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本的中亚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从最初的"经济援助"到"丝绸之路外交",再到"中亚+日本"对话机制以及"建立自由繁荣之弧",日本不断加大对中亚的外交力度,中亚地区已成为日本外交决策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关于日本进入中亚并不断升级其中亚政策的原因存在许多观点,比较流行的有"能源说"、"经济合作说"、"日美基轴说"。与以上说法相比,本文认为谋求成为"政治大国"并确立日本在亚洲的领导地位才是促使日本进入中亚并不断升级其中亚政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为防止中亚①地区再次沦为周边大国的势力范围以及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新的策源地,美国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四种战略手段在中亚地区推行"门户开放"政策。作为一种基于实用主义的权宜之计,"门户开放"政策为美国将来可能主导中亚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被称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和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新世纪伊始,美国借助打击恐怖主义强力进入中亚地区,推行新中亚政策。面对美国的介入,俄罗斯调整了原先的中亚政策。美俄对中亚地区的战略争夺,必将对中亚地缘政治形势、国际战略格局以及相关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普京担任俄罗斯国家总统为背景,浅析普京时期俄罗斯在中亚及里海区域的能源外交活动。中亚里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成为美国、欧盟及俄罗斯争相夺取的"心脏地带"。中亚里海沿岸主要国家历史上隶属于前苏联,虽然苏联解体后各国出现"去俄罗斯化"倾向,但普京执政后为了巩固独联体的团结与发展,在这一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能源外交活动,既满足了自己的能源需求,又促进了中亚里海沿岸国家的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回顾中亚地缘格局变迁的特点,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目前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海合作组织地域辽阔,其成员国之间、成员国内部都表现出很明显的地域和社会差别,同时它的周边环境也很复杂,这给上合组织的整合与对外关系造成了困难。中亚是上合组织的核心区,上合组织地缘的"心"是中亚,功能的"心"是安全。中亚地区内部的差异和国家关系阻碍了中亚地区合作,也使上合组织在中亚的经济合作水平不高。为了促进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地区经济中心,提高乌鲁木齐的区位水平和辐射能力,应是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是左右中亚地区能源地缘格局最主要的大国力量,三个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制度的构建。大国因素使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呈现出三个特点:能源战略博弈态势凸显、能源合作制度复杂性突出、能源合作碎片化现象明显。在中亚地区大国博弈的局面下,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布局中亚地区能源战略、构建中亚能源合作新制度面临挑战,需要更多的战略谋划和战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正>近代,特别是中亚五国独立以来,中亚地区日益成为大国及各种政治势力博弈的场所。去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的中亚,地缘政治上的博弈之动向,是本文关注的重点。一、地缘政治主题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受限于地理、人口诸因素,本身并不能成为地缘政治的中心。它为各大文明的交汇之地,同时也是各大文明的边缘地带,只是最近的一二百年方成为地缘政治角  相似文献   

10.
2011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印度参加第二次美印战略对话期间第一次明确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引起各方关注.从美国在中亚的外交资源的分配和现实的可能性来看,推进"新丝绸之路"计划既是美国力图保障阿富汗战后安全局势稳定所做的政策安排,也是其中亚战略的一项长期内容,是美国介入中亚事务进而保障其地缘政治利益的最佳选择.在"新丝绸之路"计划的框架下,美国对中亚事务可能更多地采取"有限介入"的方式,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在政治上采取激进的方式推动中亚国家的民主化改革,而是与中亚地区开展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和非政府组织方面的交往,美国可能更倾向于采取这种柔性的方式对其施加影响,并将更多地以这些方式来塑造和扩张其在中亚的影响力和战略存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与在该地区的力量和影响严重失衡。基于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需要,我国应当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贸和安全关系,开展多边安全合作,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以抵御美国对中亚周边国家的渗透形成对我国的遏制,构建地区和谐和稳定的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俄罗斯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形势 ,这主要是因为俄自身实力的削弱 ,美国、伊斯兰极端势力的渗透和中亚各国离心倾向的加强。与美国在中亚的争夺 ,比起 19世纪与英国的争夺 ,俄明显处于劣势。冷战后俄的中亚地缘政治战略的基本内容将以远交伊朗、近联哈萨克为重点 ;以打击阿富汗恐怖势力 ,全面控制吉、塔为掩护 ;以缓解土、乌分离倾向 ,纳入一体化轨道为阶段目标。俄的中亚地缘政治战略近期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条件 ,一定会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和地缘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可以预计,我国在中亚的投资、中资企业及员工和华人华侨数量还将大幅上升。然而,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导致中资企业及其员工、华人华侨在中亚遭遇到较大的困境。中亚国家经济社会转型缓慢,社会矛盾丛生,民族矛盾复杂,宗教矛盾激烈,复杂的地缘政治角力,直接影响到中资企业及员工、华人华侨在中亚的生存发展。如何破解困境,既关系到我国中亚战略能否成功实现和丝绸之路构想的成败,也关系到能否打破美国、日本的围堵,实现有利于我国的国家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亚在中国国际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在中亚的主要利益为地缘政治安全,其次是反对"三股势力"、维护边境地区安全和获取稳定的能源供应。然而,中国在中亚的利益却面临着诸多问题的困扰,例如区域外大国的竞争、非传统安全问题等。中国应该从观念、制度、经济等层面,多管齐下,以便更好地维护中国在这一地区的重大利益。  相似文献   

15.
"五点一线"战略作为实现辽宁振兴的重要一步,融入东北亚是基于自身优势的现实选择。辽宁"五点一线"战略要以建设基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国家级新型产业基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先导区、示范区基础之上的中心区域,东北亚区域非经济交流合作中心为目标,采取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措施,确立在东北亚地区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东、中亚是中国“大周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利益攸关的大后方”。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在中东“坐大”,在中亚军事“驻足”,使我国在传统军事安全领域受到了新的地缘军事战略压力,并恶化了中国能源安全环境;但同时鉴于两地区特殊的政治、民族和宗教等地缘特征,美国的存在及其强权行径已引起当地许多国家的不满,开展多边外交成为后者的共识,这为我国外交的拓展带来了机遇。  相似文献   

17.
特朗普政府东南亚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香君  方长平 《国际论坛》2020,(2):51-62,156,157
奥巴马政府提出"再平衡"政策,将东南亚地区作为政策实施的支点,对该地区的关注在美国外交史上前所未有,美国-东南亚关系由此获得大幅提升。特朗普就任以来,美国聚焦大国竞争,忽视东南亚地区;对外战略中坚持"美国优先",在对东南亚外交中多以自身关切议题为导向;多边主义在美国东南亚政策中被弱化,偏爱双边主义的特朗普政府以修复与泰国、菲律宾的盟友关系及打造支点国家为重点;在军事领域,美国以更大热情介入东南亚地区。区别于奥巴马时期低调处理民主、人权议题,特朗普政府内部官员在总统本人不热衷这一议题的情况下,依旧没有放松对东南亚国家民主、人权状况的审查。政策上的诸多调整导致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可信度下降,经济和外交中弱化的多边主义限制美国-东南亚互动空间,而不断强化的军事存在反而使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化。即便"印太战略"突出东南亚国家和东盟的重要性,但未来美国东南亚政策是否能真正体现这种重要性值得关注。未来一段时间美国-东南亚关系很难再重现奥巴马时期的"热闹"景象,这为中国-东南亚关系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关于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背景,从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旅游区域合作的角度,对泛东南亚旅游协作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目前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国际旅游客流量的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进程,为泛东南亚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不容错过的机遇。本文提出了"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这一新概念,探讨了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并对泛东南亚旅游协作区建设的目标、原则、关键、主要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构想,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泛东南亚地区的旅游合作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收缩是全球范围内右翼民族主义和国家保护主义的局部表现,虽然美国与东盟以及中日韩贸易依存度有增无减,然而其“退出主义”却引发了美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关系甚至安全合作关系的紧张,使得“印太战略”视野下的经贸往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安全领域的战略收缩会在经贸领域更多地出现“反弹”,双边取代多边只会让美国更多依赖并介入到亚太经济中来。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北边疆是地缘政治学所谓的"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的要冲。其安全与稳定不仅取决于我国及西北边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等内部因素,周边国家政治生态及世界大国的对华战略等外部因素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随着国际格局的深刻变革及中国的和平发展,国际势力包围、限制甚至分裂中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世界大国特别是美国不断强化与日、韩、澳等国军事同盟关系,从东南方向所谓"第一、第二岛链"围堵我国的同时,又以反恐等名义驻军中亚,从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对中亚进行渗透,使我国处于腹背受敌态势。从国际视角分析影响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主要国际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