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居环境研究,尤其是完整的山地区域人居环境研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在语义层面几乎涉及了人类知识系统的各个方面。如何科学的界定人居环境的语义对象、探寻人居环境的内在矛盾、建立系统性人居环境认知模型并进而开展实例化验证是真正建立人居环境科学的重大课题。论文从理论、技术、实证三位一体,自然、社会、人工三位一体两个基本学术观点出发,在充分融合"人居环境科学"和"地学信息图谱"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山地)人居环境信息图谱的基本理论框架,建立了相应的技术方法体系并进行了重庆市区域层面的实例验证。论文以人居环境科学的系统观剖析了山地人居环境的内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学的研究与社会学的应用———读《移民与发展—世界银行的移民政策与经验研究》李汉林如何将社会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去,使之成为指导人们社会行为理性化的依据,是多年来不少社会学工作者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著名社会学家、世界银行社会学与人类学...  相似文献   

3.
<正>《西部人居环境学刊》自1986年创刊,特别是2013年更名以来,在各位作者、读者、评审专家和同行的倾情奉献和大力支持下,稿件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期刊影响力在业界和学界得到充分认可和肯定。为了感谢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发展的同仁,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文章质量和办刊水平,引导和激励人居环境学科工作者撰写更多优秀的科技论文,编辑部特整理并公布近5年来刊发在《西部人居环境学刊》,被引用频次排名前十名的文章。本次论文评选的范围为2010年1月到2014  相似文献   

4.
三峡工程移民问题对社会学的呼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峡工程移民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是个包括经济问题在内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群。移民动迁的动力问题、迁出地与迁入地群体之间交互作用关系问题、移民对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转换的适应问题、移民的心理问题,以及改革与社会变迁对移民在动迁中较大期待值的制约问题等,大量的移民问题不仅在近期对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造成了影响,而且还存在着继发社会问题的潜在因素,单纯依靠行政的力量难以解决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它呼唤着社会学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分析空间格局分异特征,对厘清地域差异化结构、因地制宜的提升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7个盟市、11个旗县、25个乡村、278个村民样本为研究对象,在田野调研获得一手数据基础上,以盟市域为单位测度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旨在剖析不同区域乡村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分异特征。研究发现内蒙古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根据区域主导产业划分,乡村人居环境质量呈现农区优于林区、林区优于牧区的空间格局特征;不同区域间的物质供给条件存在明显"两级分化"现象,社会支撑力度小、居民满意度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
水利移民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利移民是人类因水利活动而引起的一定规模的人口迁移,它是移民现象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水利移民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初步分析了水利移民在社会学中的学科方位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水利移民的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得出了关于水利移民的三个基本结论,以此为理论前提,又对水利移民中存在的移民返迁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水利移民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全球,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冲击,不仅严重危及民众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现代城市公共健康系统与预防突发公共事件机制的诸多不完善之处暴露无遗。各国的应对策略显示出不同经济、社会、文化下人居环境的现实问题,人居环境建设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回顾了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居环境与健康的研究历程,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城市的研究框架、方法与理论,以我国人居环境科学为核心,提出"健康人居环境"研究初步框架,综合考虑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大学科与公共健康领域,探索健康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从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与健康人群三个角度阐述了人居环境与公共健康的关系,希望能为提高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聚居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奠基石,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集中展现了人类辉煌的文明成果。当今世界,面对愈加严重的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危机,人们的视线逐渐聚焦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上,人居环境建设的问题和发展对策都非常值得关注,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很大的关联,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可以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的《中国社会学》第二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6月出版。该书为研究论文集 ,以收录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华人学者发表的优秀论文为宗旨。本书收集了近年来在汉语学刊发表过的社会学论文或译文、已在外文学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少量未发表过的社会学论文。所有论文的作者均是中国学者或海外华人学者。《中国社会学》是一本年度连续出版物 ,创办之目的 :一是纪念前人 ,二是推进积累 ,三是探索方向。本集分为三个部分 :1 .社会研究的基本问题 ;2 .单位制与城市社区研究 ;3.新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学(二)…  相似文献   

10.
工业化与国内劳工移民密切关联,相互促进。埃及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拉动了农村劳工向城市大规模移民。劳工移民在实现部门和地域转移的同时,推动了埃及工业化进程。纳赛尔时期是埃及国内劳工移民的黄金时期,劳工移民数量迅速增长、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埃及劳工移民的绝对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国内劳工移民率下降;劳工移民陷入职业地位和财产收入难以提升的困境,向上的社会流动也不断受阻。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萨达特和穆巴拉克时期埃及工业化停滞不前和过度城市化,劳工移民教育水平的低下亦是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11.
正期刊简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原为创刊于1986年的《室内设计》,于2013年正式更名,是国内第一本以"人居环境"为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立足西部,面向国内与国际,以全球化视野广泛关注城乡人居环境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办刊宗旨为:秉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探索我国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实践道路,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等交叉学科提供学术讨论和传播的平台,促进人居环境学科的学术交流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正期刊简介《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原为创刊于1986年的《室内设计》,于2013年正式更名,是国内第一本以"人居环境"为名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西部人居环境学刊》立足西部,面向国内与国际,以全球化视野广泛关注城乡人居环境所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办刊宗旨为:秉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探索我国人居环境科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实践道路,推动学科交叉创新,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及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等交叉学科提供学术讨论和传播的平台,促进人居环境学科的学术交流和进步。  相似文献   

13.
一、学科定位的讨论  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环境社会学的诞生和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显著化过程是紧密相关的。2 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污染引起的灾害事件的频繁发生,各种环境运动在社会生活中也同样风起云涌。由于“环境问题”①,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尤以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扩展及其对社会的显著影响最为典型;同时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社会因环境问题而发生的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然也为社会学家所关注,环境社会学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尽管大量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移民满意度及健康状况,"访移民,送温暖,商问题,促发展。"方法:深入移民区抽样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典型与个案调查法等形式,全面了解丹江口库区移民心理健康状况等相关问题。结果:内迁移民对周围环境及基础设施较为满意;外迁移民相对不满,主要在收入,医疗,教育,居住环境及住房等方面。结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丹江口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外迁移民主要对收入,医疗较为不满。  相似文献   

15.
工程移民搬迁动力分析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所有移民类型都涉及到移民为什么迁移 (搬迁 )的问题。对于自发移民来说 ,是否迁移是由迁移成本与收益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若偏重于社会、心理因素 ,则又可用迁入地与迁出地的推力、拉力或吸引力、排斥力等概念来表示基本相同的含义。对工程移民搬迁动力的分析引人注目 ,它牵涉到的首要问题是 ,工程移民迁移与否的决定权不在移民个人 ,这是否意味着他们的搬迁必需依赖强迫力量 ?与此相关联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工程移民中成本—收益理论所表明的规律在多大程度上还起作用 ?要让移民在非强迫的情况下自愿搬迁 ,是否必需加大资金投入以使成本高于收…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了笔者近20年来对国内外城市及地区人居环境的学术考察,并用建筑速写画的方式对所考察对象进行记录和文字评述。论文讨论了聚居的体验:学术由来及其认识过程;城市—建筑速写:从业人员的学术素养和文化修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居环境空间场所的体验(外国部分和中国部分)等学术认识和观点。论文提出对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的学术工作者而言,通过对中西方历史、文化、社会、城市和建筑的考察和对比认识,可以增进对人居环境文化形态和建筑美学的理解,从而吸纳学术营养,将其用于今天城乡建设研究工作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时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台国人居专家蓉城指导评选 8月26日,联合国人居署“人类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项目主管、人居专家游建华应邀来蓉。他就“人居环境与住区建设”问题与蓉城部分开发企业代表进行了座谈。在蓉期间,他还将指导“2004成都人居最佳住区”的评选工作。站在城市规划专家的角度,游建华认为人居安全、小区绿化、居住环境是最佳居住区必备三大要素。对于目前域市汽车数量增多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游建华表示,成都应该注意有效利用汽车,减少汽车对城市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人居环境资源的具体表现就是开发和利用资源系统.文中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的考虑是为了保证城市旅游的吸引力,这也是为了保证城市关于“人居环境”的优势,基于此,我们需要将“人居环境”转换为城市旅游中的竞争力,并且在这个情况下突出城市的与众不同,促进城市经济更好的发展,扩展城市资源的开发程度。良好的人员环境应该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人居环境资源的核心也需要以人为本,从整体上来考虑,通过人员环境资源的独特视角来全面提升城市旅游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人居环境不仅能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正效应,对居民体验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梳理相关研究现状,利用熵权法与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14市2008—2017年的城市宜居性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果。一、时间变化。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于2011年和2016年出现峰值,分别为8.82和8.48,阶段性特征显著。二、空间分布。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空间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以沈阳、大连为主的优质人居环境区和以朝阳、阜新与丹东为代表的欠发达人居环境区,具有较强的西北—东南方向性特征以及非均衡变动特征。三、系统分异。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五大系统变化差异较大,社会系统变化幅度最大,其他系统较小;人口系统和居住系统得分较低,其他系统得分较高。四、影响因素。对辽宁省城市人居环境宜居度影响最大的系统依次是支撑系统和社会系统。支撑系统中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与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社会系统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美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关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并指出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现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构建和谐农村人居环境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