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互动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作用是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点,是社会发展和人的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人类的社会生活就是互动生活。青年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社会年龄层次,具有特殊的互动方式,关于青年的互动从狭义上解释为青年个体与其他个体、青年个体与团体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从广义上解释为青年群体(包括青年个体)与其他年龄层次群体的交互作用;青年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社区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为目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从日常微观的视角,以艺术为媒介,通过工作坊的形式,在盐运西社区组织可视化、互动的社区艺术活动和社区景观艺术空间塑造,小尺度的设计介入等方式探索社区环境更新途径,发掘社区历史文化价值,自下而上培育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尝试建立多方共同参与社区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社区建设吸引青年返乡回流,青年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突击队和生力军,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实践来看,青年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要表现为思想带动型、就业促进型、项目带头型和社会管理型4种介入方式。共青团组织依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契机,通过组织格局创新、终端阵地建设和活动品牌融入,实现对农村青年的再组织化,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石家庄民间青年志愿组织自2000年之后经历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其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但组织数量少,规模小,同时面临着管理松散、项目内容缺乏创新、活动经费短缺等问题,需要政府、志愿者组织、社会三方面形成合力,采取切实措施,促使民间志愿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完善和提升省会青年志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国外青年自组织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青年自组织已成为一支独立的社会力量,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很多发达国家青年自组织已成为参与社会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成员之一,而我国对国外青年自组织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外青年自组织研究,尤其是青年自组织与政府及社会关系研究的总结与归纳,给我国青年组织的发展一些启示,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模式为研究对象,从经验层面考察了社区社会组织在我国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中的作用,发现我国的社区社会资本主要来源于非正式的邻里互动,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社会资本培育中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社区社会组织较低的发展水平。由此采用社会资本的视角,以浙江省H市SC区XY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三社"模式作为研究个案,考察双向培育模式的特征,对政府介入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合理性与合理化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社区治理背景下,从社区认同感培育入手,可以有效建构社区文化,有助于形成基于特定地域的城市文化基本单元。综合国内外不同学科的研究,"参与"、"互动"是培育社区认同感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不同学科对比研究法和社区居民深度访谈法,以厦门市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两类典型社区为例,探讨社区认同感培育策略。本地人口社区核心在于提升公共设施与空间的需求供给,通过各类社区文化活动构筑互动平台。外来人口社区因人群异质性与流动性特征,核心在于转变管理模式、实现均等化设施服务,构筑社企共建互动平台,积极发挥企业在组织活动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营造温暖的社区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农产品工业化之殇引起公众对于科学的信任危机。科学与社会互动的"发声"与"呛声"呈现协同演化趋势,在"意见的公开广场"上各方力量交锋更为激烈。Web2.0赋权当代青年参与科学传播,网络青年自组织创造了多个情境化版本。在"有反思的科学传播"发展阶段,对话是必由之路。媒介社区青年想象共同体以廓清环境为己任,调动公众参与,期望重建安全与信任;为对话协商、营造共识氛围、重构理性、建设公共空间提供了可能。互联网领域的科学传播充满意识形态之争,需要调整、规范各个多元化利益主体的行动框架,共建科学传播的良性治理结构。当前我国科学传播处于渐进式、不均衡发展状态,要把科学传播纳入公益救助,探索公益和商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区分了本体论意义上的‘社区’研究和方法论意义上的社区研究。前者将社区本身视为一个以社会团结为特征的、具体的客观对象来研究,后者则将社区看作一个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特殊社会场域和理解其他理论问题的透镜。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国家—社会与行动者、社区参与、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日常生活与阶层、社区的分化与分化的社区五个主题梳理了国内社区研究的新进展。最后,笔者提出了一个理解中国城市社区和社区研究的基本框架,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厦门市城中村M社博物馆建设项目为例探究在城中村"口述史行动"中青年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发现:组织动员是社区动员开启的引擎,需求整合是社区动员促进青年人参与的基础,需求整合下促进青年社区主体性的实现是青年由最初观望态度到积极参与的内在动力。村庄精英的经验和意识动员、专家的知识权威动员、青年人参与中形成的内化动员,这三大主体互动形成的行动逻辑是促进青年人由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