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明代文坛上,李开先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写下了大最的诗文、散曲、戏剧及文学论著,并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为明代文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明清两代的文学家、戏曲评论家,对他及其作品评论颇多,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词坛之雄将,曲部之美才也。”(明·吕天成·《曲品》)  相似文献   

2.
明清戏曲美学理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戏剧理论史上具有先进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明代戏曲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传统“教化说”的完善与背离之争,丰富和提高了戏曲创作论;二是以汤显祖、沈王景和王骥德《曲律》为代表的对戏曲艺术内部规律的精细研究。清代戏曲美学的主要贡献在于:以李渔《闲情偶寄》中的“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等为代表的戏曲美学的理论化、体系化;以金圣叹对《西厢记》的评点为代表的对戏曲美学的核心问题———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入探讨。明清戏曲美学理论可分为三部分:戏曲创作论、戏曲表演论、批评鉴赏论  相似文献   

3.
释居简是南宋著名的僧人,工诗书,流传下来的诗文十分丰富。他坚持操守、品行高洁,而且关注社会人情,爱憎分明。他从儒道中汲取养料,为佛学在南宋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释居简所创作的辞赋中,可以管窥其文学成就与思想品格,更好地对其进行了解和评介。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写于一九一二年的《宋元戏曲考》(以下简称《戏曲考》),是他前七篇戏曲论著(《曲录》、《戏曲考源》、《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唐宋大曲考》、《录曲馀谈》、《古剧脚色考》)的概括和总结。在《戏曲考》里,他以惊人的敏锐的眼力和超越常人的胆量,把素来被认为“文格卑俗”的戏曲提到了一代文学的位置;他从研究戏曲自身的规律出发,钩赜索隐,初步为我们理清了一条中国古典戏曲发展的脉胳;并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在  相似文献   

5.
释居简是南宋著名的僧人,工诗书,流传下来的诗文十分丰富.他坚持操守、品行高洁,而且关注社会人情,爱憎分明.他从儒道中汲取养料,为佛学在南宋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从释居简所创作的辞赋中,可以管窥其文学成就与思想品格,更好地对其进行了解和评介.  相似文献   

6.
在英国诗坛上,在一个几乎被我国外国文学工作者遗忘的“角落”里,盛开着一朵瑰丽的奇葩,它的栽培者既不是高居文坛盟主地位的莎士比亚,也不是执浪漫主义牛耳的华兹华斯、雪莱等人,而是一些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普通民众。历史上没有记载下他们的名字,但由他们口头流传下来的这份文化遗产却在英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这就是英国民间的谣曲。  相似文献   

7.
简论官员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十分重视官吏道德。这一点,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大量的官箴中就可以看到。这些官箴至今对我们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社会主义国家的干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官吏”,他们是人民的公仆。因此,对干部道德的要求和过去就有很大的不同。当前,加强干部道德建设对于防腐倡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的“董氏学”思想对其《孔子改制考》的撰写有着深刻影响。为了证明孔子具有“改制”的资格,康有为借董仲舒之口来塑造孔子为“新王”的形象。同时,他还证明孔子的“改制思想”通过“口说”流传下来,而能够接续孔子“口说”的,则是董仲舒。他认为“托古”是孔子改制的重要特征,孔子的“托古”思想依靠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9.
在以往的论著中,有不少史家将《太平经》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联系起来,论者着跟于经文有某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语句,以及张角也曾拥有《太平经》的记载,认为它是“我国历史上农民阶级流传下来的第一部理论作品”。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兹就此略陈管见。一、黄巾起义的口号与《太平经》无关《后汉书》载东汉朝廷因宫崇所上的《太平经》妖妄不经,遂由皇家图书馆收藏起来,不许流传民间。但以后黄巾军领袖“张角颇有其书”,论者据此把黄巾起义口号与《太平  相似文献   

10.
汤显祖不仅是中国和世界文学和戏曲史上的一流大家,也是中国和世界文学批评和美学史上的一流大家。他在戏曲观上的“汤、沈之争”和“情至”说,影响巨大,其理论贡献前人与当世学者已述备矣。兹就学术界未及论述或论述不充分、笔者有不同意见之处略述己见。 汤显祖的“情至”论既是冲破儒道佛三家局限之产物,又系与儒道佛三家精华相结合之产  相似文献   

11.
孟称舜戏曲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前期剧作和“传情”理论表现出对“至情”的赞颂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作为生活在明清易代时期的落魄文人 ,他又与那个时代和环境紧密相连 ,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传情理论和戏曲创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以“诚”为主体 ,他“情正”与“言道”结合的“言情”倾向 ,是他的特色 ,也是他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李渔的戏曲美学思想是中国古典戏曲美学的高峰。他提出的“三美”说,对戏曲本质及功能的看法相当全面,兼顾到戏曲的真善美三个方面,突出了戏曲的审美特点,可视为李渔对戏曲的总观点。他将结构列为剧本的基础,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这是他戏曲美学的主体。同时,他对戏曲语言有独到见解,十分强调戏曲剧本的表演性,要求创作戏本时充满“机趣”,多为导演与观众“设身处地”。  相似文献   

13.
戏曲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视戏曲为“小道”、“末技”,常常依仗国家意志和法律手段对戏曲动辄排斥或者禁毁,使得戏曲难以登阶入室,跻身文学艺术大家庭的殿堂。自宋代以来,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为戏曲呐喊、正名。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绵延不绝。其中,明末清初的李渔是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中的典型事例。李渔克服“穷骨”、“恶岁”、“砚田糊口”的生存困境,敢于直面戏曲身份认同的现实本源施展与冲突,为戏曲身份认同矢志不渝地贡献了毕生精力。古代戏曲身份认同为近世王国维为戏曲正名奠定了深厚的学理基础。创造了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三峡地区"打连宵"系"竹枝"歌舞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宋时的三峡“竹枝”歌舞在三峡民间流传已久,笔者通过对竹枝词的考证和实地考察,认为现在流传于巴渝地区的“打连宵”歌舞就是由具有“巴渝舞”遗风的三峡“竹枝”歌舞传承下来的一种,是“竹枝”歌舞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丰富多采。从唐代到清代,有大量的戏曲论著和其他资料,根据戏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要求,探讨和研究了古典戏曲许多问题,发挥了应有的历史作用。王国维(1877——1927)生活在清末民初中国学术思想大变动的时代。他对古典戏曲史的研究’达到了前人未有的高度,获得“开山”的历史地位。郭沫若曾指出: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毫无疑问,是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壁。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性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王的《宋元戏曲考》是他旅日时著作。在他的直接间接的影响下,日本学术界的狩野君  相似文献   

16.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和科学成就都以素描草图的形式流传下来。这些素描草图是列奥纳多对自己思想的图解,它们一方面承载着艺术大师创作的思维轨迹,另一方面也记载着他对人类科学发展的梦想和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对中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以他的小说和杂文显示了新文学的革命实绩;同时他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家,他那一篇篇闪灼着真知卓见的文艺批评论著,指明了我国新文学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时至今天,还闪耀着先驱者灿烂的光辉。“我们要批评家”鲁迅曾经说过:“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①并且,他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还说过这样的意思:就是每当他写作时,“一律抹杀各种批评”。②这样看来,鲁迅是不是也同一般的创作家那样,鄙薄批评,以为它微不足道、无足  相似文献   

18.
<正> 元代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黄金时代。创作和演出繁盛,引起时人在理论上的关注。元人在戏曲史论、戏曲功能论、戏曲创作论和戏曲表演论等重要的理论层次上,就已开始了有益的探索。从史论层面看,当时的曲论家们,在勾勒出一幅元代杂剧发展史轮廓的同时,反映了他们的戏剧史观和对中国戏曲史的认识,在元杂剧史乃致中国戏曲史的研究上,做出了开风气之先的贡献。一、“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辩证意识与雅俗之辨作为一代戏曲的元杂剧是怎样产生发展起来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对前此艺术样式有  相似文献   

19.
鄂伦春族是个居住于祖国北疆严寒地带的少数民族。当他们跨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后,更懂得了人的尊严与人存在的社会价值。在他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后,往往要唱一曲古老的歌谣,陈述一段远古的传说和故事,以抒发他们民族的悲壮的情怀。这个没有自己民族文字的鄂伦春族,就靠无数的歌谣、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记载”自己民族的可歌可泣的历史进程。他们总是把这些口头文学“作品”经常“挂”在嘴上,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鄂伦春民族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叫《恩都利》。说,起初世上没有人,只有“恩都利”主宰世界的万物。当初,只有一个浑身长毛、有两条腿的动物。这个动物住在山  相似文献   

20.
清代乾隆年间,开国已历百年,政治渐趋稳定,经济日益繁荣,统治者采取恩威并施的政策,知识分子大多潜心典籍,学术文化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诗坛上人才辈出,流派纷呈.袁枚首创性灵说,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他们共同主盟乾、嘉诗坛,并在各自擅长的文艺、历史、文学批评领域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蒋士铨的诗词古文素负时誉,他的声名远播海外;他所创作的戏曲,乾隆时期即已“流播艺苑,家艳其书”.他是以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