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志 《经营管理者》2012,(9X):234-234
越来越多的事实和证据表明,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生态贫困已经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贫困的区域性特征。本文首先解释与生态贫困相关的几个概念,分析了自然生态环境与农村贫困之间的关系,并对我国西部生态贫困的特征、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生态贫困问题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阿马蒂亚·森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家从能力贫困的视角对贫困的内涵做了新的阐释,为新时期我国的贫困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当前,我国的贫困治理问题呈现出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老、少、边、穷"地区,而在"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贫困则呈现出能力贫困大于物质贫困的新特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存在着健康生存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经济发展能力、文化教育能力等多维贫困问题。因而,应构建多元主体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能力贫困治理体系,建设以可行能力为核心的农村多维贫困识别机制,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贫困治理意识和能力,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消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能力贫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大力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农村农民生产,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是农村寨火防范,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贵州省锦屏县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农村生活贫困,二是工程性缺水严重,三是供水不足,因灾返贫现象突出。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农村饮水已从渴望、解困转向饮水安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拓宽思路,制定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加快西部农村信息化建设促进西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信息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西部农村信息化的缺失滞阻了农村非农化进程,社会公正的失衡导致了西部农村贫困化的加剧。构建西部农村经济趋同、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农村反贫困化的路径抉策。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在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由于历史的、自然的、体制的等多种原因,局部地区还有为数不少的贫困群体,比如处于三峡库区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区万州。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万州的贫困现象相当突出,大比重(特别是城市)的贫困人群生活困难,情绪不稳,令人格外关注,颇多思索。如何解决好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是构建和谐万州、和谐库区、和谐重庆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守国 《领导文萃》2015,(3):107-110
问题285:2014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一个"扶贫日",西部贫困重点省份N省在这一天专门召开了扶贫工作推进会。近年来,N省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民生得到显著改善,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N省几个山区的一些农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面貌,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同全省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到2013年底,N省仍然有82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在扶贫工作推进会上,N省提出要强力推进山区连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实施精准扶贫工程。这也是当前N省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如何摸清谁是贫困人口,贫困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7.
当今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精神生活匮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多方面的,文化贫困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村社区教育中心求实创新,依托社区开展老年教育,通过构建教育平台、组建讲师团队、培养班委团队、培植草根社团等措施,指导农村老年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健康,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展现人生的价值和新的生命力,开创老年教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重庆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年轻直辖市,城乡二元结构状态明显,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在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发展重庆农村体育应是解决“三农”问题中不可忽视或小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社会学等方法对发展重庆农村体育提出:“以人为本”是发展重庆农村体育的主核思想;经济、文化、卫生、体育要有机协调同步发展;充分开发整合多种体育模式。积极稳步持续健康地推动重庆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体育,全面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丰富农民文娱生活。  相似文献   

9.
随着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对贫困将消除而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突出,并由一维收入贫困向多维福利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向城市新贫困阶层转型。治理相对贫困问题要发挥党总揽全局的制度优势,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并建立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具体而言,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多维动态识别体系;建立返贫预警监测体系,提高治理预见性;构建数字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强化攻心为上制度安排,解决"精神贫困"问题;健全大扶贫发展模式,释放社会力量治贫潜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扶贫开发进入了新的阶段,农村贫困问题越来越集中到西部民族地区、中部革命老区等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在新时期扶贫开发中,党和国家把扶贫开发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已明确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只有做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才会较好地化解收入差距矛盾,有力地推动和谐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农村居民,由国家和地方给予差额补助的社会救助制度。我国的农村低保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至今已基本实现全国建制。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低保家庭生活状况的调查和农村贫困群体的生活状况进行描述分析,最终对农村低保人口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1年吉林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为样本透视县域贫困问题,在阐述吉林省县域贫困规模和贫困程度基础上,对影响县域贫困的要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解决县域贫困问题应该在加大"三农"投入、抓好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张杰 《科学咨询》2004,(9):34-36
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的制度贫困与人文贫困比经济贫困更为严重,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制度贫困和人文贫困造成了经济贫困,所以要彻底解决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的贫困问题,就必须变革农村经济制度,把"制度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来抓.  相似文献   

14.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中最低层次的保障,是一种直接消灭绝对贫困现象的重要举措,是政府为农民设立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目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存在着农村低保对象介定标准困难、资金来源缺乏保障、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形势的变迁、法律制度上的不足等问题,建议采取科学界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改进收入调查方法、增加农民收入、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管理监督、完善政策法规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田莉 《经营管理者》2012,(8):157-158
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日趋完善,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然而农村贫困老年人则由于制度性原因和区域性贫困等原因仍然成为这一制度中的弱势群体。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不能满足农村贫困老年人特殊状况的前提下,医疗救助不分类别和层次的制度缺陷更加剧了这一状况。因此,构建适合农村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体制,对我国医疗救助体系进行细分,对我国未来医疗救助的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简单扩充”建设所带来的学生课余生活条件的不足、管理观念滞后、师资力量欠缺、课余生活单一及情感关怀缺位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对农村寄宿制学生健康成长的忧虑与思考。经过认真研究和实验,构建了寄宿生课余生活的立体式多方位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贫困县经济一直是制约我国西部大开发和解决贫困问题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西部地区贫困县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和建议,全面推进贫困县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女性人力资本对贫困农村发展的重要作用,分析贫困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存量以及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贫困农村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重庆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是一个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大移民并存,城市富翁、贫困农民、山区穷人、库区移民同在,东北现象与西部现象叠加,集移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多为一体,同时又是一个城镇人口少、农村人口多的直辖市,全市3200多万人口有2/3在农村.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开展社会养老的情况下,重点解决西部地区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和独女户以及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的养老问题,对于改善党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