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菜香喷喷     
林红宾 《新少年》2010,(12):41-41,33
又要过新年了,你家里一定准备了不少美味佳肴吧?不过,先别忙着享用,咱们到世界各地走一走,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菜,有些还是国宴必上的菜呢。让我们来见识见识吧——  相似文献   

2.
沙似雪 《新少年》2010,(3):14-15
“登上高山望远方,谷米黄哎,河水向东流,炊烟在飘荡,我要歌唱这美丽的家乡,春日暖,苗寨绿,百花齐放哎——歌声响……”这是一首苗族山歌。来到贵州黔东南地区,满耳都是这种动听的山歌,满眼是袅袅的炊烟。看见炊烟升起,我突然觉得肚子饿得要命。不过没关系,来到了苗乡,还怕没有苗族人待客的美味吗?  相似文献   

3.
邻居     
梁思成,建筑学者,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的丈夫。早年受父亲影响,受过正统的中国古典文化教育,后到美国留学。回国后,创建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完成第一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邻居     
县工商局刘局长生气地对着哭哭啼啼的外甥问:“什么?他挂‘老党员米店’的牌子?这种牌子也可以乱挂吗?”“可不是么,他这牌子一挂,外地车一停,就进他店里买米去了,我那店里已10天没卖一袋米了。”局长外甥二癞子说。“你回去吧。”局长对外甥  相似文献   

5.
邻居     
她一定知道我就是她隔壁的邻居;正如我也知道她是我的邻居就住在我的隔壁一样。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话。上班时分,下班时分,胶一般的表情,我们总能见着面。按每周5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下来,我们算是能见到200多次的。天啊,我己经在这个院子里住了5年了。好几次,我其实是想和她打招呼的,准备好了微笑,却发现她似乎没有注意到,目光不住游移。算了吧,多此一举。有  相似文献   

6.
那是1972年的事。知青食堂最热闹的时候是吃晚饭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知青,聚在一起边吃边说笑,交流着一天劳动中的各种趣事。哎,你们觉得吗?今天的萝卜味道好像比平常好一些。外号喜鹊的女知青小杨对大家说。她一说,大家都感觉到了,今天的  相似文献   

7.
富人的邻居     
何永胜 《社区》2013,(36):60-60
在古代,有一对一墙之隔的邻居。东面的一家是个拥有良田千顷的大财主,家中楼阁亭台壮观气派。财主有一妻二妾,有3个儿子,有10几个家丁和佣人。西面的一家是个做豆芽生意的穷人,只有3间草房,一圈破院墙。穷人也有3个儿子,一家大小5口人。  相似文献   

8.
我的邻居     
青冈 《社区》2006,(16)
我们新家的同一层楼共住了4户,除了一对老人家以外,其余的两户深居简出,搬进来很久了,他们长什么样我还不知道,也许这就是地道的城市冷漠。“老公,那老两口太没礼貌了,我跟他们打招呼,他们竟然没反映。”一次妻子对我说,她主动热情地跟老人打招呼,老人却无动于衷。妻子心中颇有  相似文献   

9.
大款邻居     
我们楼里最后一套房子有了新主人,就是住在我家对面的新住户。几个月的大肆装修后,平平常常的房子显示出逼人的贵气。据物业公司的朋友说,我的邻居是个“大款”,手上的生意大得惊人。这多少引起了我的某些反感──“为富不仁”。但细想想,现在的楼里“隔门如隔山”。早就习惯了  相似文献   

10.
陌生邻居     
刘吾福 《社区》2008,(15):40-40
我们“幸福花园”有两百多住户,来自五湖四海,大家每天行色匆匆,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识,就连和我住同一个单元同一层楼的对面邻居,我也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相似文献   

11.
我家的邻居     
一阵刺耳的敲门声把我从美梦中惊醒。“谁呀?”我懒洋洋的问。“我,请问你家大人在吗?”糟糕,又是她——我那:“吝啬”的邻居。我一下子从床上弹起来,很不情愿的开门,她家里并不穷,但三天两头来借东西,这次也一定是。  相似文献   

12.
遥远的邻居     
冯海鹏 《社区》2013,(2):59-59
我只知道邻居是比邻而居的,却不知道山沟里隔着几里地也是邻居,住得遥远,心却那么近,真是天涯若比邻了。那分温情,那分感动,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3.
口舌邻居     
闲聊时,有朋友说,听见邻居在背后议论自己,是最最受不了的事,凡遇上,必定要吵上门去。 我倒觉得对于所谓的“背后的坏话”,不能一概论之。 我们都是凡人,多多少少,总会有叫人看不惯的地方。难道你就没有过看不惯人的时候?何况在礼义之邦的中国,直言面陈需要勇气。邻居之间朝夕相处,更是不好意思撕开面皮。偏偏长了嘴是要说话的,这就免见不了要在背后遭人议论。直言面陈需要的勇气和  相似文献   

14.
邻居偷菜     
刘卫 《社区》2012,(12):49-49
小区前有块百坪大的空地,杂草长得比人高,征得居委会同意,让左邻右合开辟种植蔬果。消息传出,邻居王姐一手锄头一手水桶,从屋后的小巷里三步并为两步跑出来,她抢先占到了靠墙边最大的那块空地。但却种得杂乱无章,也不怎么采收,不是芹菜开花,就是包心菜长得像竹竿,龙须菜则四处探头爬出家门。  相似文献   

15.
想邻居     
王云霞 《社区》2012,(6):50-50
每天上下班乘坐厂班车,经常会遇到那对60岁开外的老夫妻。男的瘦高个五官轮廓如刀削一般,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女的要矮些,身材略胖,一头斑白的短发,无论和谁说话,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相似文献   

16.
邻居偷菜     
张森凤 《社区》2012,(8):49
小区前有块百坪大的空地,杂草长得比人高,征得居委会同意,让左邻右舍开辟种植蔬果。消息传出,邻居王姐一手锄头一手水桶,从屋后的小巷里三步并为两步跑出来,她抢先占到了靠墙边最大的那块空地。但却种得杂乱无章,也不怎么采  相似文献   

17.
想邻居     
王云霞 《社区》2012,(4):50
每天上下班乘坐厂班车,经常会遇到那对60岁开外的老夫妻。男的瘦高个,五官轮廓如刀削一般,目光炯炯,精神矍铄。女的要矮些,身材略胖,一头斑白的短发,无论和谁说话,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起初,我以为他们是本厂的退休职工或某位同事的父母。我厂离市区较远,  相似文献   

18.
邻居老太     
《社区》2003,(16)
对门的小张要到省城去。便将在乡下的母亲接来看家。老太太从此就成了我们家的临时邻居。小城虽然不大,但住在商品房里,大家便有了大城市里人的诸多作派,比如从不互相串门聊天。我发现,张老太太明显对此不适应,每当我们上楼,她听到楼梯响,必定马上打开房门,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下班啦,放学啦。大多数楼上居民只是对她象征性地笑笑,然后就又埋头上楼,打开自家的房门哐地一声关上门,老太太只好长长地叹息一声。由于我也有一个在乡下的老母亲,多少对她们有一点了解,我就常常在门口停下来,和她说上几句,老太太却像中了大奖似的非常高兴。一天晚上,…  相似文献   

19.
新来的邻居     
王洪武 《社区》2014,(34):50-50
我居住的宿舍区,两幢三、五层小楼,五六十户人家,基本是同一单位的。近些年,不少人家又买了新房,旧房便或卖或租了出去。新来的大多是一些城镇职工、进城农民以及刚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等住户。大院人由“清一色”变成“混而杂”,开始我真为以后的邻里关系而犯愁。可“实践”下来,这担心完全是太阳底下点灯——多余啊。  相似文献   

20.
我的邻居中有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她是我钢琴老师的婆婆,50来岁,黑头发里夹杂着几根银丝,脸上布满了刀刻似的皱纹,微驼着背……她见了人,总是笑眯眯的,可一张口就不寻常了,“ba,ba,ba”……让人听不懂。原来,她小时候发高烧因治疗不及时,不幸成了聋哑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