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公共园林是城市风景和城市生活的重要载体,研究公共园林的文化背景、目标功能、营建途径、审美范式等,对于补充完善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建设的智慧经验,指导当前传统城市风景的保护与创新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公共园林在宋代城市文明的演变下迎来鼎盛,并在地方官府主导下形成了显明的政治经济目标取向和空间体系化、功能兼容性、营建定式化的特点,且其与城市水利、教化场所、风水格局等共融的生态智慧经验,奠定并影响了元明清时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山地空间"平原化"建设现象,选取延安南部新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一种基于生态格局下城市空间构成模式的思路。在对区域山脉、水体、淤地坝等生态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整合区域生态格局保护与山地城市空间的适应性营建需求,提出了城市建设与生态格局保护的分析方法、保护策略和利用措施,以此尝试构建适应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山地生态格局特征的山地城市空间构成模式,以期为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向山地空间拓展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域性是相对于"全球化"而言的,但两者并非截然的二元对立,而是多元共存的关系。近代北碚的城乡风景园林建设体现了地域性和现代化的渐进调和,并通过基于乡村现代化的城乡整体风貌营建、基于公众参与的园林场所组织和基于地域风景资源的园林体系建构等方面的实践途径,建设了花园式的城乡环境。此外,强调人与风景的渐进式调和,将风景园林作为地方集体精神培育的重要空间载体,体现了地域性生活是地域性风景的真实内涵,对于当代风景园林地域性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实践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最初的安顺屯堡是明初"调北征南"的军事产物,经过了明清六百年的发展,广泛的屯堡区域逐渐形成。无论是初期的官方戍守还是后期的村落自保,由于周边形势的复杂不稳定与战乱的多发,防御性一直是屯堡聚落营建的重要考量因素。本文通过对数十个屯堡聚落的踏勘以及对典型聚落的调研测绘,对安顺屯堡聚落防御体系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各类聚落的选址特点分析了聚落的防御性;其次详细论述了山水、寨墙寨门、巷道、院落民居、碉楼、"坉"等几种防御要素;最后,从区域层面到聚落层面研究分析了以防御性为主的聚落整体空间格局,并依据营建时间和选址的不同产生的聚落空间格局差异将屯堡聚落分为就地驻守而形成的类军营型、迁至依山傍水之地的据险而居型、迁居各自营建的多院成堡型以及避难山顶的由坉成村型四种典型类型。  相似文献   

5.
胡攀 《城市观察》2011,(3):96-103
通过回顾重庆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的历程和特点,揭示各个时期历史文化保护的阶段性特征,总结重庆历史文化保护的经验,并深入分析了城市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的关系,认为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不应该是对立的两面,而应当是相互协调、相互包容的共同体。一座城市的个性和魅力,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成正相关系。  相似文献   

6.
吴静雯  严杰 《城市》2005,(6):51-53
"城市"这一概念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了解它的过去,认识它的现在,展望它的未来,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到在现代城市发展的今天,生态保护及城市景观的优劣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与保护便成了城市设计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巴黎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具有高质量公共空间的城市,其城市公园的营建经验值得借鉴。贝西公园是巴黎1990年代新建的大型城市公园之一,该公园的建设对巴黎东部城区的活力复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公园历史和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贝西公园规划设计的思想及具体手法,通过对我国开放式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反思,总结了贝西公园对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夫军  初红霞  刘婕 《城市》2012,(6):77-79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第三产业最为聚集、城市特色与风貌集中表现的多功能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各地不同类型的城市正在谋划或者建设城市中心区,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引发的可达性差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天津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了中心城区"一主两副"的空间布局,具体指小白楼地区—解放南路地区—尖山八大里地区主中心、西站地区城市副中心和天钢柳林城市副中心.  相似文献   

9.
《安家》2010,(5)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风貌正被一点点地蚕食,城市的文脉与记忆正被一点点地割裂.为此,真正的"城市运营商"则会对保护城市的文脉,保护历史形成的街区,城市记忆,城市尺度,路网格局,商圈等予以足够的关注,对拟改造项目及城市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把握城市规律,解读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璐 《城市》2018,(7):36-42
针对山水城市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分析其"城市双修"的目标、 内容和方法.以天津市蓟州区老城更新规划为例,明确了重塑"山—水—城"生态景观格局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规划策略,提出了挖掘存量用地资源、 创新城市治理手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发展,"镇中村"现象在各地逐渐涌现出来。由于"镇中"的特性,"镇中村"受城镇影响,聚落物质形态发生改变,乡村集体记忆逐渐模糊,"非城非乡"所带来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的更新与发展。以莫干山镇"中村"的改造规划研究为例,基于村落发展的现实需求,接续当地历史文化的脉络,提出重塑当下乡村集体记忆的"镇中村"改造与营建策略,以期激发其人居环境自主更新的活力与动力,推动其在物质、生态、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文化产业市场初步形成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发展的载体,其形成、发展和演化不仅是社会经济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变迁的直接体现,也是城市空间形象与功能重塑的重要动力来源.北京市朝阳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行者,通过具体实践已形成规模可观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  相似文献   

13.
古文化街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是延续地方历史文脉的重要场所.笔者以茌平县金牛湖景区古建一条街项目为例,在分析其历史脉络和场所特质的基础上,通过把当地传统街巷的空间特征与人们的社会活动、文化需求结合,将"七星如意"和"三重古街"的规划理念应用于整体空间规划和建筑单体设计中,带动了景区及周边地区旅游及商业价值的提升,对以现代手法重塑历史场所精神的仿古文化街区规划项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画中的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活动是中国园林文化空间整体性的主要一环,影响甚至决定着园林空间布局和意境凝练,因此研究活动与空间的耦合关联,对理解中国园林内在形成机制、丰富古典园林营建理论具有积极意义。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史的蓬发期,大量宋画直观地反映了园林空间和园林活动共存场景,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以宋画为研究素材,引入图文互证的研究方法,梳理出文会雅集、园内栖居、山水游赏、时节活动4种园林活动类型,从活动参与的主体入手,分析相应活动空间所具有的最突出的园林要素,及其所营造的整体空间范围、空间性质,总结出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的关系,从而为当代历史景观的文化内涵保护以及园林活动与空间氛围的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明浩  罗永泰 《城市》2004,(6):7-11
一、天津建设CBD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发达的CBD已成为现代化大城市的重要标志,它的发展反映了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及生活方式发展的历史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讲,加快建设发达的CBD,对于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整合城市空间布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夏回族建筑是边塞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与历史流变过程中创造出的一脉独特的建筑营建体系。文章基于规划、建筑、景观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方法,结合以"时空"背景的横向维度与"规划—建筑—装饰"的竖向营建逻辑框架,从聚落空间到建筑装饰整个营建过程分析回族营建体系在美学上的理性与智慧,归纳总结回族建筑独特的人居审美与艺术特色,为回族建筑的持续发展及相关文化艺术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昊 《公关世界》2016,(19):73-77
现在很多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只是将"高楼大厦、跨马路、大广场"的物质建设型城镇化模式进行了信息化升级. 经济的变局中,城市的发展起落不定,一方面,一些曾经拥有辉煌历史和重要政治经济地位的城市,现在却"泯然众城矣";而与此同时,另一些城市正在依托新的经济引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8.
"规训"式网络文化教育过于强调文化的意识形态建设和政治统治功能,导致青年网络主体生活教化理想被放弃,规范消解教化,经验消解理性,重复消解创新。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网络社会公民,促进其内化和谐网络文化价值观念和行动自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协同教化育人的本真意蕴和价值指向。建构协同教化育人机制,需加强党委、政府、社会、网络社会组织、高校等多元主体协同合作,创设协同教化育人的网络文明礼仪,优化网络传媒的宣传教化机制,建构"社会知识分子"的示范引领机制,培育、强化网络社会组织的育人功能,健全优化高校协同教化育人机制,共同助推新时代网络文化在网络社会中规范化、价值化、主流化,发挥其熏染、陶冶和教化育人功能,使其内化为青年网络主体的文化生活意识、精神存在和行为意志。  相似文献   

19.
吴昊天  杨郑鑫 《城市》2015,(4):42-46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城市新区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发展区域,新区如何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以解决老城存在的人居环境问题,满足和容纳更多的人口增长需求,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及大连金普新区五大国家级新区为例,通过梳理国家级新区的特征、任务和角色,探讨城市新区在空间结构、空间布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策略,探索城市新区人居环境营造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0.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21,73(3):101-107
新时代行政区划调整是拓展空间生产、优化空间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空间重构与资源配置过程.当前,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空间生产面临"行政区经济"、土地财政、跨域性治理真空、文化缺失与生态恶化等治理风险.新时代的区划调整应该加强对城市空间生产的生态治理,警惕行政区经济和土地财政现象,加快构建生态型经济空间,创新大城市群空间治理体制,构建生态平衡的跨域空间治理体系,提高空间生产的生态文化底蕴,加快区域性雾霾治理与生态保护,重构生态的城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