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民营企业底层员工的压力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营企业的底层员工,是指其工作主要以显性的体力或手工劳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一线工人、办公室文员和后勤服务人员等。这些员工在企业员工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他们的数量占社会总就业人员的20%左右,在东南沿海达到30%甚至50%。从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一名19岁的员工跳楼身亡到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一共发生了14起员工跳楼事件,造成了12死2伤,这些跳楼的员工都是富士康最底层的员工,因为不堪压力重负最后选择跳楼这一极端行为来解脱压力。这一事件不但引发了富士康对自身员工管理体系的反思,也引起了整个社会对于我国民营企业如何对底层员工的压力进行管理和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0,(20):18-18
据媒体报道,5月21日清晨深圳富士康一名21岁男性员工坠楼身亡。这是拥有逾40万名员工、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富士康半年来第十次发生类似事件,也是10天里连续发生的第三起跳楼事件.富士康已经陷入社会舆论的漩涡。  相似文献   

3.
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的员工在不到半年内,接连发生的跳楼自杀系列事件不仅引起世界舆论的轰动:也引起我国政府高层时高度关注。客观地说,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导致悲剧发生的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人们心理状态的健康与否。正因为如此,深圳市卫生管理部门专门派出30多名心理医生和医疗队进驻富士康,  相似文献   

4.
随着员工自身和外部的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现有企业在员工非经济性报酬的空缺,员工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本文从2011年5月份又一起成都富士康跳楼事件入手,然后分析了我国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而从非经济性报酬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强心理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5.
发生在上半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震惊和极大的关注。有关员工的问题接连出现,且结果越来越严重,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用工理念。本文从管理学的角度,试图通过对富士康集团内部管理环境的分析,探寻事件发生的企业内部管理根源,并找出破除其管理之殇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关于富士康集团公司的一些负面新闻接二连三的报道,虽然富士康科技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厂商,也解决了很多员工就业问题,但是伴随着"跳楼事件"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深刻的认识,如何正确理解人力资源的管理、从富士康事件引发的思考以及如何建立健全的工作制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当今时代的一大主题,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如今的许多企业仍然将"以钱为本"作为指导思想,企业的发展只是单纯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这导致许多企业不惜以员工极低的待遇换取"带血"的利润,将自己摆在员工的对立面,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富士康的连跳事件,也给富士康式的企业敲响警钟,本文结合富士康的跳楼事件,分析"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也由此给出了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富士康"热点问题出发,本着对于富士康跳楼事件探究的态度,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薪酬和激励的角度,浅析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而薪酬体制作为激励机制的主要方式,实现对于企业员工的有效激励,文章主要通过职位评价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层次、将员工的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绩效考核与升迁制度的有机衔接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之然 《经理人》2010,(5):28-28
4月上旬,富士康又出现员工意外死亡事件。这样,从1月下旬至今,富士康接连发生6起员工坠楼事件,死亡4人,重伤2人。这种频发的重大意外事件对富士康的企业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事件确实值得“富士康们”深思。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郑州富士康跳楼案的基本背景以及郑州富士康对于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谋求一种既能最大限度发觉基层员工工作自觉能动性,又能挽回和提升富士康外界声誉的双赢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富士康科技集团一连串的"跳楼事件",反映出企业管理制度和方式的极端重要性。积极转变企业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升级,注意满足员工的多层次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我们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自2009年7月,富士康的员工孙丹勇因工作差错不堪重压坠楼以来,该公司频发员工自杀事件,仅今年就发生了12起,10死2重伤。富士康因此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有许多共同点:自杀员工均为“80后”、“90后”的年轻人;大多数员工上岗时间在半年内;员工自杀时间的间隔越来越短,自杀方式相同。  相似文献   

13.
正社会转型期的各种矛盾在工业企业青年职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危害很大,这一现象在产业集群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事件"正是这一现象的集中体现。因此,企业应了解、分析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的职业压力、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的具体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职工心理疏导措施,提高人力资  相似文献   

14.
富士康的员工连续跳楼事件是2010年的热点事件,在震惊和疑惑后面,笔者更看到了职场中的个体正在面临日益膨胀的压力,由此带来极为严峻的心理健康挑战。而员工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心理-行为-绩效"的传导链深刻地影响着组织绩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当认识到健康、幸福、高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对员工进行"心理管理",推进员工的"幸福"福利,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践中卓有成效的员工心理培训和员工帮助计划都是可以借鉴的方法,当然更为本质的是理念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富士康多名员工连续跳楼事件震惊世界,年轻生命的离去令人痛惜。但痛定思痛之后,这些鲜活生命消失的原因又何在?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脑海中不断浮现村上春树的那几句话:“以卵击石,在鸡蛋和高墙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这一边。”鉴于中国长期历史文化的熏陶,恻隐之心常常在这时会绝对的偏向鸡蛋这边,媒体的报道无法客观呈现事实。介于此,在阅读大量记者报道之后结合笔者个人对法律的理解甄剐客观之处撰写此文。下文将从政府及法律的角度阐述了笔者对于“富士康”事件之浅见。  相似文献   

16.
“90”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公共问题,“富士康”12跳更是加速这一问题进入政府决策的视野,成为一个政府问题。本文系统概括了跳楼事件的经过,并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多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08,(12):18-18
在短短的十天时间内,接连发生两起员工跳楼事件,这让一向备受关注的华为再次成为舆论焦点。2月26日,华为成都员工李栋兵跳楼身亡,后经查是因个人情感问题自杀。3月6日,华为深圳员工张立国跳楼自杀,具体原因警方尚在调查中。据悉,去年以来先后已有5人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有华为内部员工甚至统计出:这已经是近期华为非正常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企业责任事故频发,从三鹿奶粉到富士康跳楼事件,再到紫金矿污染,企业缺乏社会责任由来已久,如何建设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政府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富士康科技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业专业制造商之一,在员工待遇方面,在员工自愿的基础上,员工平时加班、周末加班、国家法定节假日加班可分别按照相应的标准领到公司支付的加班费。在员工工作生活方面,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及生活环境。同时,集团还非常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每年都会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并为员工搭建一个全方位心理健康服务平台,维护员工心理健康水平。试想一下,在规模如此大的企业,实力之强,又对社会积极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员工,无论是在报酬待遇方面还是在生活环境来看,都规划的如此令人向往。在这种环境下,那么2010年的十三连跳楼事件是怎样发生的,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面对这样的问题,该企业应该怎样做以及对其他企业会有怎样的影响,下面将具体阐述一下。  相似文献   

20.
按:最近,富士康“跳楼门”成为网上最受关注的事件,“连续剧”般的“连跳”让人震惊.也引起了全社会关于企业用工、劳动者权益以及心理健康、经济转型等诸多方面问题的广泛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