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领域中的武则天故事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与武则天私生活相关的小说研究;与武则天政治活动相关的小说研究;其他包括抒情文学中的武则天形象,如从民俗学、心理学等角度关注武则天等。武则天故事研究缺乏系统性,还有较大开掘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就中国古代文学对《万叶集》、《源氏物语》的影响,以及日本文学的审美理念“物哀”的形成过程,做了颇具新见的阐述。提出了日本古代文学一个独特的发展模式:日本本土固有文学与古代中国文学的“冲突·并存·融合”的模式。并借此对中日古代文学交流的经验进行疏理总结。  相似文献   

3.
王三毛 《阅江学刊》2011,3(1):114-119
竹笋是古代文学中较为重要的题材与意象。竹笋品种众多、笋期相接、形态多样,笋期观赏价值鲜明,体现在颜色、形状以及与其他花木的风景组合方面。笋鞭、笋芽、箨皮也各具美感。笋的文化象征意义源于其物色美感。形体似笋成为许多笋形事物得名之由。竹笋既指女性手足的纤细白皙,也用以形容人才的众多与珍贵。雨后春笋、穿篱侵径、过墙撑檐是笋的不同形态,象征着生命力与凌云之志。  相似文献   

4.
王立 《南亚研究》2011,(2):131-141
神奇火光能引导当事人走出迷惑,使陷入绝境者得救,还能作为王朝兴盛的预兆等。佛教中火光有神圣、圣明的寓意。中土火光引路母题,源于中古汉译佛经。佛经认为,不同的火光,从不同距离来看,有着不同的亮度和层次;当事人在火光指引下遇难呈祥,走出命运低谷;昭示希望,使其迷途知返,还象征佛本身就是众生迷茫人生中的灯火。中土叙事文学该母题在后世得以多元扩展。  相似文献   

5.
高文汉 《日本学刊》2002,(5):119-131
日本古代文学具有以本民族为主体 ,以固有的文学观、传统的文学思想为根基 ,积极吸收外来文学特别是中国文学思想和技巧 ,不断丰富、发展自己的优良传统。古代和文学的主旨是抒情状物、悦己娱人 ,而汉文学则受中国文学观影响 ,产生了一定数量的现实主义作品。在审美取向方面 ,形成了主情、文静、含蓄、恬淡的主体风格。  相似文献   

6.
论明清文学的叙事母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题”是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语范畴。从母题的角度切入明清叙事文学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解读方式。本文将明清叙事文学的母题大致厘析为“家族”、“审父”、“忠义”、“教化/反教化”、“性爱”等五类,通过对这五种叙事母题的审视和阐述,探究其中所传载的艺术审美蕴涵和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众人中辨认贵人"母题来自印度民间传说和佛经.印度故事注重被考验者艰苦实在的努力、经验积累、天神相助和英雄的胆略智慧.佛经母题演变的世俗化意趣在于,<聊斋志异>写出了北方乡里凡夫俗子农民式的小聪明.蒲松龄对母题贡献的"本地风光",是与北方农村民情结合,似褒实贬,写出了不务正业者的"成功"并不牢靠,这与他一贯主张的青少年应艰苦创业的思想一致.  相似文献   

8.
网络术语的形成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发展,信息在爆炸。因特网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库,同时为全球的网上用户提供了快速信息交流的通信服务。预计到2000年,我国上网人数将达到2000万。网络用户尤其是非英语国家的网络用户,在Internet网上漫游浏览时,必然会遇到一系列陌生的网络术语。本文讨论的网络术语,是从广义上指计算机网络,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所使用的一般术语总称。本文通过大量典型例子的分析,对网络术语的形成作了简要介绍,并重点探讨网络术语特有的社会文化背景问题  相似文献   

9.
入世进取主题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富生命力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有其昂扬奋进的主旋律,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反抗强暴、勇于革新以及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永远给人以鼓舞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在形式上没有严整的体系,但在思想内涵上独立自足,自成体系.如何把这个潜体系用合理的叙述结构展现出来,并揭示其诸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建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是摆在文艺学界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笔者主持并独立完成的“十一五”国家级指南类高教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以精心筛选的几十个古代文论重要范畴、命题为纽结,依据古今兼顾的原则,按观念论、创作论、方法论顺序,尽力网罗中国古代文艺思想,结撰中国古代文学原理,阐释其“以意为主”的内在逻辑,建构表现主义民族文论体系,旨在为人们系统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提供有益的门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古代文学研究面临着两大困境,即古代文学研究的萎缩问题与"边缘化"问题.前者主要呈现为古代文学研究的队伍建设、学科状态的后继乏力,后者则表现为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科地位逐渐边缘化的态势.世纪之交,面对当代整个文化学术系统不断发生的新裂变与新组合,古代文学研究应该围绕多元化格局下古代文学研究的现代意识这一命题重新定位,构建符合21世纪我国需要的古代文学学科体系.其体系包括三个方面:1.建立多元化与开放性相结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大文化视野观;2.实现以多参照和通观性的跨文化阐释为主体的中西文化交流下的文论互补;3.确立以文学为本位和以民族化为本位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创作当中的一类——"动物叙事"文本作为考察基点,在人与自然的视域内探讨该类文本中把动物作为自然象征母题的两种类型表达,即:人与自然的沟通与和谐;人与自然的冲突与对立。在动物自然神话历史观念的潜隐诱发与现代思维理念的熔铸下,达成对动物原型意蕴的现代叙事学意义上的价值阐释,在此基础之上展开对第一种模式类型的深入探究,进而归纳出其表现策略、叙述格局、情节结构与价值规约等重要类型特质,并最终从主述模式的角度确证"斗争+和解"("劲敌+友伴")作为该类动物叙事创作的深层结构的规约性作用,从而彰显出当代"动物叙事"这一类型写作特殊的存在价值与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立 《南亚研究》2009,(2):119-128
明清小说中的“一以化多”母题,常作为正邪斗法时英雄的分身术;民间非正统力量否定权威时的嘲弄和抗争;神奇兵器关键时的以毒攻毒法术。该母题来自佛教六种神通中的神变通,多带有“炫技”、“教训”的意味。中古叙事文学中该母题所展示的神通之法,启示了对特异之人形象的关注,宣扬和促进了西来佛教文化的传播。西晋时母题就被中土道教吸收,唐代华严宗的佛教哲学以此拓展了空间观念,该母题还世俗化而生成了“主题人物”。母题与远古时代生殖崇拜的“一中出多”信仰有关,也是一种重要的原始思维模式的文学展演。母题在明清小说中,偏重在瞬间的直观场面效应,掺杂了较多佛教斗法描写的影响。母题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戏剧化场面效应,得到后世小说及外域小说的借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学 ,如果从原始歌谣和古代神话算起 ,至少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时期里 ,我们的先人们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而作为古人智慧和艺术才华结晶的文学作品 ,从它们产生之日起便受到了时人和后人的注意 ,人们一直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它、研究它 ,力求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纵观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学研究 ,就其方法而言 ,则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的类型 ,或曰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注重训诂、考据、名物的传统研究方法。乾嘉学派中 ,无论是以信古为标…  相似文献   

15.
徐慧 《学术交流》2013,(2):199-202
美国籍犹太作家马拉默德以犹太人及其生活为素材,创作了一批具有鲜明犹太民族特征、深刻揭示犹太民族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长短篇小说。《创世纪》、《出埃及记》、《士师记》中的故事情节表明人只有经历苦难、自我牺牲,才能实现自我救赎和救赎他人。《我之死》、《账单》中的小人物甚至用生命来完成一生的救赎。究其原因,犹太人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使他们相信负罪——牺牲——救赎是亘古不变的命运程式,然而其救赎的最终结果却是拯救的虚妄。牺牲与救赎这样的犹太文化母题成为马拉默德创作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6.
曹艳红 《社科纵横》2013,(5):113-117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初,易卜生的《玩偶之家》进入了现代中国人视野,一部非漂泊母题叙事文学作品从此承担了开启中国现代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热潮的重任。主人公娜拉及其出走行为影响了追求上进的青年群体,并使得社会上整个青年群体接受、跟随娜拉的脚步离家出走。作家们通过模仿、创作大量娜拉型作品,在与青年读者互动的同时,探讨娜拉的出路,由此催生了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的高潮。大量作品展现了娜拉出走后的三种出路:回去、堕落和革命。这三种出路为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内涵和模式,促使漂泊母题叙事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得到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7.
姚振强 《社会工作》2009,(12):19-21
“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信念强凋个人发展重于个人被动的需求,它植根于人的自由、平等以及人格的尊严、个人的存在价值等西方传统文化要素;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助人理念本质上缺乏基于普遍的人的尊严和个体独立人格的观念,助人的目标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秩序,给与者与受助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恩赐和被动接受的心理定势,他们之间缺乏真实的平等。在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开展的进程中,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对社会工作价值信念理解上的差异.造成了诸如价值观选择的困惑、信念与现实的困境以及文化认同的矛盾。针对社会工作的文化背景问题,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应在文化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选择以及自我意识的训练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徐田秀 《学术交流》2006,2(9):167-169
人类社会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文明的演化。与父权文明的历史演化轨迹具有互文互喻性相通的,是文学创作中对“父亲”形象和父性话语的重构和解构。这种重构和解构已成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父亲”母题。特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寻父”、“渎父”、“弑父”的创作形态,深刻地揭示了“父亲”这一母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品质。小说中所表现的“寻父”、“渎父”、“弑父”这一母题,寄托了作家重建社会秩序、重建父性权威、重建个人精神信仰的文化理想。  相似文献   

19.
王维追步楚骚的文化背景和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维追步楚骚,是应盛唐时代要求而动的积极走向。王维是在对六朝文学全面清算的文化偏激中走向楚骚的,他在避开初唐非此即彼的激烈论争中找到了诗歌创作的自由。楚骚对王维的深刻影响主要是绮靡精神和幽寂情调。王维熔铸诗、骚,熔铸汉魏古诗和齐梁新体,兼融汉魏清刚和六朝清丽而获得了艺术上的超越,形成了他特有的风华腴丽而清逸空灵的诗风,形成了风骨兴象兼备的盛唐真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一  长久以来,我们对日本古代文学的认识,几乎都是在“文学史”的范畴内进行的。  但是,当我们深入地思考日本古代文学的一些有意思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感到“文学史”给我们的知识的匮乏——这就是说,“文学史”范畴乃至“文学”的范畴为我们提供的知识和信息,是无法替我们揭开许多深藏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历史之谜”的。其实,假如不是读“文学史”,而是读“文学文本”,那么,疑问将会是很多很多的。几乎所有那些令人十分有兴趣的问题,“日本文学史”作为一个学术体系,从来不加议论,或者说是一个有意从根本上必须加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