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特区在国际上有各种各样的名称和类型,如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自由过境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园区等,最早的经济特区是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它们产生于400多年前地中海沿岸商品经济最为活跃的国家。世界第一个经济特区是1547年意大利在热那亚湾建立的莱戈恩自由港(有的资料说,意大利的里窝那是最早的自由殊)。从第一个自由港问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是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第一阶段。其间共有2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75个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2.
随着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出口加工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深圳市出口加工区作为我国出口加工区发展的重要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针对国际经济环境探讨深圳市出口加工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主要针对深圳市出口加工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所谓经济性特区,其做法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办法,吸引外商和外资,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世界上现已举办的经济性特区很多。目前,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举办的计有自由港、对外贸易区、自由贸易区、自由边境区、自由关税区,自由工业区、出口加工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应用角度探讨出口加工区经济效应对绩效影响的传导机制,并研究其所包含的经济学机理.研究视角并不只限干内部效应,而是从外部规模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区域品牌效应等外部效应视角来探讨出口加工区经济绩效问题.将出口加工区区别于其他经济园区,分析影响其经济绩效的主要因素,并从交易成本、规模报酬、生产资源配置、服务需求供给、示范效应、无形资产投入等宽泛的经济学视角来研究出口加工区经济绩效问题及其经济学机理.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出口加工区的经济绩效不是单纯地由内部经济效应决定,也是由外部效应决定,即决定于出口加工区外部溢出综合效应所带来的绩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中国开发区的发展阶段与世界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中 ,各经济开发区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其突出的表现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管理体制 ,积极利用国际资金技术 ,为中国加快开放发挥了“跳板”和“窗口”的作用。开发区在初期阶段较多地体现了出口加工区的特点。自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 ,各开发区普遍实现了由小规模出口加工向大规模引进跨国公司的转变 ,性质与国际上典型的出口加工区有了很大不同 ,“跳板”功能和示范功能走向了更高的层次。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开发区面对新的经济环境 ,要进一步调整发展战略 ,成为吸收、消化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基地 ,成为建立新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试验区和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基地 ,为腹地提供大量配套需求 ,成为中国具有强大活力的新型经济发展区 ,为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华南国际城市带中的深圳模式分析下世纪初,在中国南部将会催育出一个以港——深——穗为轴心带,以珠江三角洲为腹地的新的国际性城市带即华南国际城市带。在华南国际城市带的构架中,我们设定深圳模式的选择首先是要建成国际性自由港城市。自由港是指国际航海线上条件优越的港口城市或港口城市国家、地区,实行特别的关税管理制度,以促进本地区或本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城市经济管理模式。自由港可分为单一功能的转口型自由港和综合型贸易自由港两种类型。综合型贸易自由港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广州90年代面对世界经济形势演变和全国开放格局的变化,要从自身优势出发,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新思路─—建设南中国的自出港。论证了广州建设自由港的条件,首次提出了“地缘经济优势”的观点,并指出广州要从出口为寻向的外向型经济向经济国际化转换发展,配合国有经济产权改革,降低一般生产经营领域中的国有资产比重,加大社会资本中的国有资产投入,以发挥广州作为国际大都市其服务经济的比较优势,本文的政策结论是建议有关部门及早把争取广州建议自由港摆上议事日程,使之成为广州90年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的成长点。  相似文献   

8.
陈绍方  郑方辉 《兰州学刊》2004,(3):131-133,109
香港经济与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等一样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二战之后 ,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 ,出口市场亦高度集中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为减少国际市场震荡所带来的风险 ,自 70年代开始 ,作为自由港的香港步台湾地区、韩国后尘 ,致力于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不过事实表明 ,市场集中度不是“集中化”贸易政策所引起 ,亦无法通过多元化战略而分散。香港出口贸易史表明 ,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规律 ,是经验并非教训。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主要经济特区的发展正由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区向自由港、自由贸易区阶段转变,综合化、贸易自由化和高科技化是这一转变的三个明显趋势。我国特区也正向着新阶段发展,面临由一般原型性特区向具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特征的新目标模式转变的选择。这种转型和发展,无疑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认识天津港保税区的性质、特征,明确其发展的目标模式保税制度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伴随世界自由港的产生而出现的制度。广义的各类自由港区(含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及我国的特区、开发区等)都程度不同地实行了保税制度,只是其中以保税区命名的并不多见。而以保税区命名的区域,一般又是以保税仓库区和保税工业区作为名称。我国近年来设立的以保税区命名的区域,不仅名称上与以往实行保税制度的各类自由港区不同,而且其性质和特征也有所不同。首先,  相似文献   

11.
一个主权国家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减免关税和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而开辟的与其它地区严格分开的特定区域可称为自由港区。同其它地域相比,其基本特征在于减免关税,实行优惠政策,以消除贸易壁垒,向外商提供相对自由地从事商业活动的良好环境,也有人称之为自由经济区。一、辟建自由港对地区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冀中南经济区是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大经济板块之一,是河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传统工业加工区和特色商贸物流基地.随着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和市场经济发展,近年来,冀中南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地位有弱化的趋势.本文翔实地分析了冀中南经济区当前产业发展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思路,指出其实现突破发展的路径和举措.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六十年代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经济技术往来更为密切,旅游业在对外经济技术交往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愈突出。世界上许多的出口加工区、自由经济贸易区都无不将旅游业作为对外经济开放、引进外资的一个先导行业来发展。迄今为止的发展表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因为它本身具有的特点能适应对外经济开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自由港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是我国自贸区转型升级的样板。依据中心地理论、借鉴新加坡经验,福州建设"腹地辐射联动型"自由港的思路是:近期在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内建设"深化经济改革试验区";中远期可根据福建自贸区福州和平潭片区的区位优势、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环境承载力及发展潜力进行科学布局以实现向自由港的转型升级;加强对腹地市场的辐射联动,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动融合。  相似文献   

15.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出口加工区园区载体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政务发展给档案信息化建设带来了良好机遇。从增强园区档案工作意识、坚持档案建设基本原则和实现园区档案信息化管理基本途径等方面,阐述了大庆出口加工区新时期园区档案管理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东北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也是促使其焕发青春的重要途径。东北经济区的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具有低层次合作、次区域合作的初级化及合作领域具有广泛性等特点。在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推动下 ,国际经济合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态势 ,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在此背景下 ,东北经济区应以崭新的思路展开新一轮的对外经贸合作 ,以科学正确的创新模式开创对外合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一、新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经济的战略和策略 自从1991年底苏联解体以来,原来的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以美日欧为经济中心的三极经济格局,并相应建立或形成了以美国为领导的北美自由经济区、以日本为主导的东北亚经济区、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经济区,而且这三大经济区还在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北美经济区以布什总统的“美洲倡议”为起点,逐步开始融入拉美地区的国家,有形成美洲经济区的明显趋势;东北亚经济区有与东南亚经济区(以东南亚国家联盟为中心)、中国、南北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融合形成东亚经济区的趋势;欧洲经济区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核心,已经完成了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联合,并深化为欧洲货币经济联盟,并且这个联盟还在进一步扩大,有将北欧、中欧、南欧、东欧诸国逐步纳入欧洲一体化的强劲趋势。  相似文献   

18.
自开埠以来,新加坡向海而生、倚港而兴。建国50多年,新加坡的海洋经济迅速发展,海洋产业成为其国内重要的支柱产业,其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地位得以确立。新加坡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替代进口”工业化和维持自由港地位、以工业化带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经济结构重组、海洋经济调整、海洋产业转型等几个阶段。新加坡致力于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和国际经济中心城市,逐渐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国际海事工业中心、国际海洋航运中心、国际海事金融中心、国际海事仲裁中心和世界海洋研发与创新中心。近年来,新加坡制定了海洋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了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增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竞争优势。我国海洋经济正处于关键的发展时期,“十四五”期间,上海、深圳、广州、天津、青岛等城市均提出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新加坡致力于构建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的历程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19.
东中西互动战略视角下的海西区发展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应呼应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东中西互动”战略特别是“中部崛起”的战略,从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发展进程来重新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确立海峡经济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地位,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位,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此,确立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地位,推进边界崛起,使福建的周边临界地区真正融入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福建要确立以“跨越海峡、国际中转,打通中部、边界崛起”为核心的“东出西进”战略:跨越海峡,打好海峡牌;发挥海的优势,建设国际中转港,推进国际化。打通中部,突破山的阻隔,向江西、湖南、湖北等纵深腹地延伸;促进海外、台湾和福建沿海经济向内地的拓展和互动,带动福建边界地区崛起。通过“东出西进”战略的实施,形成以福建为主体的东西向“虹吸流”,扭转在南北互动合作中的被动局面,争取战略全局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0.
一、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经验的回顾建立深圳特区的最先构想,是在1979年筹建出口加工区,这显然是参考了世界各地出口加工区的发展而作出的决定。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更作出决定将深圳发展成为兼营工业、农业、科技、旅游、商业的综合性经济特区,其开放程度远远超乎原先的构想。特区创办初期,主要的对外经济活动仍局限于“三来一补”业务。嗣后,随着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其他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了。但是在笔者看来,真正标志着深圳特区走向成熟的是两个方面:外向型经济格局的形成以及外引内联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