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 将“范式”和“科学共同体”的思想观点引申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为此,作者提出“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概念与“科学共同体”概念相对应, 并初步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共同的学科观和方法论观念;共同的基本理论假设、基本理论原理和基本理论观点; 共同的研究方向、研究领域和理论主题;共同的基本政策主张; 共同体内部专业交流比较充分; 共同体具较强的韧性或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波兰尼提出"科学共同体"概念后,默顿和库恩也提出了各自的"科学共同体"的模式,但都主张科学家是唯一的构成人群.但科学共同体并非必为"科学家共同体",而公众科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共同体出现了模式转向——由公众与科学家共同构成且基于共同研究而非共同职业或共同学科的科学共同体.默顿提出的无私利性也已不适宜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气质的规范之一.这意味着对于科学共同体的定义可能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3.
波兰尼提出"科学共同体"概念后,默顿和库恩也提出了各自的"科学共同体"的模式,但都主张科学家是唯一的构成人群.但科学共同体并非必为"科学家共同体",而公众科学的出现使得科学共同体出现了模式转向——由公众与科学家共同构成且基于共同研究而非共同职业或共同学科的科学共同体.默顿提出的无私利性也已不适宜作为科学共同体的科学精神气质的规范之一.这意味着对于科学共同体的定义可能需要更新.  相似文献   

4.
自公元9世纪以来,拉丁语已不再是任何民族的母语了,脱离口语的拉丁文也因此而日益简明和准确,并逐渐取代其他字母和文字系统而成为全世界通用的科学和文字符号。在这一过程中,近代早期欧洲的拉丁语共同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内部而言,拉丁语共同体不仅奠定了欧洲同源多元的文化格局,而且还催生了欧洲认同观念,这是今日欧洲一体化的文化基础;对外部而言,拉丁语共同体为欧洲赢得了世界的话语权。因此,语言不仅是交流信息的,而且还是构建共同体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借用两部电影故事做引子而导入政治哲学的内部紧张 :如政治与哲学的对立、多数与真理的对立、民主与科学的对立等等后 ,继而认为 ,这种紧张是可以通过“相互说理”化解掉的。但“相互说理”需要两个基本的前提 :一是说理者必须都认可“真理”的存在 ,二是相互说理中“理智地说话”这一合理性原则必须是“人人共同的”。这二个前提不仅使相互说理得以可能 ,并且也是建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的两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作为历史上的新媒介,电报与廉价报刊彼此交织,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重构了美国人交往的空间、速度和交往观念。电报传播推动了民主市场社会的平等文化的扩展,催生了新闻职业共同体内部的客观报道实践及理念,从而带动报刊主导模式从政党报纸向专业化的商业报纸过渡;但横向联系的加速也导致了共同体想象的历史转型,以差异和冲突为特色的全国层面的交往关系,使民主市场社会的价值与内在逻辑遭遇质疑,"大众社会"等新的共同体想象方式出现。新闻客观性职业规范得以确立,新闻专业主义成为第三逻辑,回应了国家共同体面临的民主难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其目标是什么 ?如果说科学探索活动的目标是科学真理 ,那么 ,我们就会立即追问 ,科学真理究竟为何物 ?我们如何发现它 ?检验它 ?发展它 ?它对于我们又具有何种意义 ?提到科学和科学真理 ,我们有太多的疑问需要解答。但问题恰恰就在于 :在许多方面表现如此优秀的人类思维在这一问题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 ,甚至对科学真理具有深切理解力的杰出科学家们在面对上述问题时 ,也难免出现偏见、误解、困惑和迷惘。要在我们大脑中建构一幅关于科学与科学真理的正确而又清晰的图画 ,要建立对科学与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就需要对各…  相似文献   

8.
迈克尔·沃尔泽(Michael Walzer)是当代著名政治哲学家,论著等身,论题广泛,涉及清教徒革命、政治义务、正义战争、分配正义等道德与政治哲学的所有重要领域。他的思想以对西方文明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政治观念与原则的细致分析享誉国际。他采用了一种介于语境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的方法进行论述;深刻认识到自由主义并非共同体的对立面,而是对现代社会的特定情形做出回应时构建的一种共同体观念;哲学知识的统治在本质上是反民主的;民主与真理无关。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墨学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结构是儒道互补.但儒道两家都是内圣之学,强调实践理性而忽视认知理性,因而发展不出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与科学.墨家则突显出一种认知理性精神,显示出走向民主与科学的可能.墨学的“天志”观念所展现的宗教情怀可以为民主与科学提供超越的价值之源,墨学的“兼爱”、“尚贤”观念所体现的人格独立、平等意识蕴涵着民主政治的基因,墨学的认识论和逻辑学可能作为科学发展的前提.在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中融入墨学,使实践理性和认知理性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应是重建中国文化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1 在现代社会及现代人眼里,民主这一词眼似乎越来越与现代化已不可分离。除了科学与现代化的关系,现在看来,民主与现代化的关系亦正日趋明显地呈现在世界人们的面前。可以这样说,科学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是社会“物质世界”的现代化,而民主的高度发扬,则是人的“精神世界”的现代化。科学或生产力和民主这二者的充分发展,同为现代化世界发展的趋势和前提。没有科学,就没有社会的现代化,同样,没有民主,也不可能是现代化了的社会。那么,什么样的民主又算是现代化了呢?民主在其现代意义上的内涵应该包括着些什么?时至今日,关于民主这一理论概念本身,恐怕仍困惑着不少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正>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本文仅就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问题上的论述提出一点看法.“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给民族下的这一定义,在理论界虽有异议,但绝大多数同志认为它高度地概括了民族共同体所必须具备的本质的、全部的特征,是我们识别一个民族共同体和其他人们共同体的唯一科学准绳.但就民族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学研究表明,凡有人群的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都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它包涵有形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无形的精神文化等方面共同融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班级文化表现的是班级的一种创造力,反之又独立地塑造着学生这一教育的主体,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主义者在反思民族主义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一种全球共同体的观念。全球共同体既是世界主义确证全球正义等规范原则的理论前提,同时也是其理想目标。建构全球共同体包括三个方面:全球正义是道德基础,世界主义民主是制度保证,培养世界公民则是其文化条件。世界主义的全球共同体观念在批判霸权主义、促进世界正义等方面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一致性;但是两者在对民族国家的作用、世界正义的主体以及价值的普遍性和共同性的理解上存在本质区别。我们既要避免世界主义的内在缺陷,又要借鉴其积极因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提供理论资鉴。  相似文献   

14.
自从五四运动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以来,中国的科学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在许多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但是,从整体上看,不能不承认,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科学仍处于后进地位。这其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固然非常重要,而文化的,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传统文化对科学发展在心理观念层次上的  相似文献   

15.
依据滕尼斯的共同体理论,共同体内部因存在着共同地缘、共同血缘、共同文化和共同利益等有机的自治元素,从而起到维系共同体发展的作用。中国经由传统社会长期发展而成的自然村落,因同样具备上述因素而具有自治功能,可视做一种“自在型共同体”和“自治共同体”。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与社群自治的统一,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自治属性愈益萎缩、行政属性愈益扩张从而导致村民自治“悬空”的状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根源于“建构型共同体”---行政村这一村民自治单元与自治共同体基础的脱节。各地相继出现的地方性改革和实践,说明村民自治发展已进入探寻自治内在动力的第三阶段。其发展的理想标的应是自治功能与行政功能兼顾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科学假说向科学理论的转化究竟是怎么回事?它有哪些必要的环节?各个环节分别处于什么地位?这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中心问题。逻辑经验主义者将它描述为经验证实或确证,历史主义学派将它归结为价值评价,真理的连贯论者则认为它是一个逻辑连贯性的论证过程。这都是一种简单化、片面性的认识。其实,经验论证”、逻辑论证、价值评价都是科学确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对理论提供支持。其中,经验论证无疑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考量了中国现代思想史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史对科学文化的研究之后,提出“中国现代科学文化共同体”的概念.旨在弥合科学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隔阂,阐释他们在科学文化发生、发展、塑造中的共同作用.科学文化共同体以“科学文化”为根本性质,具有多重结构,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进行维系.对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文化学观照,既是对现代科学史研究作深广拓展的一种尝试,也将对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新格局的形成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人们在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下,对传统的家庭观念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并构建了新的家庭观念。家庭观念的重新构建,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思想的活跃和解放,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基础,而西方价值体系试图把世界历史终结于资本霸权体系,遮蔽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理性与正义性诉求。全人类共同价值以科学性的理论特质、正义性的伦理内核、和平发展的实践导向实现了对西方价值体系的虚假性、剥削性、霸权主义的意识形态超越;它在坚持占据真理与道义制高点的先导性、抵御错误思潮与有害价值的批判性、关照人类总体发展与命运的使命性的三者有机统一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基础提供了基本原则。而推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转化,需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构建新型国际交往平台、加强对外宣传与国际传播,以此促进外部世界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观念认知与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0.
民主意味着分权,分权促进民主,这是一种民主性分权或分权式民主。基于民主分权,本文提出一种较为新颖的分权范式:内部分权与外部分权,这是两种最基本的、分权路向正好相反的民主分权模式。内部分权是指政治系统内部(执政党或政府)的自我分权,与之相对应的外部分权是指政治系统外部的分权,即国家(执政党或政府)与社会间的分权。公平与效率是测量分权功效的两个基本维度,分权的利弊有赖于二者之间的平衡。作为一种发展战略和制度选择,民主分权要求外部分权与内部分权的可持续发展,内部分权和外部分权都包含了结构分权或功能分权的因素,外部分权促进民主的功效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