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作为非形式逻辑和论辩理论核心主题的论证型式,也日益成为论辩的人工智能方法关注的焦点。论证型式表征日常论证的常见合情论证模式,它是一种语用结构,往往表达为可废止的肯定前件式。在一些人工智能学者看来,这些论证型式是和演绎论证形式并肩而立的推论规则。论证型式的规范力源于避免语用不一致的理性要求。这种规范力不仅和某种型式的结构有关,而且更由适宜使用该型式的环境加以保证。这些环境条件用匹配的批判性问题加以刻画。批判性问题一方面向论证者警示了某种论证型式可能会遭到弃用的可能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也向挑战者暗示了攻击该型式的切入点。满足批判性问题要求的论证型式将生成有利于结论的一个假设。在对话中,恰当地使用论证型式的一个团体,将把证明责任转移到另一团体。然而,如果论证型式的适宜使用的环境条件不能被保证的话,论证型式就蜕变为谬误。大多数所谓的非形式谬误正是论证型式的不恰当使用的后果。  相似文献   

2.
有效性是论证或推理理论的核心概念。然而,研究文献业已表明,有效性概念已有不同含义。通过对经典有效性标准的限制或修改,形成了归纳有效性、实质有效性、非形式有效性、语用有效性、相干有效性、修辞有效性和惯常有效性等另类的有效性概念。不同有效性概念的阐明,为的是给一般论证提供更适切的评估规范。  相似文献   

3.
非形式逻辑研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论证实践,关注论证的论辩性、程序性和语用特点.基于人工智能的形式论证理论研究人工主体间的抽象论证活动,它在吸收非形式逻辑特性的基础上重构了非形式逻辑的诸多理论,这间接导致非形式逻辑的学科作用和理论诉求遭受质疑.然而,这种观点并没有把握非形式逻辑的本质,它与人工智能并不冲突,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关系.非形式逻辑启发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哲学辩护;人工智能使得非形式逻辑的理论得到了更好的推广和应用,而且一些重要概念和研究对象在人工语言的形式表达下得到了更准确的刻画.  相似文献   

4.
非形式逻辑或论证逻辑: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性是论证或推理理论的核心概念。然而,研究文献业已表明,有效性概念已有不同含义。通过对经典有效性标准的限制或修改,形成了归纳有效性、实质有效性、非形式有效性、语用有效性、相干有效性、修辞有效性和惯常有效性等另类的有效性概念。不同有效性概念的阐明,为的是给一般论证提供更适切的评估规范。  相似文献   

5.
非形式逻辑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形式逻辑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是自然语言学派、新修辞学及强调科学推理实践的科学方法研究者和逻辑学家批评形式逻辑的一个结果。非形式逻辑对论证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它可能既是形式(化)逻辑的补充,又是传统逻辑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论证概念是包括非形式逻辑在内的论辩理论的核心。将论证理解为语义学概念还是语用学(辩证的)概念是非形式逻辑和经典逻辑的分水岭。对论证理解的逐步宽泛化,本质上就是对它不断增加功能性内涵,以使其适应更广阔的论域。所幸的是,与北美日常英语不同,汉语中的“论证”没有否定性的意味,这就使得日益丰富的论证概念可直接被应用于汉语日常论辩。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 60年代以来英语国家兴起的“非形式逻辑”企图针对形式化逻辑难以对付的自然语言语境中的“非形式”推理而提倡一种分析、评估论证的逻辑。“非形式逻辑”已形成三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 :谬误理论、修辞学和论辩理论。刘春杰《论证逻辑研究》把对论证逻辑的辩护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对我国大学逻辑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语用"有效性"的评估是非形式逻辑中论证评估的重要方面,国内外学者从语用方面提出了多种论证评估的标准。在修改"有效性"概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有效性"标准,主要包括普遍有效性、相干有效性、修辞有效性等。"有效性"标准与RSA标准和论证的规则相比,更适合作为"好论证"的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9.
非形式逻辑30多年的发展紧贴论证实际,发展了不同于形式演绎逻辑的新逻辑工具。它所建立的论证分析、评估、批评和构建理论,大有成为普遍适用各领域的一般逻辑的势头。从图尔敏“法学模型”发源的非形式逻辑的理论可以应用于法律论证,形成一种面貌全新的法律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10.
论证概念是包括非形式逻辑在内的论辩理论的核心。将论证理解为语义学概念还是语用学(辩证的)概念是非形式逻辑和经典逻辑的分水岭。对论证理解的逐步宽泛化,本质上就是对它不断增加功能性内涵,以使其适应更广阔的论域。所幸的是,与北美日常英语不同,汉语中的“论证”没有否定性的意味,这就使得日益丰富的论证概念可直接被应用于汉语日常论辩。  相似文献   

11.
“非形式逻辑”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尔、菲欧切阿罗等人对"非形式逻辑"提出了不同的诠释,这些诠释分别捕捉了非形式逻辑的不同侧面.实际上,通过明确非形式逻辑的议题,就可恰当地理解"非形式逻辑"的含义和指称.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后期,北美教育领域出现了强调思维能力和气质,克服低层次、复制性学习弊端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几乎同时,一股逻辑学的“新浪潮”———“非形式逻辑运动”在高校兴起,结果使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的培养成为高校非形式逻辑教育的目标,而非形式逻辑教学成为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气质培养的主要途径。二者的互动,给高校逻辑教学带来新气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的逻辑分支,非形式逻辑是一种具有现代性特征的逻辑:从其兴起的动力说,它是一种旨在应对现代性问题的逻辑;从其发展的方式看,它是一种体现着逻辑自身现代性的逻辑;从其在中国的引入历程讲,它是一种对传统逻辑的现代化具有示范意义的逻辑。  相似文献   

14.
论非形式逻辑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形式逻辑是在传统逻辑和数理逻辑之后产生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根本作用是培养和训练人的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既能体现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完美结合,也能体现思维的确定性和不确定的完美结合,是案例教学学科整体发展趋势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批判性思维与以往的各种逻辑理论一样是研究推理、论证的,但它并不是对固有逻辑传统的继承、延续和发展,而是带来了逻辑观念上的深刻革命。它实现了从形式转向内容、将有效降为合理、从确定走向不确定、从书斋走向社会的重大转变,开辟了推理、论证研究的新天地,并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普遍适用的分析、评价推理、论证,以及可以帮助人们更合理地进行推理、论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导论逻辑作为大学逻辑入门或基础课程在各国大学开设率为40%左右.世界最著名的导论逻辑教科书柯比的<逻辑导论>最新版在论证理论、科学方法以及与实际例证相结合方面作了新的改进,以加强导论逻辑的应用性.比较之下,我国的导论逻辑教科书,存在着定位不明,论证理论少有建树,内部中突较多,教材选用机制不灵活等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