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流云》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诗人宗白华先生于1923年结集出版的一部诗集.宗白华是“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小诗,曾和周作人,谢冰心的诗作齐名.《流云》这部诗集被誉为小诗派的殿军.对宇宙,人生的自觉探索和对艺境的哲理性的体验,是宗白华诗作的重要特点,正如宗老所自言:“诗文虽不同体,其实当是相近的.一为理论的探索,一为实践的体验.”(《艺境》)宗先生一生致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深受佛学影响的美学家,宗白华的美学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佛教的精神和境界。本文主要以《流云》为其创作实践的代表、以《美学散步》为其美学理论的核心,从佛学的角度观照宗白华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的人生态度和品格要理解宗白华的美学思想,就要了解他的人生态度和他的品格。宗白华曾是“五四”时期我国最大的文化统一战线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的时候,他曾同王光祈一起发过誓言:“此生不再入第二党会”。他大半生始终实践着自己这一誓言。“五四”以后,少年中国学会分化解体,他的小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4.
人文学科理论家的文字往往蕴含着他独特的精神基因和人格基因,美学学科尤为如此.在众多的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中,宗白华留给人们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浓烈的诗意情怀.宗白华的这一特征与他的内倾型人格有着直接的联系.内倾型人格的主要特征是偏于内省、情绪悲观、做事稳妥.根据现在所能看到的材料进行判断,宗白华是典型的内倾型人格.内倾型人格使宗白华特别注重内心体悟,使他思考问题的视角更多地集中于自身及对象的精神世界,这一特点直接影响了他美学思想的发生."艺术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外化"是宗白华的基本美学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乃至其美学思想的发展都直接得益于他的内倾型人格.宗白华的美学思考之所以具有浓烈的诗意情怀与他对人格境界的追求有直接的关系,而他对人格境界的强调也正源于他的内倾型人格和建基于此人格基础上的美学观念.把握宗白华的基本人格特征是我们理解其美学思想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5.
范藻 《天府新论》2003,1(5):113-115
宗白华的著作中多次提到"玉的美",从中国传统的"比德"的审美思维,从"玉"的自然特征入手去分析了宗白华淡如玉的人生境界,洁如玉的人生情怀,白如玉的人生品格和坚如玉的人生理想,就可以看出"以玉比德"是宗白华审美人生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一直比较重视宗白华美学思想与西方思想、中国老庄思想关联的研究,但对其与佛学思想关联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宗白华思想与佛学关系密切,在哲学层面,宗白华依据佛学理论来理解叔本华等西方哲学家,确立体用兼备的人生观思想,关照军事、科技等现实生活,佛学是其哲学思想的最高精义;在美学层面,宗白华依据佛学理论确立同情说、静照说、意境说等,佛学是其美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总之,宗白华依据大乘佛学的精深义理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解决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佛学是宗白华美学思想最深的心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诗画统一的问题入手,切入宗白华意境论的形式主义内核及其中西对照的逻辑,一方面将1950年代的《美学的散步》一文确立为宗白华建立新的美学逻辑的尝试,另一方面则力图揭示宗白华在精神与形式的关系问题上所陷入的矛盾。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8.
叔本华的天才思想使宗白华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天才的价值及其所应具备的素质与自己价值追求及天赋的契合使宗白华产生了强烈的天才情结。在宗白华看来,天才追求的对象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而体悟与表现宇宙人生真相的最好方式是艺术。对宇宙人生真相的不懈探求直接影响了宗白华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迪金森是现代派诗歌的先驱,她的诗歌离经叛道,间离自我与社会;意象新颖荒诞,隐晦狡诡,呈现出多元、动态的镜像;文本打破陈规,运用新奇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彰显诗性的多重张力,这些特征无不印证了迪金森诗歌的现代主义品格。  相似文献   

10.
《简爱》文本中的两极意蕴为诸多批评家所关注 ,对这一现象也可寻求不同角度之解释。笔者则试图从作者夏洛蒂的诗性品格及由此而熔铸于《简爱》中的诗性内涵来考察贯通文本的两极意蕴。  相似文献   

11.
王进进 《殷都学刊》2008,29(4):149-153
理解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探析其比较意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他美学成就的获得建立在博取古今中外艺术文化众长的基础之上。所以本文从分析比较意识的原动力——文化使命感和比较意识表征中的“博”在文化参照与“专”在画学的结合入手,旨在述评比较意识与宗白华美学思想相交合的价值以及在文化心态和方法论层面带给当下美学研究者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深得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精神三昧的宗白华以他独特的生命美学视角观照宇宙深邃的奥境,以宗教家的大悲心构建起一个映射天地诗心的有情有象的诗学体系,向我们开启了"由美入真"的幽邃之径,宗白华在实现其"世界美学"的理想范型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跨学科视域中建立将宇宙世界与心性、美学、宗教、伦理、科学、社会等领域完全打通的形上论,在跨文化视域中,以他生命本体美学观消弭"中国心灵"与"西方精神"之间的罅隙,寻觅人类心灵一体化的"美丽精神".其"求美学上最普遍的原理而又不轻忽各个性的特殊风格"的入思理路为开创比较诗学的论域空间提供了醍醐灌顶般的神启.  相似文献   

13.
两种审美主义变体及其互渗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一川 《社会科学》2006,9(5):178-185
审美主义是中国审美现代性进程不可或缺的一副颜面,其双重源头即日常式审美主义和思辨式审美主义。周作人和宗白华两人可以分别视为两种主义在中国的代表。中国审美主义带着中国语境的深深印记,实际上呈现为两种变体——精英审美主义和市民审美主义。这两种审美主义变体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界限,而存在独特的互渗性关联,构成了中国现代审美主义传统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4.
孙老虎 《阴山学刊》2004,17(3):12-15
宗白华的美学精神发端于20世纪初叶中国社会旧文化衰落而新文化萌芽的革命时代.面对时代的困惑与论争,他重新复活了中国古代以周易庄禅诗画为典范的美学精神,研发意境结构,阐发散步美学理论,并以文化批评方法、中西比较方法对转型时代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5.
韩愈是儒家思想演进中的重要人物,是唐代反佛老的勇士,或因如此,他的诗歌创作也历来被人们重点从儒家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在唐代儒释道并举的时代氛围中,他的世界观、他的文学创作实际上呈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他的散文主要体现了儒家的入世精神,而他的诗歌创作则受到道教的深刻浸染。大量的道教意象进入他的诗歌,丰富了其艺术的表现力;道教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诗歌创作中追求奇、险、怪的特色的形成;韩诗的浪漫色调、韩愈偏向古体的创作选择也与道教有某些关联。研究韩愈的诗歌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韩诗与道教的关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钱邦芑乃明末清初才情卓越、颇富韬略的爱国诗人、遗民中坚。身于中原板荡、天崩地解之时,处于残山剩水之间,初则挥戈戎马,抗清复明,历经艰难,终因权奸当道,形势所趋,用世之志无法施展;再以祝发抗暴,不得已退隐山林;后因复国无门,出家为僧,耕读育人。其为人孤忠劲节,为文浩气雄文,与为世所称的药地和尚(方以智)、澹归和尚(金堡)相较,有过之而无不及。憾其人不为人尽知,方志史料语焉不详;其诗,学界论及尚少。透过《大错和尚遗集》,可以窥见其诗心。  相似文献   

17.
李孝迁 《学术研究》2012,(4):106-112,160
斯宾格勒学说在民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虽然有不少先行研究成果,但仍有不少史实有待发掘.本文所披露的王栻、林同济、罗荣渠以及《生死关头》、《马克斯主义在欧洲》等相关资料,多为首次使用.这些新材料可以说明:《西方的没落》对中国学生群体有一定的影响力;民国学界对斯氏著作颇为关注,不仅《西方的没落》,而且其他作品,中国读者也并不陌生;中国学者如宗白华、雷海宗、林同济等人的积极宣扬,使其在民国学界中的西方资源里占有一个醒目的位置.  相似文献   

18.
赵思运 《齐鲁学刊》2006,3(4):92-97
建国后到文革前的十七年间,何其芳的精神人格经历了一个体制化的转型过程,但其作为诗人的精神文化基因并没有被彻底删除,我们在考察何其芳十七年时期的文学活动和文学评论时仍然会发现他的体制性人格背后被压抑的诗性文化基因。十七年时期何其芳的诗性人格一方面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一方面表现在他的诗歌评论和文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19.
李贺诗风宋末即有仿效者,至元初,谢翱、刘辰翁等提倡揄扬,促成了李贺诗风的影响扩大。宋末元初诗人对李贺的接受和学习,一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宋末元初家国巨变的惨痛经历,让他们更能理解李贺,欣赏李贺。  相似文献   

20.
王进进 《云梦学刊》2004,25(6):21-23,37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白华研究进行回顾和评价,可以分为90年代和新千年以来两个时段。其中宗白华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有意境、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生命美学特征及宗白华美学思想开创现代美学的新范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