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下商业入口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地下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面空间与地下空间过渡、融合的中介。本文从实地调研出发,提出入口空间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基于行为和环境需求的四大人性化设计要素,包括"良好的过渡:引导消费人群自然进入地下"、"精致的景观:使入口醒目又易于被人发现"、"清楚的标识:方便人们对方位的寻找"和"地域特色:使入口具有城市归属感,让人感到亲切"。针对以上每一种要素,提出相对应的人性化营造策略方法,如过渡衔接的合理化、景观设施的引入、标识系统的完善、地域文化的渗透等,为地下商业入口的人性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缓解人车冲突和构建宜步行空间备受关注。文章选取陆家嘴金融区作为案例,通过小陆家嘴的空间发展梳理、空间结构分析和空间现状调研,指出中心区空间存在空间格局机动化,主轴切割城市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节点与步行系统脱离等问题。同时采用图解和空间句法等方法,对比研究TOD模式、巴黎德方斯、维也纳多瑙新城、伦敦金丝雀码头等一组基于公交化和步行化理念开发的城市中心区,提出优化中心区步行空间的主要内容在于构建宜步行的交通结构,提升公共交通对步行者的支持和塑造能激发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基于此,提出包括立体化交通策略、站厅核策略、可见即可达的步行空间主节点策略等适用于当代城市中心区空间重塑的措施,为后续中心区建设和改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朱菁  储锰  张怡文  樊帆  董欣 《城市观察》2021,72(2):128-137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地面空间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地下空间开发可有效解决该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大多从集约利用空间、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出发,对地下空间使用者的健康舒适这一视角关注较少.在解析健康、舒适与地下空间概念的基础上,基于环境心理学中的Vischer舒适理论,构建地下空间健康舒适构成要素的关系框架,并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地下空间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通风系统、视觉舒适、安全感、声舒适四个方面提出了健康舒适视角下地下空间规划设计思路,从健康与舒适的视角丰富了国内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膨胀,城市中心区用地日益紧张,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地下空间比较封闭,缺乏自然采光,人们往往很容易迷失方向。目前已建成地下商业街在利用空间环境因素进行寻路导向设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的寻路行为。本文从寻路的角度出发,运用实地调研和问卷形式等方法对重庆五大商圈及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地下商业街空间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归纳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地下商业街空间寻路的影响因素,结合人的心理行为特点,从空间导向设计、标志系统设计和情感氛围营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以期对未来地下商业街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地下空间形态从点、线、网状发展到空间的立体化与系统化利用,与城市发展聚集程度密切相关。地下空间利用在城市产生之初就具有系统性特征,柯布西耶等提出的"垂直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对当代中国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具有奠基性意义。1790至今的研究表明,"地下空间"一词出现于1980年后地下空间的规模化开发,2000年之后中国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及研究的主战场。中国由于城市发展状况多样、地理气候多样,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兼具世界各国的特征,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吸取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经验,建立多种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
齐骥 《城市观察》2013,27(5):113-121
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化产业规划旨在提供一种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和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的路径设计。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极是城市设计与文化产业规划中重要空间载体,它以文化产业中心区、文化产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新城区等不同形态为空间组织方式,以"增长极理论"为基本工具,旨在通过倡导一种融纳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城市设计、区域开发的空间表达思想,为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1991,(3)
“城市建筑的领域空间”在此特指城市建筑用地范围内的非建筑空间,是以城市建筑为中心的外部附属空间。许多发达国家对领域空间问题十分重视,有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立法,并将领域空间与它所依附的建筑进行同步设计,形成了不少质量较高的城市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促进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杭州市为实证,应用核密度分析法对2000年、2010年、2016年杭州市的人才规模和空间格局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杭州市的人才规模具有"先快后慢"的增长趋缓特征;人才分布格局具有从"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化的趋势;城市中心区是各年龄阶段人才的高度集聚区域,同时城市外围空间已成为人才规模增长与空间集聚的主要区域。进一步判断:城市地理空间对人才集聚格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城市重要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和政策措施等对人才集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使城市外围的人才分布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促进城市人才规模增长、优化人才分布格局以及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空间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夫军  初红霞  刘婕 《城市》2012,(6):77-79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第三产业最为聚集、城市特色与风貌集中表现的多功能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各地不同类型的城市正在谋划或者建设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引发的可达性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心城区"一主两副"的空间布局,具体指小白楼地区—解放南路地区—尖山八大里地区主中心、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和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  相似文献   

10.
地下空间作为城市开发的重要方向,其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的影响是评价城市地下空间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现有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研究的文献分析,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首先,结合文献数量及城市发展背景,梳理研究历程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继而结合建筑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视角,讨论现有研究中的主要路径与手段;随后对空间环境影响要素进行梳理,根据需求层次理论构建影响行人行为心理的地下空间环境要素体系,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行为需求与情感需求。最后总结当前地下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影响这一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研究对象单一、研究理论与设计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针对长期停留人员影响特性研究、视角多元化交叉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建成后的地下空间环境评价进行反馈与长期监控,为今后地下空间环境的设计、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内外交织的各种联系的角度来研究医院建筑。通过医学上介入治疗的概念隐喻,"介入"被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来审视医院改扩建中这些联系的变化:改扩建活动"介入"城市、空间、行为、功能及时间五个联系层面中,并以此构成医院建筑时空的连续整体性。而作为一种更新方法,"介入"根据特定医院对象的院区与城市、各功能之间的联系情况,通过城市协调、流线组织、功能整合、空间梳理及时序规划对这些联系重新定义,进而实现医院系统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城市地上停车位急剧紧缺,拓展地下停车空间,扩大地面绿化面积,成为大势所需。把地下车库和地面绿化相结合,成为绿化的关注热点之一,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归纳了部分地下车库顶部绿化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为构建和谐、环保、低碳、绿色的城市人居环境作出更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刘堃  刘明  张馨予 《城市》2009,(9):45-47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一种资源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地下空间具有恒温、恒湿、抗震、防爆、绝热、封闭和可开拓性好的特点,所以开发地下空间比建造地面工程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我国大中城市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和医治“城市综合症”的重要措施,也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借鉴住建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提出地下空间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并提出了基于GIS软件分析城市交通综合体地上、地下及周边区域的系统性规划设计方法;运用空间句法分析地上、地下立体空间效率,以及地下街、地下通道、地下接驳系统的空间形态,优化设计尺度;运用绿色建筑软件分析地下空间的通风、采光、热舒适性、能耗等绿色指标,整体性构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及绿色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秀英  韩仰君 《城市》2002,(1):38-39
城市设计也可以解释为“设计城市”,是对城市空间环境或者说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城市环境中的环境要素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实体建筑要素,一个是城市公共空间要素。城市设计最重要的对象应该是城市公共空间,诸如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包括步行街、  相似文献   

16.
一、生态的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一般是增加人文景观,减少自然景观.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工环境的无序膨胀使自然环境和历史遗存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在享用城市的便利条件与优越经济文化环境的同时,也在破坏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本世纪初召开的第五次国际生态城市大会与第三届世界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主题都是要建设生态城市、保持环境可持续发展,并着重提出生态城市建设五个层面:生态安全、生态卫生、生态产业代谢、生态景观整合、生态意识培养."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设计与规划界探讨最多的词汇,也成为城市建设的最终目标.生态的城市不仅维护了植物及动物的生存环境,同样,也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渴望:在一种不被干扰、生态的条件下享受城市便利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急速增大,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地铁导视系统以空间信息的载体形式,对营造乘客的方向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前期的实地调研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对城市地铁空间中导视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几点个人建议,着重于将设计的人性化和整体性贯穿始末,致力于提高城市地铁的运营效率。文章通过对城市地铁已存在问题的采集与分析,以武汉地铁2号线为例,针对其地域性特点,力图满足建筑环境需求,探讨并整理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以点代面,以期对城市地铁空间中导视系统的设计提供一份值得参考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8.
城市既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又是经济、文化、科技、资本等各类要素集聚的载体。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50%,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城市时代。然而,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工作主要以"经济思维"为导向,忽略了城市的本源特征和发展规律,导致城市发展中存在种种问题。本文认为,进入城市时代的城市,首先要转变城市发展观念,树立"城市思维","城市思维"就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论,包含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空间思维、法治思维五个要点;其次,要践行"城市模式","城市模式"就是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的方法论,要从"以物为本型"走向"以人为本型",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从"数量扩张型"走向"质量提升型",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从"资源依赖型"走向"创新驱动型",坚持推动创新型发展,从"各自为政型"走向"相互协作型",强化区域统筹引导,从"粗放式管理型"走向"精细化管理型",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未来,城市工作应充分认识和自觉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用"城市思维"和"城市模式"规划建设城市,解决城市问题,增创城市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代城市设计职能与城市空间超负荷使用现状切入,以"行为—时空—安全"视角为例,提出了精细化城市设计的涵义与特征,并建立了方法路线,结合精细化城市设计案例实践,对方法路线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峵崨 《城市》2004,(6):20-22
一、地下空间利用的效益分析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的城市都面临着发展空间日益紧张的问题.城市发展在空间上的需求使得城市只能向高度上发展,各种各样的摩天大楼充斥着城市的天际线.但是,在建筑物向高空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忘记我们脚下的资源--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在未来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潜力不仅在于可以消除城市处处可见的停车楼、高速公路和购物中心,还可以进一步理顺地面上的发展空间并为城市其他方面的发展消除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