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正在步入风险社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只有树立敏锐的风险意识,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加强对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各项机制,大力培育民间组织,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育的社会根基,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理论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组织实施主体、大众化的精神实质、大众化的具体对象及大众化的目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执政党和政府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工作者积极参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社会实践;核心内容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化为人民大众的精神武器;大众化的对象是高度异质化的群体;大众化的目标是培育人民大众共同的理想信念,并促成人民大众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是当代信息传播的重要趋势,正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化有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有助于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率。然而,网络化也导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意识形态环境更加复杂,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为此,要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大众化的吸引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提升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力;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强化理论大众化的辐射力;培育大批理论传播专门人才,奠定理论大众化的支撑力。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质上反映了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与选择的过程。面对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挑战,需要不断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努力推进文化现代化,才能赢得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进一步文化认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需要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引导人民大众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为自觉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面临机遇也迎来了挑战。要坚持不懈地推进网络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需要构建科学的传播管理机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培育综合型理论传播人才。同时,大众媒体在传播过程中要善用议程设置理论和“培养”理论,才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实效,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不仅与马克思一道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恩格斯还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客观实际出发,通过理论斗争、拓宽理论传播渠道,培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行动者和推动国际联合的方式,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的开创性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需要。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其次要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传播途径和方法,最后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长效机制,结合社会生活实际中增强实效性,健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工作机制建设,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宣传的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8.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就是理论有效传播的过程。网络技术变革正改变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环境,全面审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网络传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党对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理论大众化的整合力;改进理论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理论大众化的吸引力;优化整合传播媒介资源,提升理论大众化的传播力;培育大批理论传播专门人才,奠定理论大众化的支撑力;建立全覆盖、立体式的理论传播体系,强化理论大众化的辐射力等五方面对大众化的实现策略进行优化,是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9.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帮助大学生牢固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需要;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凝聚激励、规范约束等功能,这些功能综合发挥作用,决定了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可行的;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媒介载体主要包括高校校报校刊、出版社、广播、电视、网络、形势政策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学术讲座、主题教育活动、优秀校友资源;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员共建意识,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措施,培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讲队伍,建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纽带.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理是对经济、政治的直接反映,是社会思潮和思想理论体系产生的心理根源,因此要有效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心理基础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有利于深化对普列汉诺夫"五项因素公式"的理论研究,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视域,开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途径,促进理论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唯物史观视域下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首先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研究的五层次社会结构中社会心理内涵与定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缺位与成因分析、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启示、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调查和分析、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理论分析和逻辑结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构建等基本内容;其次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心理基础研究的主要观点:社会心理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关键环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遵循认识的客观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政治诉求,并针对当代中国社会心理的二元性、多样化特征,采取相应对策,增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价值诉求。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化,网络世界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兴场域和重要阵地。在网络境遇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与客体、载体与环体面临着转换变化,要围绕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实现的实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思潮,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灌输的力度;强化网络参与者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以健康繁荣的网络文化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价值主体间的互动性,不断激发他们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创造力;增强网络媒介与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互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融合与创新,从而不断焕发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也存在一些问题,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当代中国,必须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进行系统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哲学范畴之“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下风险研究缺憾有三,冀纵横发展,需哲学思维引领.在哲学上,"风险"指的是主体活动带来的,客体对主体的一种可能的、不确定的负价值,具有主体性、相对性、多样性、对立性、规律性、普遍性等特点.哲学范畴之"风险".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观、矛盾观、实践观、群众观和主体与客体、前进性与曲折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辩证关系原理,提供了"树立风险意识"、"从未来思考现在"两个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保障。针对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相对弱化和缺乏分析具体问题的自觉意识等特点,就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提出应以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正确引导其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情,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所展示的理论效力。  相似文献   

16.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助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对提升国民素质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前,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脱离客观现实和放弃民族特色,在方法上还要避免庸俗化。因此,必须在正确对待和处理大众文化和改善民生的同时,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以新的特色,并通过大力培养相关人才,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此外,还应加强理论研究、实证探索以及多视角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简称"三化")的内涵基本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三化"的内涵基本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化"不同阶段的"化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境界为"解读、解析、重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重境界为"应时、入世、造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境界为"通俗、普及、把握"。  相似文献   

18.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认识理念、外部环境、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教育主客体等因素的制约。分析这些制约因素,找出破解对策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9.
艾思奇可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第一人,他的代表作《大众哲学》先后出版了30多次。究其成功原因,是书中语言表达尽量避开高深的理论,通俗具体;写作手法上能够对问题反复阐述;写作内容结合实践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思想实际;写作特色上紧扣时代,做到与时俱进。正是在此书的启发和影响下,千百万在黑暗中徘徊摸索的青年才看到了光明,从而走上革命道路。当前,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项急需研究而且关系重大的问题,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可以为今天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冬学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民众接受中共的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视野来考察这场运动,不难看出,陕甘宁边区冬学运动本身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总结其经验对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