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语言政策与多语制进行人为的干预,以便对语言的形式和运用进行指导和施加影响,这种做法的历史可能像语言本身一样悠久.尽管如此,自觉而有计划的决策,或者说有意识的语言规划(language planning),却是晚近得多才出现的.人类社会有多个语种,并且总是存在着语言规划,不管是公开的、有意识的规划,还是隐秘的、通过...  相似文献   

2.
3.
徐梅 《学术探索》2012,(12):135-137
云南26个民族的语言是保持并发展云南多样性文化、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内在因素。在全球化经济大潮导致的趋同倾向中,重视多民族语言因素有着重要意义。这是由多样性文化生态对语言自身的诉求,以及多民族语言所奠定的云南多样性民族文化现实决定的。从多民族语言看云南多样性文化建构前景,可以看到,尊重并保护各民族的语言,就保护了云南多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便有望获得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交融创造的云南多样性文化的丰富亮点。  相似文献   

4.
引言本文考察文化与贫困的关系,对文化多样性、经济发展和在囊括各种文化的世界中减轻贫困所面对的挑战予以特别关注1.在过去几十年中,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甚至是经济学家,都已经在国际背景下考察过文化与贫困的关系,产生了非常多样且在近年来水准日益提高的文献(Rao and Walton 2004).然而,“文化”这一...  相似文献   

5.
论美国的语言政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美国的语言政策是维护英语的绝对权威、排斥和打击其他语言的政策。然而,联邦政府却几乎没有关于语言的明文规定的法律,政府的语言政策取向体现在州政府的法令和规定之中,而且更多地蕴含在美国人源自欧洲文明、根深蒂固的语言文化里。以“褒扬英语、排贬他语”为特征的美国语言文化及其支撑的语言政策构成了一个能熔化、消解所有非英语语言的熔炉,有效地维护了英语的地位,但是对其他语言,尤其是数以百计的印第安语,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样的语言政策对单语主义有益,对多语主义以及多元文化有害。  相似文献   

6.
语言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社会认同借以产生的载体和工具。族群语言的改变往往反映出族群内部、族群与族群之间认同结构乃至社会秩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和谐社会必将是一种在社会统一体内部族群间认同程度较高的状态,在语言方面就是要实现多族群语言和谐共生的繁荣局面。少数族群在获得积极的社会认同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存在语言适应困境,其族群语言较容易被转用甚至消亡。国家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需要正确处理集团内认同与集团外认同的关系,帮助少数族群提升自我价值,合理地构建包容性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疆南疆文化多样性与文化融合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多元文化的融合必定会遇到文化之间的冲突、认同以及文化融合的方向问题,这就要以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文化自觉"为理念,实现多样性基础上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从生物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生物多样性到文化多样性,既凸现出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也昭示出人类在新世纪摆脱危机的前景。生物多样性对于物种的保存和人类生存具有前提意义;同样地,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及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如果说,工业化时代危害的主要是生物多样性的话,那么,信息时代危害的主要是文化多样性。为了实现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步骤来保护文化多样性,如在不同文化之间确立建设性的对话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本土化进程、在21世纪建立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等  相似文献   

9.
自1965年建国至今,新加坡的文化政策经历了民族文化政策、文化经济政策、文化社会政策三个时期。在国民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双轨并进”的复杂局面下,新加坡的文化政策也呈现出清晰的变迁路径:在政策目标上表现为从塑造“政治经济共同体”向建构“文化共同体”的转变,在政策重心上表现为从融入“全球化”向凸显“本土化”的转变,在政策效果上表现为从整合“民族认同”向强化“国家认同”的转变。新加坡提供了一个全球化语境下基于多元族群社会建设民族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典型案例,其文化政策发展和文化共同体建设形成了独特的经验,对于新兴移民城市和后发现代化国家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语言政策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具体体现国家、政府对社会语言问题的态度,是国家总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语言政策自身所具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四对特征,即民族性与普遍性、宽容性与规范性、现实性与预测性、稳定性与传承性。对语言政策特征的探讨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语言政策本质的理解,进而促进和指导语言政策制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文化全球化就是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 ,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 ,将本民族文化转变为人类共有的资源。而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文化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是并行不悖的 ,二者是二元共存、双向交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范围内长期稳定的多民族聚居杂居区的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共存共生现象是普遍的,通过对中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发现:首先,地理环境因素是新疆多元语言文化共存共生的产生原因;其次,多民族多语言文化互动条件下的各民族认同情况表现出诸多特点;第三,多样性语言文化的互动对民族认同也产生不同影响。总之,通过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对新疆多元语言文化互动下的民族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思考,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这反映在文化内涵的宽泛以及文化的特性方面。而文化的前景同样展示了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变迁和整合将是多向、多维的,会呈现极为复杂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张筠 《青海社会科学》2013,(5):197-199,186
索绪尔曾说"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作为彰显文化特色的载体,语言在族群识别、文化认同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而作为文化本身,民俗语言又在塑造区域文化个性上承担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使用代表着对一种身份的认同。语言是身份形成的基础和表现形式,在确认和维护身份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身份制约着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文章对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施政报告(1997-2009)中的语言政策进行定性研究分析,指出香港特区政府的语言政策在推广应用香港的"两文三语"的同时,参与塑造了香港人独特的身份;它建构了香港人身份的"中国性",也建构了香港人身份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16.
重新形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间联系的概念:超越生物文化视角本文的前提基于这样的假设:探讨文化多样性及其保护之间的联系的任何尝试,都必须从有效地分析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入手.我们分析的前提是承认多样性可能是个难以捉摸的概念,特别是在试图跨越各种文化定义和生物学定义的视差对多样性作出描述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有着强烈的族群认同意识。族群认同是对自身身份与文化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族群认同的本质与心理基础。客家的文化认同通过客家文化结构中的文化要素进行表述,认同作为亚文化的客家文化正是对于中原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对客家族群自身历史记忆与价值体系的认同。客家文化运动,则是客家族群认同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杨玉 《学术探索》2012,(6):159-161
语言生存的环境依赖它所托的文化环境,英语在全球化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造成极大威胁,打破了语言生态平衡。为此,民族外语教育应以加强学生文化认同为目标,从教师、教材及外语教育政策规划方面改革来抵制文化帝国主义,从而构建和谐语言生态。  相似文献   

19.
文化多样性的内涵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多样性体现在两方面: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多样性.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多样性是不同民族、文化群体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国家层面上体现为主体文化群体对待处理少数人的态度与政策问题.认识和理解文化多样性的内涵与构成特点对认识当今世界各国多民族、多文化国家的社会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战乱、迁徙等原因,杂居于潇贺古道区域的多民族如何实现文化认同是需解开的历史之谜.作者关于生存环境、政府的民族政策、学校教育、舆论导向、族群自身等等,都是促成文化认同的积极因素,在建构区域社会和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是有价值的,对于我们推进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