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生态过程具有大尺度、长周期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大范围和跨尺度、长周期的研究。由于经费与人力资源的局限,职业生态学家和专业研究生的传统野外研究难以开展且经常存在误差。公众科学恰好提供了具备相应专业素养的技术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引起广泛关注。公众科学不仅具有科研、教育、文化与政治价值,且对生态学具有特别的价值。公众科学的成功得益于西方悠久的自然志传统,并在美国与欧盟形成不同的侧重点。随着科学研究走向开放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公众科学将在生态学和科学教育等领域进一步发展,但还需在角色转化、模式研究和方法改进三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
公共科学服务重点包括"一个中心,两个服务",一个中心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两个服务包括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和促进公众参与科学。作为新时期提升公民科学素质的系统方案,公共科学服务已受到英、美等科技领先国家的重视。然而该模式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艰巨的挑战。本文重点从体制机制、科研环境、传播媒体等方面分析了公共科学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治理多元参与,就是在科技决策与管理活动中实行包括政治主体、科技主体和普通公民在内多方参与的规范化活动。它的政策理念以建构性科学实在论和科技民主价值观为基础;其基本方法原则在于:确保各类公众广泛参与科学治理活动的规范化、普遍提高公众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采取逐步逼近共识的程序。科学治理多元参与的典型模式有争端演化、边界组织和主体际协商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斯诺(C.P. Snow)于1959年在英国发表关于“两种文化”的演讲,指出当时英国社会中文学文化与科学文化之间的隔阂与互不理解,呼吁社会重拾人文和科学并举的文化态度,目的是鼓励人们在教育领域采取积极行动.文化与教育本是紧密联系的关联领域,文学文化氛围对浮躁或功利化教育现象有抑制和改造作用,斯诺的观点对当前中国大学教育有可借鉴之处.通过引证现代西方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提出大学教育向培养崇尚文学和科学两大精神的和谐教育模式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世界科学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世纪后期以来,科学教育经历了探索时期、转型时期、课程改革时期和科学普及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科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注重知识体系"和"注重实际应用"两个维度之间呈"之"字形发展。近20年来,科学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一是科学教育应该为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养服务,而不仅是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二是科学教育应该采用探究的和循序渐进的方式提高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而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简单记忆。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科学教育,以更有效地提高全体中国人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以"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为模式的"风水",实际表示人的住处选址,应当北边靠大山(玄武),南边临水(朱雀),东西由小山岗(青龙,白虎)围合,含有科学道理。从史料和逻辑上看,它应是古代关中周族适应黄土高原地理特点而发展出的一种建筑-景观-规划哲学和美学,包含着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景观学、气候学、生态学、建筑学、规划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萌芽。"风水"模式中后来渗入了迷信成分。现在,我们要继承发扬风水模式中的科学成分,扬弃其中的迷信成分,使之实现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野外研究是植物宏生态研究重要方法且全球网络已广泛分布,但宏观方法研究还很少.过去20年发表的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全球野外研究网络是展开大尺度研究以及满足本地和社会需求的重要方法支撑.方法 综合研究强调协同实验和信息技术应用,但忽略了植物园和公众的参与.植物园的参与有助于缓解研究尺度的局限,公众的参与有助于缓解对资金的依赖,两者相互结合后实现"自上而下"结构化的公众科学实践体现了合作型公众科学的特征,同时符合了植物园、公众科学和植物宏生态野外研究的需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科学并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只有出众有机会并且有能力参与科学的时候,公众才能真正地理解并欣赏科学,科学传播才能顺利进行。HP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理念,旨在促进普通大众也能够理解科学。HPS教育可以向公众传授科学知识、让公众理解科学本质、促进公众参与科学、培养公众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促进科学在普通大众层面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公众科学发展迅速,其源初和根本是善的共同体,但也引发了多元理解和争议。公众科学在宏观层面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并相互作用;在中观层面需要解决数据偏差和组织流程等关键难题并涉及教育/培训、项目流程和数据质量控制等具体应用问题;在微观层面侧重基于互联网平台形式的具体的支撑和实现手段。以上构成了综合理解公众科学的框架,并显示出公众科学是当前科学范式和社会发展的革命性产物。  相似文献   

10.
以"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为模式的"风水",实际表示人的住处选址,应当北边靠大山(玄武),南边临水(朱雀),东西由小山岗(青龙,白虎)围合,含有科学道理.从史料和逻辑上看,它应是古代关中周族适应黄土高原地理特点而发展出的一种建筑-景观-规划哲学和美学,包含着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景观学、气候学、生态学、建筑学、规划学、心理学等学科的萌芽."风水"模式中后来渗入了迷信成分.现在,我们要继承发扬风水模式中的科学成分,扬弃其中的迷信成分,使之实现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实施开展,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不可否认,当前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一定的差距,且短板明显,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试中呈现出动态问题解决能力不足,问题解决能力预期值偏低的现象。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分科化和知识点化的教育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改革青少年科学教育模式,充分借鉴国外STEAM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推进我国科学教育的创新发展,是解决当前问题,弥补短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公共空间是随着现代公民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表征。与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不同,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能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事实上的单向传播(灌输)模式,使双向对称传播(互动)得以落实,从而真正成为公民与政府、政权政治与政权外政治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即通过体恤民众,满足民众的精神诉求,培养民众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沟通协调中促进政府与公民相互间的了解、理解和信任,争取公民对政府的自愿合作与对政治的自觉认同,在社会上树立起公共精神品格,使自身成为引导民众、促进民主的"文化场"。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更为关注人本身,更有利于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尊重需求与认同需求;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着眼于让公众舆论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更有利于满足公众政治参与的需求;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更为关注人的生存与处境,更有利于公众缓释精神压力,增强社会联系。  相似文献   

13.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有一些事件所导致的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科学与公众关系的全面反思,学者们也提出了包括“民主模型”在内的一些新的公众理解科学模型。本文作者在对公众参与科学事务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为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科技公共传播)建立一个包括知识普及、科 学理解、公众参与在内的整合性模型。  相似文献   

14.
医学社会学(Medical Sociology)是一门新兴的跨界学科,属社会学范畴。它的出现,为医学科学的社会化发展及其研究奠定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医学社会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既促进了社会科学(如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和自然科学(如医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相互渗透、有机发展,也有利于人们加深对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核心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实现从对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向以病人和健康人为中心的医疗社会化服务的转变。本文就医学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陆地区的教育生态学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逐渐转向教育生态系统和学校生态领域。研究表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由教育主体系统、教育客体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共同构成的教育生态系统;教育生态学应以相关学科的研究为范本,从中梳理并创造出适用于自身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教育生态学应主动担负起为教育科学"诊病治病"的重任,积极发挥其在教育科学中的独特"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和政府流程再造探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设电子政务中,政府面临着诸如IT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障碍.外包建设模式有助于政府克服这些障碍."自建和外包相结合"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中央政府以自建为主,地方政府以外包为主;内部业务以自建为主,公众服务以外包为主.基于"服务响应链"的政府流程再造(GPR)是一种先进的GPR模式,它以面向"数据响应"的思想设计新的流程,变"权力导向"为"数据导向",只对"数据"不对人.这种GPR思想不仅体现了"以公民为中心"和"一站式"服务的理念,而且绕开了一些障碍,具有可控性强、实施难度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人类基因组组织的诞生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意味着社会生物学的巨大生命力.社会生物学广泛吸收动物生态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尖端成果,运用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新的综合方法,对基因的生命天性、人类生物性与社会性的内在统一,人类遗传与文化的协同进化及人的学习能力和可教育性、必教育性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准确理解教育在塑造人类第二天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科学地设计教育引导和促进人类文化进化的途径与机制,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审思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文章在分析科学素质的内涵演变及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审思,并从构建科学教育体系和加强社会化科学普及工作两个维度,提出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生态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科维奇教授的巨著(按涉及的问题的规模和范围)在本质上不仅是对社会生态学、而且是对整个社会学当今情势的总括。因为,在作者看来,社会生态学是一门特殊的社会学科学。何况,社会生态学还与生物学、经济学、法学、医学部分和其他学科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技术进入公共领域,科学和公众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公众参与科学成为STS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主题。公民认识论、专长规范论和拉图尔的政治生态学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项理论成果。它们将描述性和规范性问题相结合,为科学技术在公共领域的理论分析创造了条件。不同于以往对三种理论分别进行介绍,本文通过重新诠释三条理论进路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的科技治理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