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蕴涵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深邃的民族文化智慧和对当代中国国情的深切体认,构成了一种崭新的文化样态,它在最高的层面上深刻地寄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标示着中华民族百余年来在追寻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和谐这一伟大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艰辛探索而形成的崇高文化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中华民族对自身命运的深切把握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高度成熟,更标志着当代中国在世界文明体系中确立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田野作业是一种直接进入社会文化环境调查的科学研究方法,其依据为反实证主义方法论。田野作业发端于摩尔根,完善于马林诺夫斯基,并于本世纪初传入中国。百多年来,田野作业历经变迁,不断演化成为一种人类反观自身社会与文化的工具。世纪之交的中国正面临着一场急遽的社会文化变迁,这为田野作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广阔的前景以及研究的田野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精华,融摄了现时代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取了中国与东方百多年来走向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弘扬了传统的民本主义和富民、重民、惠民、安民、教民的长治久安之道,启导我们发掘古代丰富的政治资源与道德资源,并作创造性的转化。我们不能以现实性、功能性限制这一理论的包容性、开放性与根源性,以便沟通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推动三大传统与三大资源新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涵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继承了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精华,融摄了现时代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吸取了中国与东方百多年来走向现代化的经验教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弘扬了传统的民本主义和富民、重民、惠民、安民、教民的长治久安之道,启导我们发掘古代丰富的政治资源与道德资源,并作创造性的转化。我们不能以现实性、功能性限制这一理论的包容性、开放性与根源性,以便沟通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推动三大传统与三大资源新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的复兴在今天被频繁提起,乃是基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亟需获得一种持续支持的精神支柱,以凝聚整个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凝炼成为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也由此构成中华民族民族性的核心要素。重拾文化传统是儒学复兴的现实诉求;新教伦理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东亚儒家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崛起,为重新认识儒家文化和复兴儒学提供了外在推动力;而儒家文化本身,也具有解决现代社会病的良方妙药。复兴儒学与其说是对文化传统的复兴,还不如说是对中华民族民族性、民族精神的复兴,其根本意义在于寻回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6.
中国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民众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在劳作及生活过程中创作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内容丰富、全面,叙事简洁、质朴、传神,蕴藏着中华民族深厚历史和人文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中国神话故事的内核是其独特的中华民族性。译者对外译介时,需基于中国特色翻译学思想的时代背景,从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翻译伦理、文化负载词等四方面灵活地处理,并较完整地体现其所蕴含的中华民族性。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以据形求义为务,在训解汉字的同时,也承载和传播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中,类聚于"衣"部的百余字,其义类及列字规律较为真切地为我们提供了审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并体现了许慎释义次字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8.
燕文化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燕文化历史悠久,丰厚博深,以其慷慨悲歌、正道直行等著称于世,特别是慷慨悲歌,几千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生活方式。燕文化的许多方面成为熔铸中华民族灵魂的重要因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简称“三大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自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之中。“三大文化”各有其生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它们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三大文化”也各有其价值边界,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沉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孕育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明的基因。革命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引领,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文化发展方向,革命精神谱系则塑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精神品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文字系统中,汉字以其形神兼具的独特之美享誉全球,并流传至今,且越来越散发出迷人的魅力。汉字是一种文化,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因此,  相似文献   

11.
澳门作为中国最早正式对外开放的窗口,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澳门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策源地之一;是中国经济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向现代商品经济转变最早的交汇点;是中西科技、文化和艺术交流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出版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发展 ,到 2 0世纪的 3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历史的高峰。本文取宏观中的微观视野 ,对近代出版的这样一个历史的奇特现象进行探讨 ,着重从 30年代中期中国出版大格局多元性特点及其构成 ,以及出版物总量和品牌质量的结合上 ,对形成近代以来出版业高峰年代的标志和成因作了综合分析和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近年开展了关于现当代中国的革命实践及表象的人类学研究。“革命”是诠释近现代以来中国的最核心概念之一 ,它包括始于 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及 1949年建国以后的 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不仅是一个历史过程 ,更是一个文化系统。革命的理念生成了新话语和新制度 ,同时以服饰、礼仪等形式被表象着 ,并被人们所实践着。新制度和新话语与传统之间有断裂 ,也有连续性。在市场经济及全球化的现在 ,革命的记忆、诸制度被不断地重构。通过采用田野调查、问卷调研、文本分析、个人生活史研究等方法 ,21个研究个案为中国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三个崭新的主题和框架 : (1)宣传、言说、服饰、电影中的革命表象 ;(2)革命过程中民间的社会制度、文化/礼仪的重构 ;(3)市场经济和全球化下的革命记忆与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4.
李安宅是处于大变动时代的近代中国一个特立独行的学者,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其人生与学术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识。李安宅研究近些年来得到了较快推进,逐渐走向全面深入。未来还需要从人生史、心灵史、社会史、学科史等角度切入,以更深刻认识李安宅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人摆脱神权、王权和其它桎梏的革命产物。近现代宪法的形成过程,也是人对自身的认识和反省过程:从资产阶级革命所倡导的“人人生而平等”成为立宪指导思想,到当代确立的“以人为本”的制宪观,人始终是宪法的灵魂和目的。宪法中的人是自由的人;宪法中的人是享有人格尊严的人;宪法中的人是享有权利的人。充分保障和实现人的自由、人格尊严和权利,是近现代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世界宪政史就是一部人的自我发现史,也是一部人维护人的自由、人格尊严和权利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革命任务 ,决定着国民性改造既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 ,又成为一个阶级政党历史价值的衡量标准。改造国民性的艰巨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肩上。中国共产党改造国民性的历史进程 ,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奋斗历程 ,从而也是迎接 2 1世纪新经济之机遇和挑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提出了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化理论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邓小平把辩证法的原理运用于中国的现代化,提出了三个辩证统一的全面发展关系:现代化发展根本点是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统一;现代化发展动力是全面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统一;现代化发展目标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川陕苏区建设时期,根据地军民创作了数以万计脍炙人口的红色歌谣。红色歌谣反映的内容丰富,涉及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红色歌谣特征十分鲜明,达到了革命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结合。红色歌谣对中国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革命宣传的号角和革命动员的鼓手。在价值上,红色歌谣不仅是革命年代革命友谊的见证,也是红军文化和红军精神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时期,南社社友以报刊与诗文为武器,宣传革命,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旧文化,在近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转折点 ,它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应该说是一次胜利的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构建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体现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必须肯定其历史地位和贡献。辛亥革命后一个相当时期 ,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 ,保守与发展并存是历史的必然 ,它有一个消长、整合过程。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