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随之出现并且发生的频率越发频繁。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背景下,出台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初步架构了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规范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现金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在实际的交易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的内涵着手,重在研究交换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阐述交换中需要注意和了解的地方,以让企业更加规范的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避免犯一些常规错误,正确进行非货币交换及其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自1999年以来,我国财政部先后三次制定及修订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本文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对准则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分析,探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设,以期完善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3.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重新进行界定,新准则与原投资准则中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有较大变化,一是在初始计量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二是要区分不同方式下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别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进行多元化的计量。  相似文献   

4.
龚萦 《经营管理者》2011,(4X):233-233
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计量和披露,2006年2月,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准则概念更加清晰明了,公允价值的运用更加具体。但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该文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实际运用出发,阐述了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规定,在非货币性交易情况下,如果不涉及补价,交易双方均不确认非货币性交易损益。按照相关税法规定,以非货币性资产换取其他非货币性资产,实际上是一种有偿出让资产的行为,只不过换取的不是货币,而是货物或其他经济利益。应将非货币性交易分解为出售或转让持有的非货币性资产和购置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两项经济业务进行税务处理,分别计算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例: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为17%。2002年10月,甲公司以其生产的A产品与乙公司的B商品进行交换,双方对换入的资产均作为库存商…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中规定了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3个层次,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活跃市场的不完善性,以及缺乏第三方的监督,导致非合作博弈下“囚徒困境”影响着公允价值在非货币资产交换过程中的公允性以及集体决策的最优化.本文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提出以合作博弈来改变囚徒困境,并从健全现有市场,建立诚信评估机构及加强监管等角度对准确有效地确定非货币资产交换双方的公允价值提出建议,以期达到在集体最优决策的情况下,使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被准确有效使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加,经营方式不断变化,企业之间特别是上市公司之间进行资产置换、股权交换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行为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因此也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另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扩大了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了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法,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下简称新准则),将于2007年1…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核算范围、商业实质及其判断标准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等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相比,基本上大同小异.通过分析差异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并对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朱迎秋 《经营管理者》2012,(1X):231-231
<正>一、引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其亮点之一,就是在会计计量上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199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曾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但是,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发达,许多企业滥用公允价值,使之成为调节利润的一种工具。2001年,财政部又修改了相关准则,修订后的准则公允价值被限制使用。如,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第  相似文献   

10.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最大的亮点是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此次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的交易等方面,再次采用公允价值,此举主要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也保持了一定的中国特色。那么此次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启用,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什么影响?公允价值是否可能再次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避免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然而。由于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一些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灵活性来操纵会计利润,导致滥用谨慎性原则。对此,应加以研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现行<准则>)对我国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做出了规定.该准则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两个前提条件:其一,非货币性交易中换入和换出的所有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是明确的;其二,所有非货币性交易均是公平交易,即所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增值税进项税额之和等于所有换出资产的公允值与增值税销项税额之和.  相似文献   

13.
财政部在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则相对于旧的准则而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对象、范围、方法等等。其中对于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不得转回的新规定被认为是很关键的一点,它有效地遏制了原来依靠资产减值转回来调节利润的行为。本文通过收集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来说明2008年新准则实施以来,资产减值准则的执行情况如何,以验证新的准则是否能够遏制操纵利润的行为,并希望能够从中发现新准则带给上市公司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不等价交换时,非货币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换入资产成本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计量问题,进而提出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产减值准则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该准则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对于完善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是变革的焦点,我国准则在借鉴国际准则的基础上对资产减值确认、计量、披露作了详细的规定,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管理有了新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分析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完善策略,旨在为完善我国新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各类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交易事项,本文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为主要内容,结合一道例题,介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用友U8.72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39项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我国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并逐渐扩大到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颁布实施,使我国实务中以货易货业务的会计操作得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然该准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否果真如其制定者所愿,执行者能够按照该准则的有关规定如实反映其业务呢?该准则是否留有空间使执行者有"空"可"钻"呢?本文对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颁布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交易损益的确认,以及关联方交易的特殊说明,都是具有进步性的完善举措,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但随着实务工作的开展,准则在应用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公布的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主要解决换入、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计价,以及相关损益确认等会计核算问题.这一准则与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对收益和成本的确认规则有所差异,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应注意调整.现举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