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以钱锺书刻画“三闾大学”的《围城》,以及鹿桥描写西南联大的《未央歌》为例。讨论抗战中不同类型的大学想像。以杨沫《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在五六十年代文化语境中如何大受贬抑,而作为原型的张中行、八九十年代出版追忆老北大的“负暄三话”,又如何获得巨大成功,讨论意识形态的转移以及大学形象的改变。至于以北大百年校庆为契机,出现了大批“老大学的故事”,这里所体现的“大学想像”,不仅仅是怀旧,更是自我反省,指向大学历史以及大学精神的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05,(4):49-50
幼年读私塾,后入天津府立中学堂学习。1916年升入北大国文门(即中国文学系)。在北大期间,曾创立“新潮社”,主编《新潮》杂志,又任北大学生会负责人,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人物之一。1919年考取山东官费留学生,先后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柏林大学。1926年冬回国后,先后任教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又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并一直领导史语所直至去世。  相似文献   

3.
柳哲 《社区》2010,(35):11-11
著名女作家杨沫,青年时代曾在北大旁听,《青春之歌》就有她在北大旁听的影子。她写的《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相似文献   

4.
历史唯物主义的壮阔画卷──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新编本)杨耕北大哲学系教授赵家祥、李清昆、李士坤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新编本)》(以下简称“新编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近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丰硕成果。该书有如下三个鲜明特点。一、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北大校史:怎样溯源?陈平原世人眼中任何一所大学的历史,都并非“自然而然”地呈现,而是基于史家的“选择”与“重构”。在这个意义上,校史的写作,既指向过去,更指向未来。—代代学人,借助于校庆纪念,在叙述历史的同时,表达其对于未来大学发展的期望。因此,学人...  相似文献   

6.
陈平原对于学界的贡献可能具有多个方面。作为学者,陈平原的价值主要并不体现在学术史、大学史等研究领域。能够进入学术史书写的应是他对于中国小说、散文的若干研究成果,并且在相关的研究中所构建的“非意识形态化”的文学研究模式——回到文学本身,对其中具有史意的、诗性的存在,作实证式的客观化的归纳论析,还原并凸现文学史存在中的某种本真。学者陈平原的独特大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前,不知道哪位大侠写过一篇叫《知识失业》的文章,说在中国考上大学之日就是学生失业之时。文章以“北大才子当街卖肉”为据,几近于圣人的腔调历数了中国教育的几大罪状,可谓一呼百应,似乎“北大才子”当不了人上人就是中国教育的耻辱。大部分人不能接受,是因为以倾家之力供孩子读大学,到头来却和卖肉的一个“级别”,这样的大学读不读实在没意义。有意思的是,一边是“读书无用论”的高涨,另一边是“文凭热”的泛滥,仿佛一夜之间,硕士、博士遍及全国各个行业。  相似文献   

8.
“侠”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早在《史记》和《汉书》中就专门列出“游侠”的范畴关注这一现象。但由于所谓的“雅俗”之分,当前专门研究侠文化的专著并不多。陈平原在2002年为其《千古文人侠客梦》新版写后记时还说:被人看作武侠小说研究专家,不是一件很舒心的事。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如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等少数著作外,侠文化研究专著并不多见。韩云波教授由重庆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的《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侠文化研究领域的一大收获。在侠文化一直并不被学术界怎样认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股市又轰轰烈烈涨起来了。要说我对股市的认识,我认为它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笔者可能是全国极少的一个在短短几年中先後在华南师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学子、教师。至今为止,我在复旦开的两门课(《中国当代经济政策及理论》、《金融市场学》)一亘颇受欢迎。1998年在我读研究生时的母校——北京大学“5.4”校庆100周年到来前夕,我想写一本书《生活在中国的几所著名大学一一华师、北大、清华、复旦与股市》,但出版社编辑部的先生女D士们怎麽也不同意,说:“股市算什麽大学,东算不上著名大学。”…  相似文献   

10.
曹电康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和完成了“山西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及评价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等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获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现代大学体育》系列之《网球·羽毛球·乒乓球》1部,主编《大学体育教育教程》l部;参编《大学体育教程》多部;在《体育科学》、《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11.
含英咀华雅俗共赏──评吴同瑞主编《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二集)沈昆朋中华民族在馒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神圣职责。北大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与美国南海有限公司联合制作《中华文化讲座...  相似文献   

12.
就《北京大学校史》说几句话——顺答陈平原君校史编者1998年2月6日《中华读书报》刊登陈平原先生《教育名家》一文,对《北京大学校史》关于蒋梦麟的评述和编写指导思想提出了批评。文中表达的观点,有的已远远超出了对《校史》批评的范围。近几年来,海内外也有不...  相似文献   

13.
读书,历久弥新的话题──《中国读书大辞典》北大学者品评录编者按:《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1994年8月重印)是列入我国“八五”重点图书选题规划的国家级工具书,也是第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编纂的中国图书史上...  相似文献   

14.
深大学人     
刘洪一 教授 深圳大学教务处处长、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1960年 8月生,江苏徐州人。 1978年起先后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黑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文学硕士。 1993年晋升副教授, 1997年晋升教授。曾任深圳大学中文教育主任等职。 主要从事犹文学—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出版专著 3部,其中《犹太精神》 (1995)是国内第一部从文化综观的角度研究犹太民族精神的理论著作;《美国犹太文学的文化研究》 (1995)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美国犹太文学与文化的理论专著。另主编著作 6种,出版译著数十万字。在《外国文学评论…  相似文献   

15.
审视后现代理论景观的多棱镜─—评王岳川、尚水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张辉王岳川、尚水主编的《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1993年重印;属北大“文艺美学丛书”),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审视后现代社会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理论景观的多棱...  相似文献   

16.
<正>痖弦,(1932—),本名王庆麟,河南南阳人。1949年去台。1954年毕业于复兴冈学院影剧系,《创世纪》诗刊创办人之一,1966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后入威斯康辛大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创世界》、《诗学》、《幼狮文艺》主编,现为《创世纪》发行人、《联合报》副刊主编兼副总编辑。诗论集有《痖弦诗集》(洪范书店1981年版)。诗论集有《中国新诗研究》(洪范书店1981年版)。另有为文朋诗友写的序跋集,近期将由洪范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17.
金莹 《延边大学学报》2008,41(5):123-123
2008年7月2日-4日,由吉林省高校文科学报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学会”)主办、《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承办的吉林省高校文科学报专业委员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隆重召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东北亚论坛》、《史学集刊》、《税务与经济》等高等学校文科学报、专业性学术期刊共27家会员的6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金正一教授主持了开幕式。学会副理事长、《北华大学学报》主编黄湛编审首先致开幕词,延边大学副校长崔炯谟教授代表延边大学致欢迎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理事长龙协涛教授、吉林省教育厅科研产业处戚欣处长向大会发来贺词。  相似文献   

18.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唯有充分享有学术自主权,富有浓厚的学术氛围的大学,才能真正找回大学的“自我”,大学也才能正确地享受其他的权利,主动、自觉地走向社会中心。民国时期,蔡元培所开创的北大精神,与陈寅恪所燃起的清华薪火,最后都汇聚为中国现代学术自由之精神。北大最辉煌时期,自由主义的胡适、激进主义的陈独秀、保守主义的梁漱溟都在北大宣泄自己的观点与思想。蔡元培代表了北大当局的自由办学思想,胡、陈、梁的并在代表了北大学术的自由状态。这是北京大学能够被人以“标新立异”来述说其引领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荣耀史的基本根据,而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是民国时期大学学术精神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出版了多种可选作教材的美学原理书,如王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北大出版社出版的《美学原理》、十所民族院校编的《美学十讲》、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美学基本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教程》、蔡仪主编的《美学原理》等,这些教材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使用中总觉得它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20.
黄希旦是北宋中期的道教诗人,其集在宋元两代被多次刊刻,其诗集《竹堂集》已佚,目前仅有《支离子诗》写本一卷传世。《支离子诗》前有宋元两代四位学者所撰之序,以此可以了解黄氏文集在宋元两代刊刻流传的情况,该书末所附《九天弥罗真人支离子传》是目前研究黄希旦最完整的传记资料。《支离子诗》收录黄氏诗歌七十余首,其中有《全宋诗》未收的黄氏佚诗四十余首,对于全面研究黄希旦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支离子诗》有北大图书馆藏写本,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又庋藏了一部日本写本,该写本较北大本收诗多出一首,且有北大本所无的元人郑本的题记以及清人王士禛的跋,具有重要的文献以及东亚书籍交流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