。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更是有助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策合理化执行地关键。因此,基于什么样的理论背景来研究公民参与以及研究其现实意义就显的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地方党校作为地方党委的重要部门和智库,主要职能之一就是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智库对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政策过程每个阶段的介入,通过在相应的阶段提出科学合理的咨询建议,推动政策制定和落地。党校只有不断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重视在地方公共政策过程中的问题确认、议程建立、政策规划、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五个阶段发挥关键作用,才能加强地方党校智库的建设,为地方发展贡献党校智慧。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通过政策“兜底”全面消除了残疾人的绝对贫困,让残疾人群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但是,要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必然要提高残疾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机会。针对社会偏见仍然是造成我国残疾人劣势处境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公共政策领域的目标群体社会建构与政策设计理论为分析框架,对美国和德国两个福利国家约两百年的残疾人福利政策发展历史进行解读,总结残疾形象建构与公共政策设计之间的逻辑关系,为我国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政策选择提供部分理论思路和历史经验。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提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国家可考虑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赋予残疾人新的社会形象和公共价值,促进残疾人通过高质量就业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相似文献   

19.
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能够为决定政策的继续、调整和终结提供可靠的依据。只有实现政策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才能明显提高政策评估的效果,充分发挥政策评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良  路立  刘颖 《城市》2010,(12):43-46
近年来,生态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协调环境与发展重要的公共政策,现有的规划编制体系面临着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定量深化不足、生态建设内容单调、编制方法与技术有待创新、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际调控能力亟待提升。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之一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将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引人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推进其生态化转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