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合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就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大课题.因此,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着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本文分析了当前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因此,从农村就业问题入手,积极探索解决农村就业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有效缓解当前“三农”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矛盾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4.
肖星星  邓川 《经营管理者》2013,(28):81+393-81
"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解决"三农"问题,就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在于农民的就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成为就业问题的重点。本文以内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为切入点,分析了内江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特点,提出了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前景是相当严峻的。据统计,目前在我国近8亿农村人口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5亿人左右,此外,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还在600万人以上。必须认清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转移也日益被重视。但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中,最为棘手的是如何解决就业转移中的结构失衡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从战略高度上对其予以高度关注,从理论研讨中寻求相关对策,以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使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教育程度低、分布不均衡,面临的就业问题异常严峻;要突破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瓶颈,必须通过加快推进就业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机制,才能有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8.
刘瑶健 《经营管理者》2013,(32):172-172
<正>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从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和安居方面的问题,而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是劳动力就业,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是破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应有之义。一、我区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现状目前全区农村人口36941人,男性18290人,女性18651人,其中18周岁以下5649人。18—40岁10969人,有固定工作人员7491人,临时工1660人,无工作人员1818人。40—60岁12483人,有固定工作人员6956人,临时工3106人,无工作人员2421人。60岁以上7840人,有固定工作人员750人,临时工888人,无工作人员6202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特点、转移就业现状及其引发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入手,阐释了小城镇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的优势及机遇,提出了以小城镇建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村就业问题关乎到重大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人口增长更加凸显了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不断探索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创业问题,实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集思广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实现农村人口扩大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提升就业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应该如何建立健全农村就业创业机制,从哪些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11.
容言 《决策通讯》2001,(2):22-24
目前,中国有11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新疆以现有土地测算,农村实行劳动力剩余量为75-120万之间。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城市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就业的需要。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新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必须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兴利除弊的指导思想,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是促进就近就地转移;二是鼓励城市化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迁安市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2007年以来,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基础上,结合省、唐山市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免费工程,重点强化了资金保障、质量保障和就业保障,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入世后"三农"问题寻找答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益盛 《决策探索》2002,(8):28-29
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国家富;农村稳,天下稳.现实的难题和形势的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加深对解决"三农"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十分关注的事,朱镕基总理在接受记者采访或者在内部会议中屡屡提及的一句话就是:"入世后我最担心的是农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农村大学生就业为背景,从农村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探讨了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认为农村毕业生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的欠缺和不公平的就业环境是导致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提高农村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改善社会就业环境的措施,以帮助农村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4,(26):15-15
正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个大课题,在这方面,吉林省通过开展农村就业制度综合改革试点,采取将就业服务送到村、农村劳动力转移规划到村、职业技能培训进村等举措,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了"四个转变":从"城乡有别"到"城乡均等"。截至2013年底,3个试点县、区已经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实际剩余劳动力约2.1亿。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关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问题,是关系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问题。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导致城市用工量急剧减少,这使得农民进城打工的机会减少,大量农民工滞留农村形成剩余劳动力;因此,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此外,鉴于当前我国农民就业又表现出了新特征,并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分析了现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方式和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然后提出了一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张卫东 《决策探索》2009,(14):39-3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利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鹤壁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就业示范市,认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但是,目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没有消除,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柳爱华 《决策探索》2010,(14):44-44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沿海部分企业出现经营困难,随后波及到内陆地区一些企业。河南省委、省政府从改善民生的大局出发,把促进农民工就业放在重要位置,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在全省开展河南农民工就业服务活动,使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基本解决,新增转移就业103万人。但是,引导和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仍需要长期持续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根据安丘市当前农村劳动力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本身就出在不利地位,而农村贫困学生又是更为弱势的群体,就业压力可想而知。针对独立学院农村贫困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其中出现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帮助独立学院农村贫困学生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