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提出女性“政治冷漠”的表现与危害的基础上,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寻求了消除女性“政治冷漠”的对策。女性政治冷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封建文化的负面影响,政治制度设计上的不足,女性公民政治参与素质欠缺,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充分。消除女性政治冷漠的有效途径有:构建平等而先进的性别文化,提高女性公民参与意识和参与素质,创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完善政策机制;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酊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政治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必须在有序和理性的基础上进行,即必须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对促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条件下,激发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概括,对当前影响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促进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提高妇女参政水平,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所以,了解女性的参政状况有着深刻的意义。本文从政治参与的主体因素——性别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与农村妇女政治参与作用的发挥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通过调查发现,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现代政治文化知识的缺乏,文化程度低,女性党员队伍的弱小,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市场经济发展不充分,缺乏主体意识和法律意识,使得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程度低。发挥农村女性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如发展文化教育,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壮大女性党员队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  相似文献   

6.
女性公民政治心理状况是女性参政的重要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败.女性公民政治心理的形成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又有当今女性自身的原因.现代女性公民政治心理强化,既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又需要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党规律的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有效途径;加快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加快发展公民政治参与,有利于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执政实践中;同时,要注重发展和拓宽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 ,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治文明为政治参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社会政治稳定具有促进作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扩大我国妇女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是政治文明和妇女地位显著提高的体现,更是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妇女政治参与水平比较低,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要大力发展妇女政治参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不断探索扩大妇女有序政治参与的新路径,健全妇女政治参与机制,提高妇女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女性的政治参与程度是衡量新时期社会政治民主化程度和女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性别意识是基于女性主体性地位与反思传统的性别秩序并强调男性女性具有相似的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种性别平等意识,性别意识是建构平等的性别秩序的重要基础。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模型对性别意识视角下的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参与意识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弱;性别意识对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显著影响,即性别意识越强的女性其政治参与意识越强,性别意识越弱的女性其政治参与意识越低;年龄、政治面貌、自评社会等级均对女性政治参与意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受教育年限则对女性的政治参与意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重视培养选拔新世纪女性人才是加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和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推进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加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文章从我国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女性人才目标的战略高度,阐述重视女性人才的重要性,初步探讨了女性成才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积极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取得巨大进展: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主动性参与明显增多;基层民主快速发展,公民政治参与规模显著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程度逐渐加深,获得了更多的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权利;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日益增多;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公民政治参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必将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产生深刻影响。同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必然离不开大学生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本文在实际调查基础上认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政治参与行为不足.归纳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了问题的起因,并试从加强理论修养,端正价值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培养合格公民;健全参与制度,疏通参与渠道;积极投身实践,勇于承担使命4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公民的网络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网络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公民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并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民的网络参政可以使得民意表达渠道更为畅通、参与方式更为多元有效、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女性的社区参与具有与男性不同的特点,她们的参与更多的是非正式的社区互动,而正式的政治参与相对较少.如果我们从生命历程的视角来探寻女性社区参与的变化,会发现她们的社区参与会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种改变是由于角色的差异所引起的社区归属感不同而造成的.女性普遍的非正式的社区互动,使她们正式的政治参与成为可能,这也是她们发展自我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阈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中,培养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培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是政治民主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研究,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提高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的深层心理因素,研究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参与的传统和现状,可以看出我国正从传统"顺从型"政治文化向当代的参与型政治文化转变.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与成熟,要培育与发展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欧盟女性团体的政治参与:以欧洲妇女游说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女性团体是区别于欧盟成员国女性团体的新型女性组织,主要以欧盟机构为政治参与对象,采用正式或松散的组织形式,以传达信息、组织游说等方式参与欧盟的决策过程。欧洲妇女游说团(EWE)是该类团体的代表。从欧盟女性团体的政治参与实践中可以发现,欧盟制度框架提供的政治机会、性别不平等的普遍性以及欧盟女性团体政治参与目标所具有的女性主义进步色彩,是促进其政治参与不断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