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才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前辈理论家中的有益思想因素,通过对科学的实践观、主体客体关系、人的本质及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类解放关系的具体研究,深刻揭示出人(个体与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之一,唯物史观本身即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普遍异化状况,批判长期占主导地位的抽象人本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性人本理念。主要表现为:以现实的人生存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立场原则,以现实的人的不断发展的生产实践活动为根本途径,从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现诞生以来,在各种思潮中有一个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过程,而且,随着世界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进程本身的推进,它的影响越来越大.探析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历程其发展特点在于确定研究中心为现实的人及其实践,同时唯物史观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4.
哲学,就其本性来讲,是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彻底地体现了这一本性。正是以“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自己哲学内容,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分析以及政治经济学的批判,马克思揭示了人的资本主义的存在方式,把自己的哲学标注为: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了自己的哲学革命,也把作为人学的哲学推向了前进。  相似文献   

5.
申永华 《南都学坛》2005,25(3):119-121
追问人的本质和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唯物史观明确了社会历史是人的有目的的创造活动,确立了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唯物史观才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人的解放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视角。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否定的分析方法为指导,提出了人的发展学说。人类社会走过或正在走的人的发展的历史轨迹,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实现提供了历史根据。马克思指出,通过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造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人才从各种奴役下解放出来,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目标才在最终的意义上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存在着许多误解。造成这些误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就是没有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本文认为 ,马克思恩格斯新唯物主义区别于以往唯心史观的不在于他们把“现实的人”作为唯物史观的出发点 ,而在于他们对“现实的人”作出了科学的规定 ,从而找到了一条从主客体的对立统一来考察和研究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论断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大意义.人的发展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维度存在的,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建设全面发展的社会.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的全面发展有历史的和现实的规定性;只有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总是"现实的人"的社会历史,马克思认为"社会本身,即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本身",历史不能游离于"现实的人"之外,它实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造成的现实运动.唯物史观对历史的这一认识,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原则,并指明了史学研究与历史本身的内在会通性,要求史家在史学的研究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史学研究要强化史家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起源于对人的再认识。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唯物史观学说。其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乃是其唯物史观的现实前提,它直接涉及到历史的真正主体以及马克思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等问题,并且要求与马克思有关"社会化的人"及"人类社会"等思想本质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的理解,方能说明马克思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的抽象历史观,并真正创立了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研究往往绕过历史这一基本概念,或许因为缺乏对人与历史关系的进一步思考而对其诉诸以"人类实践活动史"或"研究对象史"与"研究方法史"的统一的阐释,这种研究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唯物史观研究的发展。本文认为,研究唯物史观历史概念,一是要从历史观嬗变的角度弄清近代历史哲学中的历史概念及其对唯物史观所产生的影响,二是要深入到马克思哲学思维中探讨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理论根基及其深层意蕴,惟其如此,才能揭示唯物史观历史概念的本真意蕴。通过对上述两个方面的考察,本文提出唯物史观中的历史概念指征的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而不断消除人的自由本质异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论唯物史观视阈下的波普尔历史预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认为,历史的无规律性导致历史的不可预测性,"俄狄普斯效应"破坏了历史预测的精确性和客观性,"假说演绎法"说明历史预测的不可能性。而在唯物史观看来:不能绝对化地理解唯物史观的预测功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必然的、确定的和可预测的,唯物史观既肯定主客体因素的相干性,又肯定社会预测的可能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所主张的公平分配、重视个人、全面发展等价值观念,整体主义、进步主义、主体主义等研究方法,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原因、不发达国家如何发展自己、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对于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与发展研究的目的和重点不一样,我们要正确理解这种指导作用,特别是要注意,并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所有价值观念、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都对发展研究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的历史发展与人的审美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学研究中,人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审美特性都是重要的问题.对这两个方面及其关系的说明,只有通过现实的人的历史活动来实现.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首先说明什么是"人"及其历史发展,再着重从人的发展的依附、独立、自由三阶段来阐述人的发展和人的审美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发展命题是柯亨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的前提条件,其本质是技术决定论。但是,由于柯亨是从潜能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而没有将生产力看做是一定社会现实生产过程中正在发挥作用的力量,这就造成发展命题既缺乏马克思文本的支撑,也与历史经验不相一致。为了解决发展命题的理论基础问题,柯亨不得不求助于抽象的人性。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是面向经验的具体分析,因此,企图借助于一般的理论公式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论证,这一做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不能相容。总之,无论是从马克思的文本、历史经验,还是就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都不需要发展命题。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产力跨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的要求。生产力能够跨越发展吗 ?唯物史观包括不包括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理论 ?在实践上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一是从理论上探讨了唯物史观理论中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问题 ;二是依据人类的历史实证地考察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一些典型过程 ;三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全部学说中,对人的问题的关注是贯彻始终的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西方传统人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基础,从现实的具体的人出发,科学界定和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一切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劳动。  相似文献   

18.
人性研讨中必须坚持唯物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性问题的研讨中,我们看到有偏离唯物史观的倾向,诸如认为“生存”是“人性的首要法则”;人性是个体人“自由自觉”地“选择”、“塑造”的结果;“人性的善恶基因潜在人的自然属性中”。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劳动是人的根本性能,人的一切属性都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性不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自然属性是不分善恶的。人性研讨中我们必须正确坚持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继承了唯物史观关于发展是特指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由低级向高级形态的辩证运动;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讲是实践的、历史的,同时也是唯物的、辩证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有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自然历史过程;人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演进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历史过程等基本思想。同时,文章还从体现时代性,符合规律性,符合人性发展要求以及富于创新性几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良好学风,从实践角度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唯物史观对思想文化发展规律的尊重和利用,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