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坚持毛泽东提出的主要矛盾论、运用毛泽东辩证法思想的光辉范例。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根据客观事物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关于主要矛盾的学说,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和新贡献。毛泽东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引自《矛盾论》。下文未注明引文出处的,都是引自《矛盾论》)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庄严宣告:“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是十五大的灵魂。党的十五大的最大贡献就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载入党章,这是我们党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首先,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行动。在党的历史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党和社会主义新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做出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命运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大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全面阐发,进一步确定了这一伟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十四大号召要坚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因此,我们学习领会十四大精神,最根本的是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整准确地掌握这个理论的精神实质,并把它付诸实践,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科学概念,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提出来的。1986年9月,党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决议》,重申了党的十二大的方针,而且发展了党的十二大的提法,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结为一个总布局,即一个中心,三个坚定不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总布局高度来认识。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三大,赵紫阳同志在大会的主题报告中提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建设精神文明,并把这一条作为一项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确定下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 一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我们长期的战略方针。自从党中央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就十分明确地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并且多次郑重指出,是否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的大事。坚定不移地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必须对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因为,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经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就开始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们党逐渐形成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在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提议,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纲领。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的影响,“以阶级斗争为纲”,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没有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思想路线,才明确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长征。  相似文献   

8.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喜悦的心情迎来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出版发行。这为我们进一步落实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统一全党思想,教育干部和人民,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和最有力的武器;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集中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大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提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历史任务。实现这一任务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即不但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还必须抓好组织管理工作。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的形成靠组织,它的存在和发展也离不开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必须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党在全面地总结了我国和别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之后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有了这个决策,我们党对新时期总任务的提法,就比以前更加准确,也更加完备了。这个决策的提出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进一步丰富。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的高度,这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如何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方法论原则,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说明有关的各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多次指出: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技术和教育。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他们活跃在生产、科研、教育、卫生、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各条战线,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十年改革和四化建设的实践证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四化建设和改革的成败是有决定性的作用,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在四化中,科技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朱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是全面的建设。我们不但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经济,而且要建设高度民主的政治和高度发达的文化。即要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并使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向全党明确提出了这...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贯串十六大报告的一个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 ,是以对国情的深刻认识、对形势的正确分析和对趋势的准确把握为依据的。其中两个判断至关重要 :一是目前我国已经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应当紧紧抓住 ,可以大有作为。历史地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十三大”作出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十五大”制定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14.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的重大成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党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跨世纪人才素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世纪人才素质论董国强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性历史时期。这是实现邓小平同志三步走战略的重要历史时期,是20世纪加快现代化建设一冲刺”的历史时期,是奔向21世纪并为我国在21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立足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这些重大理论观点和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回顾精神文明建设这  相似文献   

18.
论“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运作机制尚久悦马欣“抓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制定的重大战略方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使之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我们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和贯彻“抓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 《创新》2007,1(6):17-20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意义重大,旨在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就预示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在较长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  相似文献   

20.
要使广大农民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民的关心。要实现这一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保护农民利益的意义,把农民利益作为全党全社会注视的焦点,切实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过去,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要重新认识农民,就不能仅看到他们对革命和建设的奉献,而且要从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实现的意义上来认识农民。不言而喻,8亿农民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中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