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5年5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专家活动中,有一位目光深邃,气质儒雅的俄罗斯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0多年,操着一口流利纯正的中文。除去中国政府“友谊奖”专家、“三亚市荣誉市民”等头衔,他还是海南旅游的“先行者”,海南开拓俄罗斯旅游市场的第一人,他就是海南珠江国际旅行社总顾问、三亚神龙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安德列·伊万诺夫。  相似文献   

2.
佚名 《人才瞭望》2006,(12):33-33
特异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制造企业,现有员工2000多人。两个月前,公司人力资源部开始大力推行套新的绩效考核制度。从这两个月的情况来看,生产部第一车间出现的问题最多,员工抱怨也最强烈。有不少人认为在新的制度中。绩效奖金的比例大大提高,而公司这么做是想在员工犯错误时可以多扣员工的工资,说这是公司为了省成本想出的招儿。让人力资源部奇怪的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在公司的其他部门出现。经过深人调查后发现。第一车间的刘经理恰恰是这种观点的持有人。原来,当初在进行新制度讨论和培训的时候,刘经理因为出差在外没能参加,所以对推行这套制度的意义不能充分认识。同时他也是新制度的被考核人.在被考核时产生了上述的想法。其结果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也让基层员工对公司制度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我来中国作讲座,飞机上除了俄罗斯人之外,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中国人,他们中有一个中国人提议一起唱一首叫作《莫斯科-北京》的歌曲,歌词与旋律从记忆深处浮现,整个机舱的乘客一起唱着:“俄罗斯和中国是永远的兄弟国家。”  相似文献   

4.
1995年上半年,一位研究中国科学、文化史的学者频频出现俄罗斯学术、文化界。他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引起俄罗斯学者的极大兴趣与关注,获得众口称道。他,就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莫斯科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于希贤。三月的莫斯科。在俄罗斯三大汉学研究机构之———东方研究所举办的题为“中国的社会与国家”的学术年会上,于希贤教授成为该所三十多年来,第一个被邀请做学术报告的外国人。他的论题是《挺起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骨》。他把中华民族的文化,比喻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伟大生命。他用前人归纳的五个字概括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进行钻井技术培训期间,有幸去了位于俄罗斯最靠近北极的摩尔曼斯克市的扎波利亚尔内矿区参观世界上第一口、深达12262米的超深井,并学习了打超深井的技术,接触了俄罗斯最优秀的钻井科学家和钻井人。世界第一口超深井的诞生接待我们的是著名的极地超深井钻探研究中心。第一课由中心主任俄科学院院士、最杰出的钻井专家古贝尔曼介绍打这口世界最深井的经过和价值。古贝尔曼身材不高,体魄健壮,而且精神矍铄、谈吐风趣,如果不介绍,完全看不出他是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他介绍说:“这口井是从1970年开始钻探的,当初打井动机…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11月7日在“2009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暨深圳论坛”开幕式发表重要讲话,他提出: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促进人才智力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健康发展,应当更加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加重视人才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第二、更加重视交流合作的质量建设;第三、更加重视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人才开发》2009,(7):57-57
一个人在他的工作单位或街坊邻里“人缘”好,是指他谦虚待人,有责任心,讲信用,助人为乐,与周围的人关系良好,大家都喜欢他。能以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前两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要求自己的人,必定是有好人缘的人。  相似文献   

8.
经营人才     
最近,笔者有幸拜会了一位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在与他的交谈中,他的一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关注,就是在谈到他的经营诀窍时,他说:“企业”这两个宇很有学问,“企”字上面是“人”,如果把上面的“人”字去掉,那你的企业就算到头了。很明显,这位企业家的意思是:经营人才是经营企业的第一目标。确实,在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经营企业的核心就是经营人才。经营企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经营人才的过程。经营人才应该成为企业的立足点,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1994年4月8日,当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定任命邹家华为国务院副总理后,有记者问他:“邹副总理,我们恭请您谈谈担任新职后的感想。”“感谢人民的信任!”身穿蓝色西装的邹副总理,笑容可掬地回答。“您有什么打算?”“继续为人民服务!”又有港澳记者问:“这次任命您当副总理,是否因为您是经济方面的专家?”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邹家华谦虚地回答:“我不是什么专家,我还要抓紧学习,向大家学习,向实践学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尽心尽力。”会场上先是轻轻的响起几声掌声,接着的是一阵赞美声:“家华,家华,朴实无华。”提起这…  相似文献   

10.
中俄文化的"混血儿" 有个别外国人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回去就说对北京了解了,这是不可能的.北京是中华民族的缩影,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能那么容易被了解吗?可是有一个人似乎例外,他就是俄罗斯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斯别什涅夫(中文名字:司格林),当代俄罗斯著名汉学家、翻译家、国立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教授.他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北京通".  相似文献   

11.
马蒙托夫先生是俄罗斯国立渔业联合总公司的副总裁也是俄罗斯渔业协会的主席。1993年在他的积极倡导与努力争取下将具有"黑色黄金"之称的价值昂贵的世界水产珍品-俄罗斯鲟鱼引进中国并在大连仙浴湾试养成功由此成立了大连俄罗斯鲟鱼养殖公司。马蒙托夫先生在俄罗斯负责全国内陆水域的水产方面的工作工作十分繁忙照他妻子的话说一年365天有2/3的时间在外面出差。而他却在百忙之中非常关心大连鲟鱼公司的发展。他认为鲟鱼公司是他事业的一部分鲟鱼公司人员的敬业精神令他钦佩他应竭尽全力帮助。公司成立以来他不仅多次选派优秀专家来公司进行…  相似文献   

12.
世上没有绝对的规律可言。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 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水  相似文献   

13.
他的祖父是清朝大官,父亲曾和周恩来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他的前半生扎根于中国,后半生移植到德国,在德国找到了他感情的归宿。关愚谦,一个生长于中国,扎根于德国的学者及时事评论家。海用春,一个秀外慧中的德国女子,沉浸于汉学的研究,比中国人还中国。当东方遇到西方时,来自文化上的冲击,可能是融合,可能是互斥。而洞悉时局的关愚谦和热爱汉学的海纸春相遇时,却进出爱情的火花。从关愚谦在星洲日报开辟的专栏《德国传真》所见,他对东欧、俄罗斯政局的制度了若指掌,有独到的见解与评析,神来之笔,令读者拍案叫绝。一个人的思…  相似文献   

14.
我第一次见到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俄罗斯汉学家协会主席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季塔连科是在新中国成立45周年前夕,是陪同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联邦首席记者前去采访时见到的。那段时间里,他特别忙,几乎每天都要出席各种会议,还要经常外出做报告。我们事先打电话同他的秘书取得联系,希望他能在百忙之中抽出10一15分钟来接受采访。我们的要求很快就得到了满足。“在中国朋友家作客应该讲汉语”这位身材高大,风度浦洒,会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的俄罗斯汉学家有着难解的中国情缘。这些年来,我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每次举办盛大的庆祝活…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当地时间5月8日,在习近平主席与援华专家及亲属代表座谈会上,有一位专家叫杜申·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他是一位著名的眼科专家,自1998年以来在黑龙江省大庆眼科医院已经工作了十几年。在他从大庆飞往俄罗斯参加这场座谈会前,我们有机会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6.
李小姐在位于雅宝路附近的一家翻译公司工作。他每天的任务,就是为在雅宝路倒服装的俄罗斯人翻译各种买卖合同,笔译千字,能收入150元左右。有时,李小姐也应俄罗斯客人的要求,为他们做口译。 市场需求大量翻译 在涉外领域里,中外双方往往因为对一份合同或一段文字的不同理解而造成分歧甚而导致经济上的损失,究其原因,是两种文化、两种语言环境很难真正地融洽与相互理解。翻译的存在,当然  相似文献   

17.
沃罗涅日国立大学位于俄罗斯沃罗涅日市。沃罗涅日市距莫斯科500多公里,是俄罗斯同欧洲其它国家联系的重要交通枢纽。它虽然只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当时的建筑大多完好地保存下来,城市中,静静的顿河缓缓流过,风景十分诱人。这里有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家造船厂和世界上第一家超音速飞机制造厂等许多重要企业。沃罗涅日同时也是俄罗斯重要的经济、科学文化中心之一。沃罗涅日国立大学是俄罗斯的重点大学之一,成立于1918年,是在欧洲很古老的大学——塔尔图斯基(尤利耶夫斯基)大学的基础上建成的。建校80多年来,已经培养出8万多名高科技…  相似文献   

18.
他来中国10年,刚来时几乎不懂一句中文,不了解中国文化。10年过去,他在中国桃李满天下,先后培养了5名博士生、10余名硕士研究生,一批青年教师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中国服装科学领域的生力军。他就是加盟武汉纺织大学的国家“外专干人计划”专家、俄罗斯的库茨米切夫·维克多(KuzmichcvVictor)教授。  相似文献   

19.
中俄两国山水相依,两国人民心心相印。“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8日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他在会见中说,中国有句老话,“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人民感谢为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们。  相似文献   

20.
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院士出生于1944年,数学力学专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成员,是俄罗斯国内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1963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67年取得物理学与数学博士学位,曾任物理与数学系教授,自1992年起担任莫斯科大学校长,并任俄罗斯及独联体大学校长联合会主席。 站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报告厅的讲台上,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院士即将开始题为“人在宇宙四十年:地球轨道上的生活和工作问题”的演讲。在数百名观众期待的目光中,他却先走下讲台,亲手挪开讲台前五彩缤纷的花篮。“我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