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陕黄河流域的河曲西口渡和合阳岔峪渡世代延续着放河灯习俗,在文化内蕴和仪式展演方面呈现出同源与分异的特点。因宗教色彩浓厚、传承历史悠久、地域特征鲜明、群众基础广泛,河曲西口渡河灯仪式于2008年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合阳岔峪渡河灯仪式也于2013年成为陕西省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资源化和遗产化的浪潮中,两地以“放河灯”习俗为标志振兴乡村、发展文旅,使这一区域特色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但在此过程中,传统民俗的多个方面都在悄然发生变异,新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出现的系列问题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2.
2012年11月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经考察论证,决定将广东省兴宁市命名为"中国围龙屋之乡"和"中国花灯之乡",该市成功再添两块"国字号"招牌。为进一步加强客家古民居围龙屋保护,以及弘扬兴宁传统花灯文化,打造客家文化品牌,2012年初,兴宁市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中国围龙屋之乡"和"中国花灯之乡"称号。10月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央  相似文献   

3.
谈庄秧歌灯起源于常州市金坛区的谈庄村,入选江苏省和常州市的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目前,关于谈庄秧歌灯的起源时间有"清咸丰年间""明末"和"抗战初期"等几种观点,有关文献和口述中也存在不少与历史不符或缺乏说服力的问题。文章认为,谈庄秧歌灯大致起源于清末民初,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个兴盛期,谈庄秧歌灯是融江南秧歌、民间小戏与花灯为一体的歌舞艺术,并与皖东秧歌灯有一定的渊源,同丹阳秧歌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不仅具有自己的文化生态,同时具有自己的文化记忆——传说与习俗.在传说和习俗中充满着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动内容,潜移默化地教导民众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倡导人类和环境和谐相处、共生共荣.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上果村就是一个风光优美、物产丰富、人情和谐的传统村落,村里一年一度的“女子太阳节”依托民间传说传承至今,仪式完整,可以作为传统村落文化记忆与文化生态保护和传承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秀山花灯”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迄今为止其内涵是不明确的。从文化整体特征审视,应该首先在观念上把秀山花灯视为一种区域民俗文化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是区域民间艺术文化形态的几种具体形式。应正确理解秀山花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事象所具有的民间的基本特征(也是其生态保护认识的逻辑起点):体现民众共同意愿的社区地域性,时间节律和遵循的程序仪式规范性,百姓大众日常生活习俗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6.
台湾客家较多地传承了原乡的客家文化传统,随着客家文化运动的兴起,一些台湾客家文化完成了从"旧习俗"到"新传统"的华丽转身.考察台湾客家文化产业可以看出,客家文化中的传统需要借助创新来增加活力,创新同样需要借助传统不断建立自己的文化特色,而不能剥离客家文化本身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至花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其起源与古代元宵节张灯习俗有关,但又区别于元宵张灯。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形态,东至花灯已渗透到当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众精神信仰的寄托、节日民俗的狂欢和集体记忆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泉州花灯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型、工、意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艺术价值。泉州花灯是体现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但进入现代社会,遭遇到了传承乏人、技艺乏新、文化变迁与花灯工艺传承矛盾等诸多问题。应制订一套方案和规划对泉州花灯艺术进行保护和发展,其内容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成立研究机构、融传统于现代、着眼于市场开发等,以不断打造泉州花灯文化精品。  相似文献   

9.
秀山花灯     
<正>秀山花灯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民俗表演艺术,起源于唐宋,主要流传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及其周边地区。秀山花灯分单花灯、双花灯和群花灯。花灯表演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十六以后叫"厚脸灯"。表演花灯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包括祭灯、启灯、开财门、观灯、送寿月、闹红灯、拜年祝贺、谢主、辞神、烧灯等。2006年5月,国务院批准秀山花灯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古代乞巧习俗是一种被信众圣化的习俗,其目的主要是祈祷神灵显圣。在乞巧习俗中,织女是集权、巧、善三位于一体的女神;乞巧习俗传承了数千年,具有丰富多彩的仪式类型;在历史时空中,乞巧习俗产生了一种整体效应,构建了中国古代巧文化的多样化存在。口头文学、仪式、诗文、绘画等文化事项的互动,强化了乞巧习俗在历史时空中的稳定传承。  相似文献   

11.
秀山花灯是重庆秀山地区最重要的歌舞文化活动,是秀山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灯调则是最重要的节日--春节期间举行的大型歌舞中演唱的歌曲.春节闹花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内容最丰富,也是秀山人民最多参与者的一种活动.起灯、迎灯、跳灯、观灯、参灯、闹花灯、闹元宵、送灯等各环自成章节,多彩多姿,精彩无比.  相似文献   

12.
咸丰灯歌是恩施灯歌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地处南北民歌色彩区的叠合部分,又处东西部文化的渐变地带,无论从曲调的构成、歌唱的风格、演出形式等等,都呈现出它独到的艺术特性。这里以咸丰灯歌的音乐织体形式、音乐风格和演唱风格等几个方面,阐述咸丰灯歌独特个性、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为保护、挖掘和传承土家文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当代"鄂西文化生态旅游圈"①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是传递客家传统生活风貌及设计文化特质的有效物质载体,对其设计文化传承与保护方式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传统与现代文化的有效融合,促进现代设计的良性发展。通过对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概念、类型、发展态势的研究分析,挖掘得出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具有生态质朴、简而不凡、师承传统、原乡性、寓教性、民俗适应性等文化特质,进一步探寻得出对生活方式的重塑与再思考及对设计发展方式的反思与完善是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核心切入点。最终提出运用数字化协同保护策略、构建设计文化产业链、促进设计文化产业模式转型升级、借助现代多元化宣传模式及教育力量等方式,实现对客家传统生活日用品设计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华人时刊》2011,(3):30-31
灯,是人类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它是随着古人对火的认识的深化、在使用火的基础上发明的,是对火的功能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灯彩,是灯的功能的延续和发展,为了营造气氛,人们通常在传统节日、吉祥喜庆之时张挂彩灯。秦淮灯会,是广泛流传于六朝古都南京地区,最能体现金陵传统文化的民间习俗活动。随着灯彩的不断发展,花灯怎么做?做成什么样,都是有讲究的,各种各样的花灯也都形成了其特定的文化内涵。比  相似文献   

15.
客家乃汉民族一重要民系,是由数次南迁的中原汉人与当地土著交往、互动、融合而成的群体。他们徒居赣南后,除了守护自己的中原传统外,还大势吸收异族、异部落文化,形成自己丰富多彩、独具客家风情的文化形态。婚俗作为客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是客家人生五大习俗中最为重要的礼俗,其形式多样、仪式复杂、功能丰富,体现了浓郁的客家特色。本文拟就赣南客家婚俗予以详细表述,探析其社会文化功能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禁忌作为以信仰为核心的心理民俗,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拉祜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赡的禁忌习俗.拉祜族的这些禁忌习俗如同一把"双刃剑", 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禁忌对于社会生产、生活是有益的或无害的;另一方面,有些禁忌本质上就是落后的陈规陋习,是一种恶习.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发展,在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努力促进传统禁忌民俗与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适应,人们更应该以一种宽宥的学术态度,来客观地认识和扬弃拉祜族的传统禁忌习俗.  相似文献   

17.
灾祸、病疫和死亡是人类面临的最大疾苦,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作为人生礼仪中最后的"通过"仪式,源于彝族日常生活独特的神灵观和祖灵崇拜,寄托着彝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信仰表达,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追求。在历史迁徙和文化流变中,凉山彝族丧葬仪式仍保持古朴深厚和人性化的文化传承,调适和维系着彝区社会秩序,强化着族群自我认同,不断满足着彝人的精神需求,因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记忆而被凉山彝人视之为极富生命力和神圣性的独特文化叙事和活态信仰传承。本文以凉山彝族丧葬习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凉山彝族丧葬仪式、禁忌文化、文化意蕴等进行分析阐释,解读凉山彝族丰富而深邃生命观的文化内涵和认知价值,揭示其背后蕴含的生存智慧和合理性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8.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秀山花灯的传承面临重大危机。民族精英在助推秀山花灯传承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体现在对待传承对象、营造继承环境、培养传承人等方面。为使这一祖国民间文艺奇葩能得到有效的传承与保护,民族知识精英应该在不足方面进行总结,充分发挥自身知识文化,创新花灯的表演形式,改善花类的传承内生环境,并注重民族知识精英的发现、培养、引导和回归。  相似文献   

19.
云南尼苏人“花灯”是云南省红河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以蒙自市永宁尼苏人村寨为个案,从传承百余年的永宁尼苏人“花灯”的教育传承现状出发,对尼苏人“花灯”引入学校教育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尼苏人“花灯”特色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尼苏人“花灯”知识的师资队伍、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传承尼苏人“花灯”和开展尼苏人“花灯”特色文化课外活动等思路,以此助力尼苏人“花灯”的传承与传播。  相似文献   

20.
江西采茶戏     
张本忠 《老友》2014,(2):48-48
正江西采茶戏属于戏曲剧种,是江西各地采茶、花灯等民间歌舞小戏的统称,最初为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后与民间舞蹈相结合,形成了载歌载舞的采茶灯。每逢灯节或收茶季节,茶农常用这种形式即兴演出以采茶为内容的节目,因以茶篮为道具,亦称"茶篮灯"。后来,其内容、唱腔、表演形式不断丰富,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