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来说《易》的儒生都不重视《杂卦传》。《汉书·艺文志》叙《易》:“孔氏为之《彖》、《象》、《系辞》、《文言》、《序卦》之属十篇”,孔颖达在《说卦》标题下注:“先儒以孔子‘十翼’之次:……《文言》第九,《说卦》第十”,都不提到《杂卦》;即使一一计算“十翼”,如孔颖达周《易正义》序《第六,论夫子‘十翼’》:“一家数‘十翼’:……《说卦》八,《序卦》九,《杂卦》十。郑学之徒并同此说,故今亦依之”,也把《杂卦传》附在“十翼”之末,占一个卑微的地位。 《杂卦传》是“十翼”中最短的一篇。它的形式在“十翼”中有这些特点:第一,它是一个口诀式的短篇;通篇用韵,而且换韵频数(共十九个韵),而音节和谐。第二,  相似文献   

2.
(键下键上,帛书第一卦,键宫第一卦。通行本第一卦,乾下乾上。京房八纯卦象天。)键元亨,利贞。〔乾元亨,利贞。〕校○键,通行本作乾。键,疑一本作(扌乾),(扌乾)即建字。《集韵》:“建、(扌乾),覆也。或作(扌乾)。”乾,疑是(扌乾)之省写。《乐记》“建(?)”,《注》;“建读为键字之误也。”先儒有以为“元亨”上面古《易》无卦名“乾”字,但有卦画(?),费直《易》亦然,郑玄开始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于“元亨”上加卦名“乾”字。据帛书,知郑玄加卦名“乾”字之说未安。至于是不是郑玄改卦名“键”字为“乾”字、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限于资料,无法判定。但据帛书,知“乾下乾上”字为后人注文。○亨,帛书讹作享。据通行本与帛书《无孟》、《屯》、《林》、《勒》、《隋》诸卦合校。  相似文献   

3.
一《易传》又称“十翼”,即《象》、《彖》、《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从汉代开始大部分学者认为《易传》为孔子所作。如司马迁日:“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史  相似文献   

4.
宋代是中国哲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易》学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宋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多端而丰富,但占据主流地位者,当属围绕“性与天道”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探讨而发展起来的新儒学———理学,宋代《易》学的总体发展也与此相关。宋儒论《易》,特别注重《复》、《艮》二卦,并对此二卦的义理作了独具特色的阐述与发挥,从中显示了宋代《易》学之时代特色及其与宋儒“心性之学”之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 古人曰“气候”,包含两个意思:气,指阴阳二气;候,指自然现象应时。阴阳二气交感的某一阶段,有一定的自然现象对应,总称“气候”。汉人把《易》卦与“气候”结合起来,称为“卦气七十二候”,或称“易候”,今传《孟长卿卦气图》即是。孟氏《卦气图》以坎、离、震、兑为四正卦,主四时,二十四爻主二十四氘。余六十卦三百六十爻主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合每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六十卦中的十二卦(复、临、泰、大壮、决、乾、遘、遁、否、观、剥、坤)为“消息卦”,主十二辰,七十二爻主七十二候。  相似文献   

6.
《周易·说卦传》究竟成书于何时?论者或付之阙如,或含糊唐突,皆不能令人满意。笔者想作一些新的探索。一、对“先秦说”的重新考察《说卦》书名最早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好《易》,序《彖》、  相似文献   

7.
《易》纯卦有八,唯《坎》卦冠之以“习”。对此,古人解释歧异颇多。今通行本《周易》多遵循《彖传》中“习坎,重险也”之释,省却“习”字而直称《坎》。本文通过梳理阐释历代注家对《习坎》卦名之“习”的不同解释,尝试结合出土文献资料、故训资料来综合论证《习坎》卦独加“习”何为。文章结尾回归“坎为水”的意象,点明“习坎”于人而言的深刻义涵。  相似文献   

8.
《易&#183;蒙》是专讲教育之卦,其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与传统师道有着紧密的联系。《蒙》卦不但强调了教育、教化的重要性,指出无师之“困”与“吝”,更是突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强调尊师以诚、事师如父,同时《蒙》卦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即有德有才者方可为师。  相似文献   

9.
一、小大、柔刚、阴阳——兼及爻性与卦爻辞之关系《庄子·天下篇》“《易》以道阴阳”,反映的是战国中后期一段时期内的易学面貌,其精粹大抵汇集于《系辞传》。至于《易》中之卦爻辞,则并未论及阴阳。然而若以奇数爻偶数爻、一爻--爻为标志,那末有关阴阳的先行概念,在卦爻辞中还是有迹可寻的。《易》以—--两个符号画卦,诚然是很晚的事情。截至目前为止,所有关于先秦易卦的的出土资料都是数字爻卦。张政烺先生认为,数字爻卦与阴阳爻卦之间有一个演进过程。数  相似文献   

10.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  相似文献   

11.
《南齐书·陆澄传》载陆澄与王俭书曰:“太元立王肃《易》,当以在玄、弼之间,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今若不大弘儒风,则无所立学,众经皆儒,惟《易》独玄,玄不可弃,儒不可缺。……且弼于注经中已举《系辞》,故不复别注。今若专取弼《易》,则《系》说无注。”(见中华书局1971年标点本,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其中“《系》说无注”,应为“《系》、《说》无注”。《系》即指《系辞》,《说》即指《说卦传》。我们知道,王弼注《易》较《老子注》简略,而且对《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没有注释,后来,韩康伯续注。现今流传的《周易注》就是王弼注和韩康伯的续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云:“其《系辞》以下,王不注,相承以韩康伯注续之”。又在“韩康伯注”下说:“王辅嗣  相似文献   

12.
一、小大、柔刚、阴阳——兼及爻性与卦爻辞之关系《庄子·天下篇》“《易》以道阴阳”,反映的是战国中后期一段时期内的易学面貌,其精粹大抵汇集于《系辞传》。至于《易》中之卦爻辞,则并未论及阴阳。然而若以奇数爻偶数爻、—爻—爻为标志,那末有关阴阳的先行概念,在卦爻辞中还是有迹可寻的。《易》以——两个符号画卦,诚然是很晚的事情。截至目前为止,所有关于先秦易卦的的出土资料都是数字爻卦。张政烺先生认为,数字爻卦与阴阳爻卦之间有一个演进过程。数字爻卦的发展趋势是:奇数逐渐趋向于以一为代表,偶数逐渐趋向于以(?)(六)为代表,从而  相似文献   

13.
读《易》解卦,古称难题。只要运用古人“《易》无达占”原则,难题可望迎刃而解。本文对于古代文史资料中有关的读《易》释卦事例,进行了翔实的考察,井分类归纳,为七类十式,作了初步探索。作者又以现代思维视野,阐述了“《易》无达占”原则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清人惠栋引《九家易》说以汉易卦气学附会《系辞传》文,现在有学者认为惠栋的说法“揭示了《易》的历法本质”。实际《九家易》对《系辞传》文的解释本来就是错误的,而无论《周易》还是汉易卦气学,其本质也都不是历法。  相似文献   

15.
一、《诗经》是中国古代的谜语诗集《易经》以隐语作辞,言不尽意,须言外求意。《诗经》根据易卦而作,每篇诗必以易卦为谜底。读诗者须从言内的诗辞求得言外的诗意。言外的诗意本于易卦。易卦的排列,井然有序。由卦序以求某诗而知其旨意,不啻按图索朗。《易经》《诗经》同以隐语作辞,采取象征文学的手法,读者只知有象而不知其所象之物。盲人摸象的寓言,固可用之于言《易经》,亦可用之于言《诗经》,于是汉儒董仲舒有“易无达占”和“诗无达信”之说。《诗经》既本于易卦而作,其所取象自当同于《易经》。究竟《易经》所取何象?答曰…  相似文献   

16.
现存《周易》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辞(包括卦画、卦名)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称为《易经》;另一部分是《易经》的最古注解,共十篇,统称为《易传》(旧称《十翼》)。这两大部分的著作时间和内容的性质都不相同:《易经》是西周初期的占筮书,但六十四卦及某些爻辞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易传》是西周到战国时期的学者借解释、论述《易经》来发挥他们对宇宙、人生等问题看法的言论汇编。它们的内容的性质虽然这样,但《易经》卦画的“象”和爻辞的“象”,确实是一种借物象作形象性譬喻的表现方法,《易传》中关于《易》“象”的某些论述,也确实是对这种表现方法作出的理论概括,蕴涵有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认为《太玄》与《易》“道同而法异”,故《太玄集注》多援《易》以释《玄》;并以为《太玄》合于圣人之心经典之义,故《集注》广引经典以释《玄》;《集注》以卦气学说和首名义训,重新厘定玄首拟卦之序。要之,司马光把《太玄》置于易学发展史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观照,以透显《太玄》熔铸百家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8.
《易传·说卦》有这样的话,“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曰阳,立地之道,日柔曰刚,立人之道、日仁曰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这里,“作易”、“成卦”云云,姑且罢之一边,单就“立人之道,日仁曰义”来说,在以仁为核心的孔孟伦理学说思想中,有那么繁多的德目,何以后世儒家学者,从《礼记》、《易传》到《孟子》,而多把义提出来与仁相应,而且按上述《说卦》的说法,义和仁之间,还有像阴阳、刚柔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9.
《易·系辞上》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道器论”。“道”与“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道与器的关系指即抽象道理与具体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这层涵义却只是“道器论”的引申涵义,而不是其原始涵义。要追寻“道器论”的原始涵义,我们首先要明白《周易》哲学的本体论。《易·系辞下》云:“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明物也。”乾坤两卦是《易》之总纲,而乾坤的取象正是男女生殖器。钱玄同先生说:“我以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器崇拜时代的东西;‘乾’‘…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说法都认为全部《易传》是孔子作,从司马迁、班固到孔颖达“更无异论”(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到宋代始有欧阳修谓《系辞》、《文言》、《说卦》以下三篇(包括《序卦》、《杂卦》)“皆非圣人之作”(《易童子问》卷三)。以后便间有相类似的疑问和异说,但孔子对《易传》的著作权大体尚能维持。清末,尤其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疑古派,他们对经、史、子等古籍中的许多问题提出怀疑而展开广泛的讨论,从而对于《周易》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的传统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