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代社会,表达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然而现实中公民表达自由的充分实现尚存在诸多制度限制和障碍,其结果是非制度化表达逐渐成为现阶段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策略性选择,当前频发的群体性事件正是这种非制度化表达的极端表现。因此,正视群体性事件中民众的合理利益诉求,认可多元社会公民利益表达的正当性,并为之构建制度化的表达机制,或是一种妥善化解群体性事件的可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与构建和谐农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必须有效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形成多元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提高基层官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健全重大决策论证机制,完善基层官员负责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社会认同,提高农民的法治观念和政治参与能力,最终将农村群体性事件纳入制度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中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近年来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实际上是非制度化公民参与的产物,触发性事件的发生、流言的传播与扩散、问题化技术的使用以及目的达到后的退却,构成了群体性事件的运行机制。解决群体性事件要开启制度化的通道,实现从非制度化公民参与向制度化公民参与的转变,将群体性事件转变成常态的公民集体行动。  相似文献   

4.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当前制度化参与途径短缺同时并存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基层官员的寻租行为、政策失误及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农民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和参与能力不足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社会基础,不良社会群体与组织的影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的突发群体性事件存在参与主体的民族复杂性和利益诉求的多元性特点。应对的关键在于将事件及时区分为民族性群体事件与非民族性群体性事件并准确定性事件的性质,而这需要有规范化、制度化的预防和处理机制作保证。当前的传统“运动式治理”模式时常致使民族地区政府在事件应对过程中陷入被动。因此,建构一套适合民族地区突发群体性事件管理的制度化、动态化的预防体系、预警系统、处置措施与善后机制,对于化解民族地区客观与现实存在的危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利益表达的有效性,关键在于要首先破除利益表达的体制性梗阻,并注意培育社会自主治理主体,强化利益博弈和制度化解决的组织基础,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协商机制,将利益冲突纳入合法、有效的协商,这些是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7.
干群关系与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正呈现多发之势。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是农村干群矛盾激化的结果,凸显了干群矛盾的严重性和危险性,也表明以此为契机,构建良性互动的干群关系的紧迫性。密切干群关系,依法妥善处置村委会选举中的群体性事件,需要完善村民自治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管理与教育,重塑政府形象,提高农民群众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水平和完善农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中国农村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呈现出突发性、组织性、对抗性等特点,并且"由乡入城",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利益冲突的加剧与农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反映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与预警机制的不足。对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矫治,应以社会公正为目标,改变社会利益格局,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渠道,加快基层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数量明显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行为方式日趋激烈,后果严重、组织更为严密,行动能力提高以及参与主体多元化,涉及领域更为广泛。利益结构分化,利益冲突不断、政策保障不足,农民合法权益受侵、基层政府职能弱化,公共服务缺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利益诉求机制欠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农村群体性事件涉及到基层政权的稳固,关系着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必须要通过调整利益分配,完善农民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完善农村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来加以解决,确保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别从人口学特征、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三个层面,对人们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农业户口、有无直接利益关系、想到当地政府投诉等因素对参与群体性事件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目前工作状况和个人月收入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以认为,农村地区的女性,通过行政渠道维护自身权益的集体行为或表达利益的诉求很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1.
利益受损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偏重于信访救济并往往在非直接利益冲突中充当重要角色。由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既不是无利益差别的同质性社会,也不是阶级矛盾和冲突的对抗性社会,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之关系的差异性社会,如果我们能从“文化同一性”视角,建设“利益场生态”,保障“差异的公正”,就可以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找到良方,达到预防和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利益冲突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利益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化;物质利益矛盾居于中心地位,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矛盾突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利益冲突根源于人的利益与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利益整合是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进行整合以形成共同意志的过程。通过利益的事实选择和价值判断,使利益失衡趋于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利益冲突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利益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化;物质利益矛盾居于中心地位,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矛盾突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利益冲突根源于人的利益与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则,抑制和消除利益最大化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引起的冲突和对抗,使各利益主体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平等有序地实现自己的利益的法律制度,是控制当前社会利益冲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治理和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治理和防止利益冲突问题的实践,一直在三个层面同时展开。这三个层面分别是公共机构、公职人员及其亲友。随着中国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国将对利益冲突问题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并与国际社会进行信息沟通与知识交流。  相似文献   

15.
利益冲突视野下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吸收了风险管理理论,借鉴了现代质量管理方法,融合了防止利益冲突理念,旨在通过对权力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和制约,化解和降低腐败发生的潜在风险.廓清廉政风险和利益冲突的内涵,厘清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效整合这两项在实践中并行且目标和路径指向同一的反腐倡廉制度创新,是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战略的根本出发点和指导性原则。毛泽东、邓小平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相结合,并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同时,他们的国家利益观也有各自不同之点,毛泽东重视政治利益和意识形态,多以斗争的方式来处理国家间的利益冲突;邓小平重视经济利益和国家整体利益,多以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国家间利益冲突。这些特点的产生,与国际环境及时代主题的变化、社会制度的规定、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及不同主观认识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道德标准的非公度性造成了安乐死道德评价中的矛盾 ,主要表现为 :( 1 )生命神圣论与生命质量论的矛盾 ;( 2 )情感与理性的矛盾 ;( 3)现实与可能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如何正确认识病人的利益。病人的利益有积极利益和消极利益 ,安乐死是对病人消极利益的维护。基于此 ,我们认为 :( 1 )病人选择安乐死在道德上是非恶的 ;( 2 )家属同意安乐死并非功利主义的 ;( 3)医生实施安乐死并未违背职责 ,也并非是反人道主义的。因此 ,总的来看 ,安乐死是一种善的行为 ,至少不应受道德上的指责  相似文献   

18.
债务融资常常被看作是缓解股权融资契约中利益冲突的有效手段,然而,债权融资契约本身又会引发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进行有效治理。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隐蔽的利益冲突和激发的利益冲突。如果债务融资契约是完全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准确地预期到股东(债务人)所有可能采取的危及其利益的行为,从而就可以在签订融资契约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使得股东无法通过机会主义行为转嫁风险、侵害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最优的债务契约治理。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未来事件的不确定性,人们不可能预见到未来事件的所有可能性状态,因而契约肯定是不完全的。当契约不完全时,许多利益冲突不可能在事前加以解决,相机控制权配置就成为治理债务契约中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风险管理视角下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及其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冲突是处于公私利益交织背景中的公职人员在腐败机会刺激下所面临的两难决策情境。在风险管理视角下,这是导致腐败的危险因素。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是预防腐败的重要内容。诉诸伦理、立法和制度则是防止利益冲突的一般路径,由于缺乏有效的实施机制,实际效果尚不理想。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防止利益冲突的最优解。因为廉政风险防控的机理就是预防和控制因各种危险因素聚合导致的危险事件(各种腐败行为)的发生。除了作用机理的适用性,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对于防止公职人员利益冲突还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格局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利益分化、利益冲突现象日益严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化解各种利益矛盾,解决利益冲突,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建立起一套包括利益引导机制、利益协调表达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在内的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