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6年11月9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在武汉组织召开了2016’科技伦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科技评价与科研诚信"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支撑中心、华中科技大学承办,《科学与社会》编辑部协办。会议围绕"科技评价对科研诚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数字崇拜评价文化的形成及其诱因","科研诚信视角下的科技评价:我们需要的变革","多元价值目标下的  相似文献   

2.
现代新儒家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家秉承其文化保守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其哲学上的先验性格和文化上的民族性格,极其强调教育的民族性,以道德人本主义作为教育理想。他们更加重视教育的人文价值和本体价值(即目的价值),反对教育实践中的"科技至上"、"重理轻文"等唯科学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评价工作受到"五唯"顽疾的严重影响.在破"五唯"背景下,高校人才评价工作面临必须构建新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任务和要求,通过对破"五唯"的影响分析,以人才分类、评价标准、评价形式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为重点就建立新的人才评价机制进行了研究.昆明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破"五唯"要求,对人才评价机制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人才分类比较科学、评价标准公平合理、评价过程可控、评价结果可运用的人才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人文在起源时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自近代西方科技革命后,唯科学主义盛行,二者走向了一种对立状态。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负面影响的日益显现,唯科学主义受到质疑,人文价值重新受到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技术必将受到人文价值的严格规约。从古代到未来,二者的关系将经历一个"无意识融合———有意识分离———有意识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人文在起源时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二起.自近代西方科技革命后,唯科学主义盛行,二者走向了一种对立状态.随着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负面影响的日益显现,唯科学主义受到质疑,人文价值重新受到重视.在未来的发展中,科学技术必将受到人文价值的严格规约.从古代到未来,二者的关系将经历一个"无意识融合--有意识分离--有意识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一度陷入唯经济中心论,拜物教和物本主义倾向严重,片面强调经济硬实力,忽视文化软实力,文化发展观畸形,文化自尊、文化自信危机四伏,社会文明建设障碍重重,并已成为中国崛起面临的主要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发展维度上"文明"的价值目标,重申了提升文化自信和社会文明的时代价值。"文明"价值目标的培育和践行对推动文化发展的现代转向,化解文化发展危机,重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思潮的主要诉求是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思想文化批判,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唯发展主义和科技至上观是生态危机的主要思想根源。人文社会科学学者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具体的生态治理实践,却能够为挖掘乃至铲除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之根作出贡献,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生态思潮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对于生态文化的重建来说,生态整体主义、生态的发展观和生态的科技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构成了生态文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现代新儒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省察梳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已过去八十余年了,检讨"五四"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新儒家站在民族文化本位的立场上,对五四新文化运动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一方面,他们对"五四"思想启蒙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新文化运动有功于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另一方面,他们对"新青年"学者盲从西方的激烈反传统态度和唯科学主义思潮表示强烈的不满,具有否定"五四"的倾向。他们在反省"五四"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建中国文化的方案,充满着哲学的睿智,是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9.
神秘数字“七”再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数字"七"在中国民俗中的广泛应用为表象,依据我国古代先哲对宇宙天体运动节律(即"天道唯七")和人体生命节律(7—8年)的认识,以及现代医学对人的生物节律的进一步确认,指出数字"七"之所以具有宇宙数字的性质及巫术的、神话的意义,"获得模式数字的资格",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以上两个节律。  相似文献   

10.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也是高等教育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其难点集中在如何对"五唯"的辨识上,痛点则在于"五唯"背后的绩效主义逻辑无法彻底破除,从而其突破点只能寄托于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上."五唯"非一朝一夕形成,是长期以来行政中心主义、管理主义、绩效主义、大学排名和集中管理的复杂产物.其根源在于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之间的冲突,从而在学科评估与大学排名的作用下产生了学术锦标赛,进而在大学出现了"唯科研"的运行逻辑,这为"五唯"提供了生长土壤.治理对策只能从减少评价杠杆着手,减轻大学评估压力和教师学术压力,最终让学术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1.
破"五唯"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课题,也是高等教育评价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它不仅是一个实践难题,也是一个理论难题,其难点集中在如何对"五唯"的辨识上,痛点则在于"五唯"背后的绩效主义逻辑无法彻底破除,从而其突破点只能寄托于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上."五唯"非一朝一夕形成,是长期以来行政中心主义、管理主义、绩效主义、大学排名和集中管理的复杂产物.其根源在于学术逻辑与行政逻辑之间的冲突,从而在学科评估与大学排名的作用下产生了学术锦标赛,进而在大学出现了"唯科研"的运行逻辑,这为"五唯"提供了生长土壤.治理对策只能从减少评价杠杆着手,减轻大学评估压力和教师学术压力,最终让学术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2.
文化记忆媒介经历多次嬗变,从口述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到当下的数字媒介.媒介嬗变为文化记忆当下化提供了基本的结构框架,尤其是数字媒介,对文化记忆的储存、传播和表现产生了诸多新影响.首先,它极大地提升了文化记忆的储存能力,也产生了"数字黑暗时代"问题;其次,它有利于传播个体关于文化记忆的观点和评价,放大了各群体间关于文...  相似文献   

1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智慧治理.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治理驱动人类迈向以"智慧治理"为支撑的智慧社会,并对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文化主题,如身份、社区和归属感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文化视域下,智慧治理呈现出从追寻"数字化"治理的有效性到注重"数智化"治理的合法化、从"虚拟社区"到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治理、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互信社会的治理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在智慧治理变革和发展中,衍生出"离群文化"风险、"匿名文化"风险与"开放文化"风险.但是,智慧治理存在的风险或将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性、安全性和互信度等技术与文化特征实现有效规约.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治理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即倡导有温度的智慧治理理念,推动数字文化价值内核的嵌入;完善多元主体与技术互构的协同关系结构,建设数字文化视野下的角色互动机制;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提升智慧治理的数字文化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智慧治理.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治理驱动人类迈向以"智慧治理"为支撑的智慧社会,并对社会治理中的社会文化主题,如身份、社区和归属感产生了深远影响.数字文化视域下,智慧治理呈现出从追寻"数字化"治理的有效性到注重"数智化"治理的合法化、从"虚拟社区"到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治理、从"信息互联"到"价值互联"的互信社会的治理三方面的变革与发展.在智慧治理变革和发展中,衍生出"离群文化"风险、"匿名文化"风险与"开放文化"风险.但是,智慧治理存在的风险或将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性、安全性和互信度等技术与文化特征实现有效规约.在此基础上,提出智慧治理助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即倡导有温度的智慧治理理念,推动数字文化价值内核的嵌入;完善多元主体与技术互构的协同关系结构,建设数字文化视野下的角色互动机制;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提升智慧治理的数字文化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文化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一书在文化哲学视域下,思考和研究科技文化在建构和谐社会过程中的独特功能.全书体现了叙事主旨和时代主题的共映,在追问与反思中定位科技文化的价值,并以"科技文化的本土化"来架构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近年来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唯学历论"已经过时,一个人是否优秀,更多要看他是否具备"市场价值"。本文从分析国内"唯学历论"的再次回潮原因入手,探讨了组织识才用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数字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源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大背景,但最直接的动因是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数字福建"实践探索以及他在2015年底有关"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数字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地方探索、国家战略三个阶段,现已成为中国国家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标志.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数字中国"建设必将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诸多方面对中国未来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教育的本质、功能及价值取向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人类社会所有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活动,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正是基于这一要求的评价方式,本文立足于基础教育的新课改,对发展性评价的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特点及评价结果的解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让“文物活起来”是传承保护好文化遗产、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充分体现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价值,能有效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更高历史底蕴和人文内涵。随着文化科技不断进步,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成为“文物活起来”的重要实践手段。同时,文化遗产与科技结合过程中如何更好呈现文化内核价值成为学界研究重要理论热点。基于场景理论分析方法,提出文化遗产的虚拟场景价值维度,并以上海中华文化宫中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为例,对文化遗产虚拟场景进行设计与评价,为文化遗产与科技结合的价值提升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产业取向成型于工业化时期,当人类社会演进到信息社会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层次与范围、深度与广度不断提升,作为科技创新的"创造性破坏"进化到"高技术与高文化"融合的创意,创意进入企业、产品、市场与产业,通过创意的商业化、组织化与规模化,生成"创意产品"、"数字版权"、"社会网络市场"与"模块化运作"等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机制,最终实现"高技术与高文化"联姻意义上的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