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感恩要从身边做起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但是,在同学们这一代人中,由于大都是独生女子,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父母、老师、社会为大家所做的一切,同学们都认为理所当然,熟视无睹。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人因此而丢失了一颗会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2.
有的人感恩父母,因为父母给予他的生命;有的人感恩老师,因为老师给予他的知识;有的人感恩朋友,因为朋友给予他的帮助;而我要感恩奶奶,是因为奶奶给了我莫大的关爱。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历来强调感恩,自古就有感恩的传统,特别是先秦儒家有着丰富的感恩传统,从对父母的感恩,到对社会的感恩.而当今大学生缺乏对父母对社会的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教会学生知恩感恩、开展"角色互换"唤起感恩之情、加强社会感恩楷模的宣传,以培养大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4.
王秀春 《市民》2006,(4):7-7
清明是中国人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今年清明节许多祭祀典礼上,参与者纷纷身着“汉服”,以复古礼仪拜于祭坛之前。名为“恢复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高等动物普遍具有的一种情感,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当今社会许多青少年缺乏感恩之心,责任在成年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感恩教育的缺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感恩贵在践行,感恩教育要从培养爱心抓起,从平凡小事做起,感恩教育应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丧葬礼仪内涵具有独特的宗教精神,在当代,需要认真思考以清明节为标志的中国祭祀礼仪中的宗教精神和传统的积极意义与价值。因此,不应淡化中国传统的清明节而是应该强化这个节日,以中华民族独特的宗教精神来涵养现代中国人的道德品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清明节种种祭祀与游乐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生死超越的最重要的追求:通过回归生生不息之"仁"来超越死亡,获得生命的永恒,并由此获得人生发展的方向和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表现于清明节背后的独特的生死超越的观念,凝聚我们的共识,以为世俗化、功利性不断强化而缺乏信仰的中国人增添生命的正能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为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8.
老树 《老友》2012,(4):10-12
新华网2012年3月611的文章《清明节俗,为何历久弥新》指出,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源起于汉代.前身是失传已久的“寒食节”。而清明节的习俗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也经历了从禁火到祭扫、从踏青到狂欢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感恩图书     
张德民 《社区》2013,(29):57-57
人是懂得感恩的动物,对父母要感恩,因为他们给了你生命,且养育了你;对师长要感恩,因为老师用做人的道理和世间的知识教育了你;对祖国要感恩,因为祖国哺育了你;对大自然要感恩,它给了你生存的条件;同样对充实了自己头脑的图书,也要感恩。  相似文献   

10.
清明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时间是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我国的清明节除了禁火、扫墓等风俗,还有荡秋千、踏青、打马球、插柳、蹴鞠等一系列非常有趣的风俗活动。临淄清明节的风俗习惯除了扫墓以外,还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即蹴鞠及吃鸡蛋。文章将对清明各种习俗进行简要梳理、概括及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翔 《人生与伴侣》2009,(11):25-25
暮秋的雨后黄昏,城市上空是沉沉的阴霾,让人透不过气来。街的对面,有个卖唱的盲人男孩,二十岁多点的样子,面目清秀,伴随着音乐带一首一首唱着流行歌曲。  相似文献   

12.
清明节是抗战时期中国文人倾力描摹的传统节日。抗战时期,清明节既成为提示、凸显和强化中国文人国族伤痛的时节,同时,清明时节的“不‘清’不‘明’”现象,还被作家当成审视现实、批判现实的有力手段。与现实中黯淡的清明节景象有别,战时中国文人在回忆性文字中倾情捕捉和渲染着往昔清明节的风景之美和风俗之美。记忆中光鲜亮丽的清明节是当下战争灾害和生存苦痛刺激人们怀想出来的浪漫化形象,是战时中国文人一种独特的身份维系之举。在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曾将清明节改造成民族扫墓节,政府的热烈提倡在作家文人那里却反响冷淡,甚至成为战时作家讥刺、批判的对象。政府官方和作家文人对民族扫墓节的不同态度,是不同社会记忆机制的表征。归根结蒂,一体多面、冷热相殊和记忆交缠,便是战时中国文人清明节书写的意涵所在。  相似文献   

13.
巫凉 《人生与伴侣》2009,(10):10-12
很多观众怀疑电影《南京!南京!》里的日本士兵角川是导演陆川的一相情愿,觉得没有必要出于理想主义而安排这样的结局,以便促进中日友好或呼唤人性。事实上,角川是有现实原型的。他叫山崎宏。一个曾亲历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士兵,为了赎罪和感恩,他在中国讳莫如深过了70个春秋,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中国人的尊重,也重建了他自己的尊严。  相似文献   

14.
感恩,虽说是源远流长的美德,但随着传统文化被轻视和市场的高度商品化,它似乎被封存在历史的卷册里,被淹没在人际功利追逐的汪洋中。感恩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情商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华,融合了西方感恩教育的因子。感恩教育既要启迪人们的良知,也在培育人们的理性。感恩文化得以张扬,还需要政府机构担当协调施患者和受患者之间关系的责任,以便保护双方的情感和利益不至于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5.
感恩,虽说是源远流长的美德,但随着传统文化被轻视和市场的高度商品化,它似乎被封存在历史的卷册里,被淹没在人际功利追逐的汪洋中。感恩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情商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华,融合了西方感恩教育的因子。感恩教育既要启迪人们的良知,也在培育人们的理性。感恩文化得以张扬,还需要政府机构担当协调施患者和受患者之间关系的责任,以便保护双方的情感和利益不至于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16.
《中华魂》2013,(8):46-47
一到清明节,人们首先想到就是祭祀祖先、上坟烧纸等习俗。但清明节更重要的习俗是禁火。 一到清明节,人们首先想到就是祭祀祖先、上坟烧纸等习俗。但清明节更重要的习俗是禁火。清明节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日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所以,过好清明节也不仅仅就是祭祀这么简单了。  相似文献   

17.
闻慧斌 《金陵瞭望》2011,(13):92-94
90年前的岁月尘烟,许多英雄已被光阴淹没;90年后,曾经淹没在历史烟云中的烈士能和他们的亲人完成跨越生死的聚会吗?4月的清明节,是中国人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雨花台吹响集结号,让我们回望历史,让我们聆听壮烈,让我们启迪人生,让我们放飞梦想……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不时会冒出这样一个身影:骑着破旧的自行车,背着印有“感恩中国”字样的摄影包,用一部过时的数码相机,拍摄街道上的流浪者、乞讨者,记录他们的生活状况。他就是“感恩中国”网站的站长——张人杰,一个25岁的普通男孩。  相似文献   

19.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培养中学生的感恩美德,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我校学生感恩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以本校高一年级为样本,调查的对象计16个班共1220余人。我们设计的《农村中学生感恩教育状况问卷调查表》主要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人和事入手,涉及感恩思想、感恩意识、感恩行为和对感恩意义的认识、个人价值取向等方面,共有20个小项,设计了18项选择题、2项简答题。调查以问卷为主,采用不署名的方式进行,并辅以个别座谈。调查问卷共发出1229份,实际收回1220份,有效应答率为99.26%。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获取了一些定量和定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社区》2022,(7):26-27
清明节节气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