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公示语的模糊性主要体现在词义模糊、修辞模糊和文化模糊三个层面。弗米尔的目的论突出了目的语读者的地位以及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在目的论指导下,依据"让目的语读者明晰公示语交际目的"的原则,针对不同层面的汉语公示语的模糊性,可以采用保留模糊、增补信息变模糊为清晰、改译、略译及零翻译等翻译策略。通过问卷调查,这些翻译策略的可行性得到了证实,同时也验证了目的论对公示语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与世界接轨的今天,汉英公示语翻译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本文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公示语翻译应采取交际翻译策略,并从熟悉公示语的功能特征、了解公示语的语言特点和注意汉英公示语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来实现交际翻译。  相似文献   

3.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交际者为达到交际目的、根据交际需要而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下不断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该理论对公示语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和阐释性,一方面公示语翻译提出了统一的目标,一方面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语言层面和费语言层面各个因素的顺应过程和顺应机制,为我们正确翻译和实现交际目的提供了很大的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4.
汉英公示语在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公示语翻译存在不少问题,如表达不当、语义含糊、可读性差、译名混乱、误译等。关联论和顺应论为规范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必须根据原文作者提供的种种明示,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在翻译过程中顺应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简洁、贴切的译文,最大程度地减少读者理解译文时所付出的心力,以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顺利传递公示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实现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5.
顺应以读者为中心的公示语交际翻译策略,译者在从事翻译工作时应遵循关照公示语语言特点和特殊文本类型的传意性原则、互文性原则、简洁性原则和移情原则,力求语意全面准确、表达规范互文,语言简洁明了,同时关照读者情感,实现情感相宜,保证移情适度。公示语翻译可采用借译、仿译和创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以公示语中的误译为例,从这一个角度验证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里的有效性。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它是一种动态的等效,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目标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活动作为人类交际行为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自然界的活动相互关联的。公示语翻译在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是对外宣传与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极强的社会功能。结合生态学原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公示语翻译的跨语际、跨文化转换活动,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多维度层面对公示语翻译的文本进行研究,不仅拓宽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领域,而且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
关联翻译理论强调最佳关联,其核心是效度第一,这与公示语英译注重交际效果这一目的不谋而合,因而对公示语英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虽然关联翻译理论对公示语英译有着很强的解释力,但在翻译某些包含社会文化现象的公示语时,却显得力不从心,不得不采取“文化缺省”的翻译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关联理论对公示语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是我国21世纪翻译研究的热点,但多数讨论均强调公示语的信息性和对话性,忽略了诗型公示语具有的文学和美学意义。文章认为公示语中的诗学要素是实现其交际功能的催化剂,体现了民族审美性和传统文化。诗型公示语的翻译不仅要关注交际内容的传递,更应重视美学价值的再现。  相似文献   

10.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指导,依据"三维转换"的观点,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探讨公示语翻译补偿中的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可以弥补和减少公示语译文的语义、文化信息、交际意图及功能的损失。公示语的三维翻译补偿共同作用并服务于译文质量的提升以求实现最佳有效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