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认同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作为少数民族青年中的佼佼者,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程度对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产生深远影响。在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研究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民族大学生的信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问题成为思想教育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研究主要采用实证手段,借鉴美国社会学家ShalomHSchwartz的价值观类型研究成果,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要有多元化特征与走向:(1)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比较强烈;(2)价值倾向已从集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3)现实主义价值观逐渐取代理想主义的价值观;(4)传统性价值观向现代性价值观转变;(5)享乐主义价值观的评价最低;(6)对同一价值观的评价异致性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内在的心理机制与外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认同面临价值观多元、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等诸多挑战。高校应根据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规律,积极制定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5.
结合当前民族地区本科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现状,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情况进行研究, 通过对民族地区学生特点分析,探索构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效果的途径方法。 从活动主题渗透、课程思政融 入、教育方式创新改革、引入长效评价机制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推进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红色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红色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榜样示范、信念导向、民族自信、核心价值认同等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应着力打造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以全新的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集中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公民个人价值观。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紧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维度,切实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相统一,方能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并将其转化为大学生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开展大学生休闲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域和价值导向。引导大学生休闲教育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势相适应,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分析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必要性,剖析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休闲教育的基本要求,探究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此提升大学生的休闲幸福指数和促进大学生自由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明确方向和总体目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明确的价值方位、实现有效的价值认同、确立清晰的价值目标、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把握科学的价值评价标准,从而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当前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个命题,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发现,个体需求是价值观产生的基础,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利益需求是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基础,核心价值观认同引领着利益需求。研究结果表明,物质生活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实生活基础,精神生活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依据,全面发展需求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动力源泉。实现从利益需求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不仅符合大学生个体的精神需求、成长需要、理想追求,更是促进大学生自觉接受、遵循、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由途径。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利益需求与价值观认同的关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利益需求,高度关注并满足大学生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精神利益需求和个人全面发展的利益需求,从而促进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主要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网络语言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语言变体,是当前网络文化的表征,它折射出大学生作为主要使用群体的文化价值认同困境,这种困境从认知、情感、行为上体现出来。破解这种困境需从确立文化身份,获取文化认知,树立文化意识,提高行为能力四个维度构建个体认同路径;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层面构建社会认同路径;从构建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网络话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两套体系强化大学生文化价值认同的实效。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如何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分析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的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市场经济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爱国主义受到一定的挑战和冲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也是大学生成长发展和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为此,高校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从发展个人能力、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能力、激发使命感和培养国民心态四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创新理论,是新形势下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战略,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战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新时期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实现坚定信仰与解放思想、民族性与时代性、主导性与多元l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国防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客观需要。高校要充分认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探索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增强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但是微时代传播的及时性、自主性、裂变式、碎片式等特点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提出了新挑战。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与微时代各新媒体形态的互动机制;重视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正能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些来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功能,理所当然地就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高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培育也就成为了题中之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瓶颈在于现行教育体系中实践育人功能不足,建立有效的实践育人模式是破解这一瓶颈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主流思想舆论,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文章从目标维度、教材维度、实践维度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现,即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新问题。为此,本文试提出: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新高度,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内涵,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气候的晴雨表,具有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复杂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先进性特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对于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