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编辑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殷墟甲骨卜辞文献中 ,已经有了关于“编辑”的概念。甲骨文中的“册”字、“编”字、“删”字和“作册” ,这四者构成了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文字记录的关于编辑的原始概念。后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又随着编辑生产力状况的发展而发展 ,最终演变为今天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简讯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编辑部与白鹿洞书院,于1991年8月3日——8月8日,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联合举办了第一期高校文科学报编辑及资料人员业务研讨班。参加这次研讨班学习的有内蒙古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航天职业大学、天津外贸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大学、湘潭师范大学,重庆外语学院、江汉大学、郑州政法学院等高等院校的学报编辑及资料人员。研讨班聘请了著名学者、专家、教授如陈慧星、李科友、陈建平等讲授《文史要籍概  相似文献   

3.
论编辑学的“编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学是关于编辑的学说,编辑是策划审理作品使之适合流传的再创造活动。“编辑”是编辑学的中心概念、最基本的概念,是编辑学科学体系的逻辑起点。科学地说明“编辑”概念是创建编辑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伟大的编辑家。他对于编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开拓性独特的贡献。总结他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继承这份遗产,对研究和丰富编辑学史、编辑理论和编辑实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要研究编辑家孔子关于编辑学的丰富经验,首先简略地谈谈他编辑“六经”的具体过程,编辑“六经”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六经”的编定与传播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第一,孔子编了“六经”没有? 关于这个问题,历来争论不休。自孔子病殁后,特别是秦汉以来,由于考据家“剥笋式”的考据,由于道统和学统的门户偏见,由于其它学派的互相攻讦而断章取义,又由于儒家内部八派都强调自己是“正宗嫡传”而援经希宠等,对研究孔子带来了“编年难办”,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新闻研讨班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党的新闻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这是十分明确的了。党的社会科学期刊编辑工作要不要坚持党性原则呢?应当说,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因为社会科学期刊编辑工作同党的新闻工作一样,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因为社会科学本身是一门党性很强的科学,以反映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内容的社会科学期刊编辑工作当然应该坚持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编辑出版人沙龙”是编辑出版界第一个专业网站 ,网址 :http :/ /www .epsalon .com ,是由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学研究生靳开川主持的。它包括“业内动态”、“实务研究”、“理论探讨”、“学问人生”、“资料库”等栏目 ,面向编辑出版界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以及编辑出版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编辑出版学的爱好者。“业内动态”主要介绍目前编辑出版界以及媒体界的动态。“实务研究”介绍的是关于编辑、出版、发行具体操作的一些知识、方法和技巧。“理论探讨”主要发表一些不同的观点与理论思考。“学问人生”主要发表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7.
“编辑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论巴金的编辑意识蒋成德巴金在《十月》杂志创刊三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致〈十月〉》的文章,着重谈的是“关于编辑的一些事情”,其中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巴金的编辑意识。他说:“做编辑工作的时候,我总是从编辑的观点看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编辑活动“加工”性质的认定曲解了编辑活动的本质 ,不利于编辑及期刊事业的发展。从现代认识论关于创造性认识活动的结构要素及认识活动的创造过程出发 ,可析离出编辑认识活动的创造性特质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责任编辑的称谓问题 顾名思义:“称谓”就是对某种事物或人的称呼、叫法。不过,这里所说的“称谓”,决非直接对人而言,而是专门指对“责任编辑”这一神圣职业的称谓。不难看出,一经在编辑之前加上“责任”二字,便会使原有的“编辑”这一单项称谓,立刻变成了偏正结构的双项复合称谓。相比之下,后者的复合称谓,在突出与强调编辑职业的严格责任要求上,要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刘雪立和何明星所持的关于“编辑学者化”内涵的观点提出商榷。编辑工作与作为学者的研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编辑匠的上一境界应该是编辑家而不是编辑学家。编辑学研究与专业科学研究并不矛盾。“编辑是一门科学”、“编辑学的研究起步不久 ,需要大力提倡”并不能成为要求编辑都成为编辑学家的理由。将编辑学者化的内涵界定为编辑学者是偏颇的。编辑学者化的内涵应为专业学者和编辑学者的有机结合 ;如果选择其一的话 ,就首选专业学者 ,其次选编辑学者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学科性质讨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 ,关于“编辑学学科性质”的讨论 ,认真归纳起来 ,共有 6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1.“纯理论学科”说 ;2 .“纯应用说” ,即“技术科学”说 ;3.“理论加应用”说 (编辑学界通称这个观点为“编辑缔构说”) ;4 .“理论为主 ,应用为辅”说 ;5 .“三结合”说 ;6 .“边缘科学”说。认真对这些观点进行辨析 ,对深化我国编辑学研究 ,具有较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十年代初,当左翼理论家与“自由人”胡秋原所展开的一场关于“文艺自由”问题的大论辩正趋向高湖的时候,《现代》月刊编辑之一的苏汶,带着他那引人注目的《关于<文新>与胡秋原的文艺论辩》的文章参加了论辩。他自称是“第三种人”,以  相似文献   

13.
论编辑规范“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编辑规范“四性”阎志芬(荆门大学学报)近年来,在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的倡导和组织下,编辑规范(本文所述编辑仅指文字编辑,所述编辑规范仅指文字编辑规范)的重要性已成共识,对于编辑规范的整理、创制研究取得瞩目成就。但是,关于规范的理论研究尚嫌不足,因...  相似文献   

14.
、1999年6月23日———7月2日,在昆举办的教育部第四届社会———文化人类学高级研讨班,是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和云南民族学院共同承办的。2、研讨班学员一百余人,其中美国6人,日本1人,韩国2人,台湾5人,其余为国内学者及旁听同志。 3、本届研讨班中方主席之一,云南民族学院院长赵嘉文教授致欢迎词。4、云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王大昆主持开幕式。 5、本届研讨班中方主席之一,北京大学博士导师马戎教授作题为“中国民族社会学研究”的报告。6、北京大学周星教授作题为“习惯法与少数民族社会”的报告。7、本届研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关于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已有了可观的进展。研究的内容也相当广泛。理论研究是建立编辑学理论体系所不可缺少的。随着编辑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编辑在工作中才可能更自觉地运用某些规律,使编辑工作在社会文化活动中的作用也才能更好地显现。当然,这决不意味着理论研究可以脱离我国编辑工作的现实和广大编辑的实践。“实践出真知”,“理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召开蛋白质组学前沿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班的通知随着生命科学研究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研究重心将从基因组学转移到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科学与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重要战略前沿,是生命科学取得新的突破与生物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为帮助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的专业人员掌握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中国生物工程杂志社(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特举办“蛋白质组学前沿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班”,邀请中科院、军事医科院、北京大学、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等国内蛋白质组学研究与技术应用的资深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7.
论新世纪中国高校学报编辑的品格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高校学报生产、积累和传播高品位精神产品的本质特征与学报编辑再创造性劳动的特点,以及新世纪我们面临的由经济转型而导致的文化解构、整合、重构所出现的复杂社会状况,从安贫乐道的角色意识定位、“为人作嫁”的奉献精神、“慎独”境界的修持等方面论述了学报编辑的个人品格修养问题,提出了编辑学中关于编辑主体的道德修养课题的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8.
1.叶圣陶把编辑出版工作定位为教育工作 ,就是着眼于人 ,服务于人;2.叶圣陶先生关于“有所为 ,有所不为”的书刊出版论述 ,这是他为实现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制定的明确界限 ,也是叶圣陶先生从事编辑出版的根本原则 ;3.叶圣陶先生关于“选稿 ,编辑者要有主意 ,但是不要有成见”的论述 ,是他在编辑工作中进一步落实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一切为了读者这个思想的指导方针 ;4.叶圣陶先生关于编辑一定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教导 ,是认真贯彻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的具体表现 ;5.叶圣陶先生关于编辑人员要不断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论述 ,是做到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影》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出版的唯一一本电影学术刊物,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内行办刊的编辑理念、“电影抗战”的编辑立场、灵活的编辑策略成为《中国电影》的编辑思想。在这种编辑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影》刊发了大量关于电影的功用、电影的国策、中国电影应走什么路线、农村电影的制作、纪录电影的价值、如何借鉴苏联电影经验等为主题的讨论,成为匡助大后方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重要介质和战时“电影救亡”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国际农村教育高级研讨班”的实践 ,从理论层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