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问题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需要认真重视的问题。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能源的供应和需要之间的矛盾将日趋尖锐,因而,迫切要求我们及早地找出合理解决能源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如何解决能源问题?我认为,一方面要大力搞好能源的“开源节流”,即能源如何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适应能源开发利用的另一面,即如何根据我国能源状况,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本文着重探讨一下能源和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问题。一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无论从当前或长远来看,都需要加快能源工业的开发和建设,增加新的生产能力,扩大能源资源的利用,并且努力降低消耗,节约使用能源。“开源节流”无疑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又必须看到,“开源节流”要受到  相似文献   

2.
《社会科学》(上海)发表了万斌等同志的《法的共同性初探》一文,引起了关于“法的本质”问题的热烈争鸣,改变了我国法学界多年来“一潭死水”的状况。它说明我国法学在党的领导下贯彻“双百”方针,必将日益繁荣起来。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好。这里,就争论中的方法论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科学概  相似文献   

3.
孔敏同志在《天津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发表的《也谈供求规律》一文,认为价值规律与供求规律的关系是本质和现象的关系,供求规律不过是价值规律的现象形态,因此,所谓的“供求规律”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规律。我认为欠妥。  相似文献   

4.
渤海在我国少数民族建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同契丹建立的辽,女真建立的金,以及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一样,都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族属关系,不仅反映了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直到满族这一族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与汉、契丹、扶余、高句丽等族的相互关系。《旧唐书·渤海传》中记载的“别种”就是反映这一关系的一个侧面。 有人认为,在渤海族属问题上,我国各类文献记载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集中反映在《旧唐书》与《新唐书》对创建渤海政权的大氏是“高丽别种”还是“靺鞨人”上。而我认为,这种提法的本身与两唐书的记载就是一种矛盾。因为《旧唐书·渤海传》“别种”是指大祚荣本人;而《新唐书》是指大氏,两者对象不同,无法相比。事实上,《旧唐书》  相似文献   

5.
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改革的各个方面,或者直接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调整,或者是以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客观状况为重要依据的。一《决定》指出,我们必须在全民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坚持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这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具体实践而提出来的科学结论,它为建立我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肖新生同志所撰的《马克思主义出发点探析》一文(见《学术研究》1990年第5期)对马克思主义学说“首先描绘什么的问题”做了有益的“探析”。但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问题实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所以我将不止于自己的笔拙,兼与肖新生同志商讨,望能因此增加我对该问题的理解。一、与肖文的商讨意见肖文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若干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构成的理论体系。因此,“出发点,也就是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它是理论体系得以建立的第一个前提,“是一  相似文献   

7.
《人文杂志》1986年第6期雷永生同志的文章《论哲学基本问题的演变》一文,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只是古代、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是现代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已经过时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8.
《江海学刊》1961年第3期发表的江海文同志的“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一文,提出了上层建筑的质和量的概念,文章说:“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应主要表现在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而性质上的适应则是主要的。当上层建筑在性质上不能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时候,在数量上也就不能适应。”从这样的命题出发,它对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我认为,其中一些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学战线》85年第4期容观敻同志《关于民族考古学发展史上的几个问题》对我于83年春与梁钊韬教授合写的《论“民族考古学”》提出不同的看法,细读《容文》(以下为行文方便、简称《容文》)觉得与之有些根本分歧。“民族考古学“在世界上形成较晚,对我国来说,这也是个新的学科。通过多次地探讨,不同观点进行交锋,无异,对形成和建立我国的民族考古学是有益的。现由我为文,  相似文献   

10.
《民间文学》1962年第三期上,刊登了顾颉刚先生的《我在民间文学的园地里》一文。我认为,这篇文章有其值得重视的价值。但是,文章最后一部分把我国不少著名的传说故事,都说成是“发生在外国而流传到中国来的”,或是“把西方故事转化为中国故事的”,这样的论断,我认为是大成问题的。顾先生在文章中具体提到了“悬圃”《救命池》、《西湖三塔记》、《偃师献倡者》、《板桥三娘子》、《中山狼传》等传说和故事,作为他的“外国传来”说的例证。究竟这些传说故事是我们民族自己的创造,还是“从外国传来”的,我觉得实有一辩的必要。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几个传说故事如何认识的问题,而且关系着民间文学研究中如何清除资产阶级民俗学的错误观点而代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月刊》一九七九年第十期刊登了李运福同志《关于我国国家所有制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所有制》)。作者就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形式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如:国家所有制形式的“许多方面还不完善”,但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一定积极作用;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把全部问题的根子栽到国家所有制形式上是不切实际的”等观点,我完全赞同。可是,对其中某些观点,同作者是有分歧的。现在提出三点质疑,与李运福同志商榷,不妥之处请指正。一、全民所有制的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课题组在 1 999年 8月 1 2日《中国经济时报》著文认为 ,现代市场经济乃是信用经济。这种经济中各种经济主体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联系 ,全靠信用关系来维系。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进展 ,我国信用体系也开始建立。不过 ,目前这一体系仍存在不少问题 ,低劣的信用状况和脆弱的信用关系已经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 ,表现为 :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削弱。商品交易和经济往来愈来愈倚重现金和实物资产 ,交易方式向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发展 ,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资金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论语·颜渊》中记录了子贡与卫大夫棘子成关于文质关系的一次论辩: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孔安国解“文犹质也”等四句为:“皮去毛曰鞟,虎豹与犬羊别,正以毛文异耳。今使文质同者,何以别虎豹与犬羊邪?”(转引自《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2503页)后人多本孔说,迄来见异议者。然而,我认为关于子贡这段话的理解,尚有可商榷之余地。问题的关键在于“文犹质也,质犹文也”究竟是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近读裴传永《〈隆中对〉别论》一文(载《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5期,以下简称《别论》),觉文章观点和立论角度颇为新颖,但我认为文中也有值得商榷之处,因陈管见,与裴传永同志讨论。 一 《别论》认为,《隆中对》“既非刘备集团的行动纲领”,刘备集团也并未沿着《隆中对》的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儒家从孔子开始思想上有个特点,就是着意研究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把人看成是群体分子,以伦理、政治为轴心,处理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可以说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学术界对这种思想如何评价,意见颇有分歧,我认为关键问题是如何理解这种思想的两重性矛盾。下面谈点个人看法,以供讨论。 一 “仁”学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核心,也是他的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仁”字在《论语》中出现最多,虽然涵义不尽相同,但总离不开有关“人”的界说。《中庸》说:“仁者,人也”。孔丘往往把“仁”作为人的完全人格的代名词。有完全人格的人,他称为“仁人”。由于“仁”的字形结构,许慎的《说文》解释为“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认为“仁”是“相人偶”之意,即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孔子的“仁”,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可以说  相似文献   

16.
何伟、韩志国二同志在今年《中国社会科学》第二期上发表的《试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全方位开放》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探讨了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的开放问题。读后很受启发,在大多数问题上也有同感。但对《试论》中关于劳动力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具有商品的性质”,“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的观点与分析,我有不同看法。 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否消失的问题。《试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的费用主要由个人承担,所以劳动力仍然是个人所有,劳动者仍然存在各自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国家和集体又占有和支配着生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在酒楼上》与《水浒传》述写林冲故事的相关章节构成互文性关联,这一互文关系不仅建立在文本表层的环境描写和叙事结构上,也根植于文本深层吕纬甫、“我”、林冲以及鲁迅四人的内在联系上。通过《在酒楼上》隐藏的《水浒传》文本,一方面可以看到鲁迅个人伤痛的抒发,另一方面也能探寻到鲁迅对革命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水浒“游勇”的命运影射了革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酒楼上》的真正主人公“我”最终走上了继续抗争的道路,体现出鲁迅永远革命的斗志。  相似文献   

18.
谈我国能源储备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并建立了以石油为核心的能源储备体系,以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日本最大石油储备能力已经达到90天石油消费量,韩国也可达到60天石油消费量。而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能源储备体系,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状况有着直接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能源安全问题显得日益重要,因此,我国政府在“十五”规划中将能源储备作为战略进行管理,这是我国政府的又一英明决策。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国内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也必将对我国能源供给体系、能源结构体系、能源消费体系以及能源储备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所载《商周研究之批判》一文基本上突破了前人对甲骨学的研究成果,这是学术革命的信号弹,值得纪念.但文中有许多问题尚需继续研究和批判,本文仅择其有感者略陈拙见;以续学术革命之声气.一、卜辞内容并非“只卜问了祭祀”我将《商周研究之批判》一文简称为《批判》.《批判》一文认为“现在出土的甲骨,其内容只卜问了祭祀”,“甲骨前的干支,过去认为是卜问的日期,而我们认为应该是卜问的将举行的祭祀之期”.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语:退休年龄问题近期成了养老保险研究者与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退休年龄的调整是一个敏感问题,牵一发而动全局。本研究专题由三篇文章组成。《世界各国退休年龄现状分析比较》一文根据美国社会保障署最新编写的《全球社会保障—2002》和联合国编写的《人类发展报告—2002》的资料,介绍了2002年世界各国退休年龄的现状,并对“预期寿命”、“收入水平”、“老龄化”等各项因素与“退休年龄”的关系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比较客观地描述了退休年龄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我国调整退休年龄研究综述》一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学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