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建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钟兴麒(一)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朝乾隆皇帝重新统一新疆后,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于惠远,在各城分设参赞、办事大臣管理军政大事,并任命各级伯克协理地方事务,推行屯田制度以实边睡,新疆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吏治腐败,大臣和伯...  相似文献   

2.
建省后清政府对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具体论述了建省后清政府对新疆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的整合举措,认为其重建和规范了新疆的统治秩序,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新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其消极、失败的一面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清代新疆行政体制变革的重大胜利──纪念新疆建省110周年齐清顺今年是新疆建省110周年。1884年(清朝光绪十年)新疆建省,是新疆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新疆行政体制方面的一次重大变革。新疆省的建立,结束了新疆在行政管理体制上长期与内地不统一的历史,对...  相似文献   

4.
清季新疆商业贸易潘志平清朝光绪初年(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阿古柏入侵势力覆灭和伊犁回归,新疆结束了延续十几年的战乱、分裂局面走向和平、统一。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得以恢复,商业贸易也有所发展。本文主要依据珍贵...  相似文献   

5.
清代前期,新疆地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空前提高。适应这种形势,清政府统一新疆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西北边防。这些,都曾在历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搞清这些问题,对于新疆史和清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6.
杨增新是如何缓解新疆财政危机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新疆财政长期无法自立,历代我国中央政府均以某种方式给新疆一定的财政补贴。至清代,中央对新疆的财政补贴逐渐作为一项制度固定下来。从新疆建省的1884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的27年中,清政府给新疆的各种财政补贴高达8000余万两白银,平均每年300余万两,约占清政府平均年收入的十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中后期 ,英俄在中亚的角逐进入巅峰 ,帕米尔成为英俄争夺的焦点之一。 1 878年清政府收复新疆后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在帕米尔地区的防务。但由于清政府对帕米尔政策的失误 ,导致英俄 1 895年抛开清政府单方面签订条约 ,划分双方在帕米尔的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8.
关于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希隆 《西域研究》2002,3(1):26-39
清代新疆建省之前,当地的最高军政建制是伊犁将军府.伊犁将军在清代边疆驻防将军中辖地最为辽阔,受其节制的高级军政官员最多,故其名号前冠有"总统"二字.但是,由于新疆划分为四大军政区,各区有专辖一区之军政长官,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对其它军政区的都统、参赞大臣等长官只是名义上的节制,其"总统"之权有限.正是因为伊犁将军直辖伊犁军政区,该区虽设有号为"疆帅"的参赞大臣,但与塔尔巴哈台、喀什噶尔两大军政区的参赞大臣有所不同,补放无定制,长期缺悬.清朝在新疆实际上设立了两个军府,即伊犁将军府和乌鲁木齐都统府,乌鲁木齐都统虽然在名义上受伊犁将军节制,但都统与将军同为武官从一品,都统统辖的驻防军兵力、军政事务等与伊犁军政区基本相同.故和瑛认为,乌鲁木齐都统一职即汉西域都护.  相似文献   

9.
乾隆二十四年 (175 9) ,清朝统一新疆 ,结束了准噶尔贵族的暴虐统治及其发动的掠夺战争 ,结束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统治的和卓政权 ,废除了阿奇木伯克的封建世袭制度 ,保持了新疆境内政治局面、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特别是在民族、宗教问题上 ,清政府从“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的基本政策出发 ,根据新疆的历史与统一后的现状对伊斯兰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定 ,这些政策规定是清政府理藩政策的具体组成部分之一 ,其总的目的在于“旷旷然更始而不惊 ,靡然向风而自化”。① 以图维护和巩固清帝国“大一统之规”。概括起来 ,清政府…  相似文献   

10.
王力 《西域研究》2012,(1):37-43,142,143
乌什事变是清朝统一新疆初年发生的最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暴露了清朝回疆治理政策的弊端与漏洞。文章综合国内外各种史料,分析叙述了乌什事变的缘由及其经过;并对事变平息后,清政府为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和对回疆治理政策的调整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军府体制下,因多种行政管理模式的施行以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清代新疆的司法体系与运作呈现出突出的有别于内地直省以及其他边疆地区的多元性与复杂性,而军府衙门在司法体系当中的核心与主导地位又显现出清代新疆司法体系与运作的一体性。清末建省后,新疆行政建置统一于内地,多元法律的一体化在司法领域得到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江孜抗英保卫战是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掠夺的总斗争中的一环。我们不能把这次战争的失败,完全归咎于清政府一方,更不能仅仅从西藏封建农奴制的落后,以及军事政治的散漫或武器装备的落后等条件,来论证这次战争失败的必然性。但是,100年前的江孜抗英保卫战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掀起编练新军的热潮,地处西北一隅的新疆编练成暂编陆军第35协和伊犁混成协两支新式陆军。新疆新车编练过程中存在诸多的掣肘性因素,成军历程曲折繁杂。新疆编练新军成效显著,其内部机制展现其现代化特征,成为清末新军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新疆新军编练对于辛亥新疆时局影响至深且巨。  相似文献   

14.
马大正 《学术探索》2006,1(2):100-108
两千多年的新疆历史发展,展现出了若干特点和规律,值得人们总结和借鉴。从政治上看,自西汉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新疆一直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治理之下,尽管各王朝对西域地区的治理方式各有不同,但总的趋势是中央王朝对新疆的管理不断深化。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设立行省,新疆由此完成了和我国其他地区融为一体的进程。从民族分布和民族关系上来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种多民族聚居的格局是历史上众多民族长期融合、发展的结果,在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民族之间的和好交往是新疆民族关系的主流,与此同时,各民族之间也存在着战争和冲突,这是阶级社会各民族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新疆各族人民的国家观念进一步升华,作为中华民族一分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从宗教上来说,新疆有史以来即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伊斯兰教从来都不是新疆地区唯一的宗教,伊斯兰教在新疆地区的传播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历史经验表明,宗教与世俗权力分离是保持新疆稳定的基础。从文化上讲,新疆文化是由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民族文化构成的,不同民族文化的和谐共存与相互认同,既是新疆文化整体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各民族政治认同的前提和基础。从屯垦戍边政策的历史定位来看,屯垦戍边是历代王朝治理新疆政策的重要内容,屯垦戍边既有利于保障边疆的巩固和稳定,也有利于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世才 《西域研究》2012,(1):23-36,142
清代南疆基本社会结构的形成可追溯至当地伊斯兰化初期,蒙古入侵虽冲击了当地原有的社会结构,但随着民族融合的发展,原以职业为基础的社会结构模式并无根本上的变化。叶尔羌汗国后期最大的变化是和卓阶层的崛起及建立起有利于本阶层的政教合一权力结构,清政府对天山南路的统一是从对当地社会等级结构与权力结构进行彻底有利于自己的改造开始的,虽然清政府最终变成了一切权力与威望的来源,但当地社会仍等级森严。新疆建省后,原有等级结构的松动和阶级结构的强化是南疆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特征,这种变化具有从封建时代向近代化方向转变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清初云南汛塘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代中后期镇戍制下汛地概念的出现,云南交通沿线哨戍的广泛存在,为清代云南绿营兵汛塘分防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全国绿营兵建立后即分汛设塘的史实、云南部分府州县志对清初汛塘设置的记录以及当时方志对汛塘情况“疏虞”不载的特点看,云南汛塘制度于清初即已形成;与云南统治形势相适应,清初云南汛塘制度显现出汛塘兵丁不多、设置内重外轻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梳理清代设于新疆的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的基础上,从该任大臣卸任的情况、清政府对其素质的要求与官员自身素质间的差异以及清政府任官上的偏差等几个方面,对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履行职责的情况做了群体考察,得出在新疆军府制时期,专辖回疆的参赞大臣整体素质不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清代通过建立布特哈八旗将布特哈地区的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分散部族统一起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不仅巩固了清王朝在东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同时亦使这些民族在政治、思想、社会经济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在清末政治近代化过程中,袁世凯积极投身其中,与张之洞、周馥联衔上奏立宪,支持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参与官制改革,推动资政院设立,在直隶搞地方自治。其活动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政治近代化,在中国近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呼伦贝尔地区的通信历史悠久,解放前经历了由传统邮驿到近代邮政创设和发展的历史变革。早在元代,根据政治和军事需要在这里相继设立邮驿等通信设施,用以飞报军情、传递官方文书。清代,为了传递公文、抵御沙俄,在原有驿站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卡伦通信模式。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塞北邮驿,对保持边疆与中央王朝的联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巩固边疆发挥过重要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沙俄趁机入侵,在这里建立了“客邮”,近代邮政事业开始在呼伦贝尔萌芽。晚晴至民国期间,呼伦贝尔近代邮政发展较为迅速,表现为邮政处所数目增多、邮政业务广泛、邮路多样等方面。这些为新中国成立后呼伦贝尔地区邮电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