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的《哲学笔記》不仅在指导人民群众的革命斗爭和发展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即在如何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的文化遺产方面,也是一个卓越的榜样。因此,学习《哲学笔記》可以学习列宁怎样批判地继承过去优秀的文化传統,即学习他对待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不可調和的斗爭性和他对待过去哲学遺产中任何合理因素的小心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在对黑格尔哲学遺产的批判继承問題上,《哲学笔記》更是一个值得我們学习的榜样。在经典著作中,还沒有一本著作像《哲学笔記》那样对黑格尔著作进行了如此細致的系统的分析解剖。列宁在若干具体問题上怎样評价黑格尔,怎样唯物主义地改造黑格尔的辯证法、顛倒黑格尔的辯证法,怎样打碎他的唯心主义的形而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哲学战线上,正在开展着一場新的激烈的論战,这就是关于“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論战。这是一場坚持唯物辯证法同反对唯物辯证法的斗爭,是两种世界观即无产阶級世界观同資产阶級世界观的斗爭。主张事物的根本規律是“一分为二”的,站在唯物辯证法一方;主张事物的根本規律是“合二而一”的,站在反唯物辯证法一方。論战的双方陣线分明,針鋒相对。这是当前国际国內尖銳复杂的阶級斗爭在意识形态上的一种反映。这場論战,如果从5月29日《光明日报》发表艾恒武、林青山同志的《“一分为二”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推动农业生产进一步的发展。新生产关系的体現者地主阶級认识到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一方面为重农思想寻找理論根据,提出了以农业为本,以工、商等为末的崇本抑末的政策。一方面总結了历代农业生产的好经验,这些生产经验对后来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有些经验到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其中包含有耕作的辯证法思想。《呂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辨土》、《审时》和《管子》中的《地员》、《禹貢》中有关土壤的分类,都是春秋战国以来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結的可信資料。其中尤以《呂氏春秋》  相似文献   

4.
黄楠森同志在《要区别辩证法和辩证法的核心》一文中,对我的拙文《辩证法体系的雏形——对列宁〈哲学笔记〉中的辩证法十六要素初探》提出了商榷意见。最近,我对辩证法十六要素进行了一些再思考,现将这些想法提出来,以就教于黄楠森同志和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同志们。 黄楠森同志认为,我们之间的分歧不在于是承认前七条还是十六条是辩证法体系的一个雏形,而在于以何为纲来分析十六条的关系,理解十六条的结构。因为在他看来,如果以前七条为纲而把后九条一一纳入其中,整个十六条当然也形成了一个体系雏形。但问题是:列宁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要素十六条,是列宁在1914—1916年的哲学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是列宁构思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雏形。它规定了辩证法体系的唯物主义出发点、总特征以及贯穿整个体系的核心;规定了辩证法的实质即辩证法就是认识论。列宁在这个期间集中研究辩证法是为了解决时代的课题:剖析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实质和根源。《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正是这一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运用唯  相似文献   

6.
谁都知道,斯宾诺莎有句有名的话: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译成中文就是:“一切规定都是否定”,这是一句很富有辯证思维的哲学名言,黑格尔曾称之为“伟大的命题”,恩格斯也高度评价了这句话,他说:“在辯证法中,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斯宾诺莎早已说过;Omnis determinatio est negatio,即任何的限制或规定同时就是否定”。为了正确了解斯宾诺莎这一命题的性质以及深入理解恩格斯这里所阐发的辯证思想,我们有必要对斯宾诺莎这一命题的出处,本来意思以及后来一些包括黑格尔在内的哲学史家对这句话的解释作一考察,这里对哲学史的研究可能提供某种方法论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的要素》十六条(以下简称《要素》)以及阐述它的实质和核心的著名短文《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哲学笔记》的精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究竟应当如何理解《要素》的内容和结构?这在理论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素》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从中体现了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馬克思主义在理論上的胜利,逼得它的敌人装扮成馬克思主义者,历史的辯证法就是如此。”邵荃麟同志的“現实主义深化”論,正是文艺战綫上这样的一个产物。拆开这个“新”理論来看,其实也只是资产阶級批判现实主义早已用烂了的旧貨,是现代修正主义者正在大力提倡的东西。邵荃麟同志为了达到否定社会主义现实的目的,提倡排斥革命性的現实性;提倡写所謂“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来“暴露黑暗”;提倡写“平平凡凡”,写“大量的存在”来歪曲无产阶級的典型論。他的所谓“深化”,就是向“中間人物”深化,向“暴露黑暗”深化,以此与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相对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西方哲学史上形而上学到辩证法的转变,论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辯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与唯物、唯心的分歧一样,也根源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由此认为,那种认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是由别的原因引起的观点是错误的。它造成了人们对辩证法的本体论式的直观了解,而实际上也就把辩证法曲解成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0.
一、农副业結合是农业內部各部門相互关系的客观規律农副业互相結合,互相促进,是农村經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两者之間客观存在的辯証关系。当然,在农村經济中,两者的地位并不是相等的,农业是主体,是基础,是居于首要地位的主业,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  相似文献   

11.
一、問題的提出列宁在《談談辯証法》这篇著名的論文中深刻地阐明了“把辯証法应用于反映論,应用于认識的过程和发展”的馬克思主义原理,他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綫(也就是說,不是沿着直綫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圓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綫。”列宁特别以人的哲学认識为例,指出了这种认識上的圆圈,他认为,近代哲学认識发展的圓圈可以設想为:  相似文献   

12.
<正> 列宁在阅读黑格尔《逻辑学》时所写的《辩证法的要素》十六条,是否包含了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否构成了辩证法的完整体系?对此,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它是列宁批判地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丰硕成果,它科学地表述了辩证法的基础、原则、规律与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说《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设想。为什么说《辩证法的要素》是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设想呢? 我认为,首先要从这十六条要素形成的过程来理解。列宁构思和表述《辩证法的要素》,看来有一个深思熟虑、反复推敲、不断深入、逐步完善的过程。列宁之所以着手写辩证法的要素,与黑格尔没有将辩证法的环节讲清楚有直接关系。黑格尔是这样说的:“这个既是分析的、又是综合的判断的环节,通过它,那开始的普遍的东西从自身规定为自己的他物,它应该叫做辩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3.
在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制的思想长期被人们忽视了,认真学习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思想是在总结俄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两年多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包括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构成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中提出客观真理概念。由此哲学教科书也设有“客观真理”一节。这就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真理和客观真理是两个真理概念。那么,列宁的客观真理是否是真理之外的另一个真理呢?这就有必要认真研究列宁的客观真理的涵义以及列宁为什么要提出客观真理。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历史系本学期的科学研究工作,一般多能結合教学和適应国家需要,結合当前現实問題;自由爭辯的学术討論风气亦正在开展。历史系今年初步拟訂的科学研究計划共有39項,其中有不少是結合教学进行的,如中国古代史教研組計划編写的五項专著:中国史学史、14—17世紀中国經济发展史、唐末农民起义、中国近代思想史等,都是结合专业課和专門化課的准备开設来进行研究的。中国近現代史教研組则集中力量編出中国近代史、現代史、(部分)中国近代經济  相似文献   

16.
列宁十分重视“分析与综合的结合”这一辩证思维方法,并把它概括为辩证法三大要素之一。但是,作为辩证逻辑的一个重要内容,或作为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方法的“分析与综合的结合”这一哲学命题,却长期遭到冷遇,特别在“四人帮”横行时期,它被打入冷宫,不准人们去探讨它。今天我们重新学习列宁这方面问题的论述,对我们总结历史经验,吸取  相似文献   

17.
数学通报八一年第五期《关于一个高等代数习题的讨论》一文,谈及谢邦杰《线性代数》一书中的证法,用形式的逆矩阵X~(-1)对初学者难以理解,而利用矩阵分块乘法的特点,提出两个比较简单的证法。笔者认为其证法二并不简单,对初学者也是难以构造和掌握的。 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的体会,对这一题的证法重新作了探究,认为以下几个证法比较容易为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列宁的一个重要思想。本文在对这一思想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提出 ,十月革命前、1918年春、192 1年春及 192 1年 10月以后 ,列宁论述的国家资本主义 ,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变化 ,在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这一变化过程 ,揭示了列宁对商品经济认识的深化过程 ,同时也是列宁社会主义观“根本改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群众观点”是列宁政治活动的基本原则,也是他一贯坚持“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一个史无前例的新型国家机关。对于无产阶级来说,这是一个既重要又困难的任务,为了早日完成这个任务而不致于延误苏维埃政权建设的进程,列宁提出了吸收劳动群众参加国家管理的思想。本文试图对列宁的这  相似文献   

20.
高尔基的《列宁》,是一篇只三万多字的回忆录。作者曾称它为特写。在这篇特写中,高尔基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极为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再现伟大导师列宁的不朽形象。高尔基毕生梦想要创造一个英雄人物,要创造一个为优秀的人们所模仿的典型形象。他认为列宁就是人的理想的化身,是“世界最伟大的人”,是“一个空前未有的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