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惠安方言粘合式动补短语与普通话相比,有三种情况:一是普通话也以粘合式与其相对应,主要有带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的动补短语;一是普通话以组合式与其相对应,主要是带数量补语、状态补语的动补短语;一是普通话里没有的,称得上是最有特色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ABA”武是上海方言的一种独特的口头表达方式,本文对“ABA”式与普通话的相关语句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南京方言中存在两种与普通话不完全对应的结构:“V不起来”与“阿/还VP”。它们与普通话之间的部分对应使得人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很容易忽视二者的区别,直接把与普通话不同的方言用法带入普通话,因此,只有明确意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才能在学习普通话时避免方言语法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4.
陕北人说普通话时普遍保留五种语法现象:NP+的、VP+不(没)、得+VP、VP+着、语气词“噻”,其根深蒂固的存在给人们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干扰。我们只有明确认识它们与普通话及古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对应规律,才能在学习普通话时有意识地避免方言句法结构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5.
四川方言区的人学说普通话在韵母上的难点是多方面的,而普通话韵母e、o、uo不相区分是方言区的人带上方音色彩最主要的原因,本文论述了普通话韵母e[γ]、uo[uo]在四川话中的对应关系,以便四川方言区的人能够尽快克服方音,准确地把握好普通话.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声调和语调是反映应试人普通话语音面貌的重要因素.语调和字调并存于语句之中,是一种叠加的关系,方言字调在普通话中的遗留,会因此而形成不符合普通话语音的方言语调.本文在阐述声调和语调关系基础上,揭示了方言语调的内涵和特征,并就方言语调构成的原因,提出克服方言语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无方言族”是一种新的语言群体 ,语言特征基本与普通话一致 ,其形成有它的特定条件。这一群体的出现 ,对于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是十分有利的。无方言群体在生活、工作、学习各个场所都使用普通话 ,并对周围人群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推广、使用普通话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的介词“在”,在汕头方言中有两种形式:“在”和“[na]”(或“放”),两种词的意义有“已然”与“使然”之别。普通话“在+Np”所表示的处所意义,由于句法位置和谓语动词类别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这种意义差别在汕头方言既可产生于“在+Np”上,亦可产生于“放/[na]+Np”上,可见句式与动词类别引起的语义差别是一回事,“在”和“放/[na]”的“已然”与“使然”之别是另一回事。前者是普通话和汕头方言共有的现象,后者为汕头方言所特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用田野调查的资料,发现新疆方言偏正复句有其独特之处,即关联词语不同。有时,普通话的几个格式对应新疆汉语方言的一个或两个格式;有时,普通话的一个格式对应新疆汉语方言的几个格式;有时,两者之间无对应表达。较之普通话,新疆汉语方言偏正复句更多的是使用意合法和紧缩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了河北元氏方言的动态助词,分析了元氏方言里一些与普通话用法不同的动态助词,主要有了、来、开等,指出了它们在元氏方言中的基本用法及语法特点。该文主要从所表达的意义、在句中位置、所搭配的词语来分析这些动态助词的用法,还涉及一些用句式来表示动作状态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不带方所宾语的双宾句仅指动语动词为外向动词、内向动词和兼向动词的双宾句。惠安方言这类双宾句不仅在三"向"上对动语动词的选择与普通话不相一致,而且在双宾语的移位问题上也体现出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的巨大差异。惠安方言双宾语移位后可出现四种结果:不改变句意,造成歧义,减少句子的义项,改变句意。对这四种结果出现的种种条件限制和彼此的差别进行较为详尽的考察,从而总结出双宾语移位的规律,并进而归纳出双宾句的语义特征和用法。从中可以看出,语音对此类双宾句的影响巨大,涉及到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3.
针对推普形势下的汉语方言现状,谈目前方言研究的应对策略。文章首先界定了普通话与方言的概念,提出推广普通话不是以消灭方言为代价.指出普通话教学应该充分利用方言研究的宝贵成果,方言研究应与普通话的应用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简析英语中短句和长句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句子的长度是变化多样的 ,短句和长句是其中常见的两种 ,它们皆有各自的特点。句子的长短不同 ,它们出现的场合和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分析短句和长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效果 ,着重探讨了英语中短句和长句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内部的加的夫语法强调过程的重要性,为汉语单复句的划分标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在加的夫语法理论框架内,提出了一种划分汉语单复句的标准——过程标准;过程标准以句子的过程数量为依据,在语义层找到了区分汉语单复句的根本不同——单句只表达一个主要过程的发生,而复句则表达多个过程的发生。以过程标准为依据,本文还对汉语句型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汉语句型在第一层次只存在两种句型,即单句和复句。   相似文献   

17.
带定指兼语的“有”字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有”可以带兼语构成兼语句 ,这种“有”字句中的兼语一般是不定指的。但在一定条件下 ,“有”可以带定指兼语 ,这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用在复句中充当分句 ;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构成单句  相似文献   

18.
《颜氏家训》里有大量的被动句,这些被动句有不同的类型。从总体上又可分为两类,一是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一是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其中,有形式标志被动句中,根据标志形式的不同,这类被动句可分为蒙字类被动句、可字类被动句、于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字句等。这些被动句基本体现了古汉语被动句的特征,也基本反映了南北朝时汉语被动句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9.
所谓多标被动句 ,即句中含有两个以上语标的被动句。按句中含语标多少 ,可将多标被动句分为三种类型 ,即双标被动句、三标被动句及四标被动句。多标被动句是由单标或双标被动句杂糅而成的。无论是双标被动句 ,还是三标、四标被动句 ,其中有一个语标为主标 ,其他一个或二个、三个语标则为次标。主标表明句子的被动性质 ,次标起凑足音节、使音律平稳和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陕西方言都市剧《百家碎戏》中搜集到的1194条“把”字句进行探讨分析。发现关中方言对话中的“把”字句除了具有塞尔归纳出来的断定行为、指令行为、表情行为、承诺行为外,还有推测行为、断定兼表情行为、指令兼表情和推测兼表情行为,每一种行为在语法手段和修辞方式的选用上都有其特点,疑问句可以表达多种行为。关中方言对话中的“把”字句表示指令行为和断定行为时,与普通话对话中的“把”字句表达的行为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