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传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2):133-136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2.
吴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1):138-140
文章分析了加强工科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了高校对工科大学生群体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构建多维度教育体系,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等,以全面提升工科人才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贾秀娟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1,37(8):5-7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通过微阵地管控、微政策指导、微资源利用、微队伍建设、微机制健全等路径,全面提升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4.
马云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5-109
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厚底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文化传承与创新切入,用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固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让大学生在人类共有的文化精髓的滋养下成长;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与自觉,以教兴文,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6.
王明铭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242-24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保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要让大学生不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在行动之中,就不能进行强迫的灌输式说教,而应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价值认同理论考察及核心价值观教育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钰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十七大以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价值核心思想的教育问题就实质而言,即价值认同的问题.价值认同理论的研究是对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革命文化所独有的文化特征和红色基因注定了其在新的历史时期仍然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和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内涵和精神追求上有诸多相似性和一致性。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并利用革命文化资源,强化革命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教育作用,打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环境,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
当今,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力量,他们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他们所倡导的志愿服务精神已经成为促进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同时,必须对他们的思想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使大学生志愿活动能够长期稳定地发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邵璀菊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11):146-148
作为自媒体的新宠儿,微信以其独特的功能优势受到广大青年大学生的青睐。伴随校园“微浪潮”的兴起,给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了诸多冲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以树立微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提升思政教育者的微素养和微能力为根本,以构建微体系为着力点,将微信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 相似文献
1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导价值引导和控制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前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形成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相统一的理念、价值观教育中的体系性与层次性相协调的理念、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相协调的理念以及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理念,以期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性教育研究的同时,有必要阐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隐性教育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基于隐性教育视角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进行梳理,可为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提供精神指导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与党的十七大报告系统阐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是引领和传播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针对当今大学生价值观领域的偏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有:深化显性教育的主导作用,体现真理的力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活化原则,寓教于行;彰显隐性课程的魅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构筑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14.
李艳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74-17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大学是一个传承文化的组织,其内生文化不仅规范大学的发展,也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在不同文化视域下,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文化紧紧相连,表现为大学师生对大学文化的延承与守护,对自我价值观的理性建构,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对向善近美事物的不懈追求。大学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质更明显,内容更具体,更能发挥引领和濡染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本质体现,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方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使命决定高校必须努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纳入公寓建设的全过程;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黄彦军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灵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力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教育引导着手,使大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念自觉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主动践行,逐步达到生活化、大众化、普及化。从而实现春风化雨般的育人效果和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中大众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胡飒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6):47-49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但是微时代传播的及时性、自主性、裂变式、碎片式等特点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提出了新挑战。要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与微时代各新媒体形态的互动机制;重视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正能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些来提高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8.
黄志广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5):105-109
高等学校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为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在其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培育和师德师风建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内容;需要在其校园思潮引导上坚持四个结合,即将尊重差异与批判错误结合起来、将包容多样与确立主导结合起来、将预测趋势与引领方向结合起来、将净化思想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从党的领导、国民教育、思政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各类大型社会活动、突发公众事件处置等多方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利用大学生喜爱的传媒方式及表现形式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判断及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朱晓刚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52-58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核心课程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各个大学的历史不同、条件各异,决定了不同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从而使得各具特色的核心课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考察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及核心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可以看出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强调了要立足基础知识的信念,贯彻了服务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