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已把“依法治国”作为基本方略,正在朝着法治化国家迈进。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我国法治的特色和方向,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关于法治资源的价值取向,理论颇多。我们应当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并举,并在法律移植中恪守本土化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 ,在讨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和目标时 ,强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或核心”是不妥的 ,依法行政只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因为依法行政只强调了依照或者根据法律 ,但至于法律本身的性质、内容等则没有涉及。强调法律效益的行政法治才是实现法治国家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 ,在实现法治国家理想与目标的过程中 ,我国当下应以法律的形式合理性优先 ,从树立法律的威权和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入手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的正当性及其法制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作为一项根本的治国方略已被我国的根本大法确定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种治国方略的转变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许多相关制度和理念的同步改革。人们一致认识到 ,行政权的法律规制是实现法治的关键一环 ,行政法治是法治的重心所在。至于什么是行政法治 ,如何在中国实现行政法治 ,人们之间的观点互有差异。在本文中 ,笔者将引入“行政权的正当性”这一概念 ,并把它作为基本的阐释工具 ,对行政法治的基本含义提出自己的理解。一、行政权的正当性正当性是指认识对象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认识主体的价…  相似文献   

4.
法治与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两大特征,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式将依法治国写进宪法,表明法治己成为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取向,为中国进一步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一、市场经济是法治的“创造者”和“催生刘”(一)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市场经济既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是一种以社会分工为前提、商品交换为核心、市场为中介、国家强有力的法律为保障的经济制度。翻开法治历史,“无论是法治的最初提出,还是其最终实现,都与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法律的作用覆盖面越大,否则,法律的作用微…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核心在和谐,基础在法治。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保证和谐实 现的最明确、最有力、最具体的手段。其基本含义是已制定的法律和制度获得普遍服从,它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和谐,而这正 是公安机关的价值取向。在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背景下,建设法治公安是职责所定,和谐所需,大势所然。  相似文献   

6.
阮兴文 《理论界》2014,(11):87-92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其核心和精髓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公平正义是其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其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其根本要求;监督制约是其内在机制;自由平等是其理想和尺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思潮蓬勃涌现,但殊途同归,从根本上看,其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实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共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契合了这一理想目标。因此,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学习好、宣传好、践行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引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思潮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的绝佳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法治即“法律的统治”的本义出发 ,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如何将“法律的统治”的观念理性上升为“依法治国”的领导方略 ,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本文认为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特征主要是“法律的统治”的战略性、制度治理的法律化和目标取向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论构建中国特色的法治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溯源,指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在结构上表现为显型法律文化与隐型法律文化的严重分离。构建以“正义”为价值取向,以传统法律文化为根基,以西方法治文化为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显型法律文化与隐型法律文化和谐统一、使作为西方文明成果的法治观念与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文化相契合,弘扬法治精神,是实现“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论道德的法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文化 ,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这具体表现为在立法活动中 ,道德不仅为所立之法提供一种内在的价值基础 ,而且通过对法律进行道德评价的方式实行对立法活动的导向 ;在司法活动中 ,道德作为司法工作者必不可少的素质对于法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是否守法直接关系法治目标的实现 ,而这又取决于公民是否将守法作为自身应尽的道德义务。科学地把握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这一系列价值 ,对于我们认识和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淳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代表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的高度概括。笔者认为:“法治国家”较之于“法制国家”,是对依法治国思想更深刻的表述。一、“法治国家”的提出,总结了我国新时期依法治国的经验教训法治国家的标志,不仅仅在于制定了多少法律,建立了如何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重要的在于对已制定的法律实施、贯彻得如何,整个社会执行法律、遵守法律的效果如何。有法必依,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是法治的根本原则和要求。党的十一届…  相似文献   

11.
论法治概念与法治判断的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明确法治概念的内涵和法治判断的要素非常重要。法治是运用法律治理国家的方略,是一种法律精神,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是一种法制模式,是依法办事的社会状况,是良好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理想。法治具有主体、客体、依据和标准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2.
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是我国法治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宪政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我国在实现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型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突出的表现为法律理念的更新不彻底;法律意识的培育不成熟;规制国家公权力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律实践中公权与私权、公益与私益关系的价值取向有偏差。认识并解析这些问题,为探究一条符合法治化目标要求的改进路径奠定基础,是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面临的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一种社会理念 ,它是基于对强权政治的反叛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一书中曾论述 :“已成立的法律得到普遍的遵守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是良好的法律” ,这是有关法治的经典定义。它表达了一个学者对法律价值的良好愿望和对法治的深切期待。然而 ,古今中外 ,实行法治的理念在强大的政治权力支配下 ,始终停留于观念形态 ,甚至在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平等、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法治追随的价值也还是残缺不全的。即便在法律规则详熟的美国 ,经济民主、人身平等、政治自由、人权保障的规则方面 ,仍然是亦步亦…  相似文献   

14.
法律信仰的建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俊廷 《理论界》2002,(1):83-84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国家的形成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实现,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制度、规范、价值、文化、社会诸层面的协力共进,但这丝毫不意味着可以忽视甚或否定法律意识或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现代化的规定性。相反,法律意识尤其是基于其基础上的法律信仰才是法治现代化的真  相似文献   

15.
郝铁川教授在其《冷静、理性地看待依法治国》一文中指出:“西方‘法治国’的目标主要是通过自下而上的变革行动实现的,而中国‘依法治国’的目标则是由中国共产党自上而下地领导中国人民逐步实现的。……世界上还没有在一党颌导下成功地实现‘法治国’目标的先例,但我们必须创造这方面的经验。”①诚如所言,中国的“法治国”进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这既是中国法治区别于西方法治所独有的价值蕴含,更是中国法治化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这就提醒我们,在中国实行法治,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中国法治化进程得以顺…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是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具备完善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实现依法治权、保障公民权利、维护司法公正、发达的法治文化等要件。  相似文献   

17.
董红  王有强 《理论界》2006,(11):80-81
罪刑法定原则既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又有着社会结构、文化和人性三方面的基础,这充分证明了罪刑法定理论的正确性。罪刑法定原则以保障人权为价值取向,其核心是刑法对人权的有力保障,在法律的运作过程中,具体体现为对国家刑罚权的制约。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和实施有利于我国实施依法治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打击犯罪的政策思想,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大进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从人治到法治的伟大变革,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人治与法治涵盖了传统法律与现代法律之间分野的一切特性,构成了区别这两类不同的法律价值系统的基本尺度.法治,即法律主治,依法而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高无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属性,要求作为反映社会主体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法律具有至  相似文献   

19.
政党法治: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韶兴  张垚 《文史哲》2005,4(1):142-148
政党法治属于政党文明范畴 ,是政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当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政党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党法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它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会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价值目标 ,涵盖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等全部政党生活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 -执政的整个政党行为的全过程。政党主张与国家意志相一致、政党法律与国家法律相协调是政党法治实行的前提条件 ;阶级性和工具性相统一是政党法治特性的基本内容 ;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相统一是政党法治价值的基本形式。政党法治既是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也是这种文明形态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0.
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揭示并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无疑对依法治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依法治国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学者们对法治的概念虽各有见解,但它所包含的关于依法治国的涵义和内容是明确的。即:第一,立法机关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规定法律并形成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这些法律必须充分体现和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第二,政府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法律的统一有效实施;第三,司法机关严格依照法律独立行使职权,实现司法公正;第四,全体公民具有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