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宋·庄绰《鸡肋编》卷上“翟字读音”条:《春秋》“郑伯突入于栎。”《注》云“郑别都,今河南阳翟县。陆德明音翟,徒历反。”(第15页)按:“《注》云”以下文字应标点为《注》云“郑别都,今河南阳翟县”。陆德明音“翟”:“徒历反。”  相似文献   

2.
刘安与《庄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到魏晋,玄学之风大盛,注《庄子》之家蜂出。先后编注《庄子》者有孟氏、司马彪、向秀、郭象、崔譔等人。陆德明认为“帷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经典释文》)现存《庄子》只有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本。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不少学者都据此得出注《庄》自晋人始的结论,如闻一多就叹惜“两汉竟没有注《庄子》的。”(《闻一多全集·古典新义》)江世荣在“有关《庄子》的一些历史资料”一文(载《文史》第一辑)中提出淮南王刘安对《庄子》做过注解,是五十二篇本《庄子》的编者的新见解。张恒寿在《庄子新探》一书中提出:“《庄子》书一定经过刘安和他的门客们的编纂和整理。”江、张两位学者破除刘向编定《庄子》、  相似文献   

3.
《文选》成书之后,很早就东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研究《文选》在日朝两国流传、刊刻、翻译、注释、评论、模拟之学,可以称之为"《文选》东传学"。《御注文选表解》是日本室町时代末期纪传儒菅原和长对李善《上文选注表》的详细解说。"御注"可能是平安时代大学寮博士菅原家的遗说,其注重对语汇的解释以及文义的疏通;而"愚解"是对李善《表》以及"御注"的进一步解释与发挥,其特点是引用了大量典籍对上述文本进行详细注释,还援引当时流行的朱子学对李善《表》进行阐释。菅原和长的"愚解"是当时讲授的讲义,其不但对李善《表》进行分段解说,而且还对此表的结构与写作特点予以详细剖析。总之,菅原和长的《御注文选表解》是现存第一部详细解释与研究李善《上文选注表》的著作,对于研究日本中世纪传儒的《文选》学以及建构"《文选》东传学"都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裴骃《史记集解》的注文散入《史记》本书,是六朝后期《史记》版本的一次重大变化,由此产生一种新的《史记》版本形式———百三十卷夹注本。六朝写本裴注《史记》残卷《张丞相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是最早的夹注本实物遗存。考察两残卷中散置的注文,可知原本八十卷的《集解》注释体例为“标字列注”,变为六朝写本“散注入篇”之后,不仅于裴注原文有所增损改易,而且注文散置混乱,无规范。但由于散注者的目的在于方便阅读,尽管被分拆散置后的注文已非《集解》之原本旧式,然裴注的内容仍基本保存。从裴注的散置状况来看,六朝写本与宋刊本及今本并无大的变化,传世《史记》版本之源,殆可追溯至此。  相似文献   

5.
[说明]郁达夫这组《毁家诗纪》共有20首,其中七绝7首、七律12首、词一阕。这些诗词系作者于1936年春至1938年冬陆续写成,并经多次修改,最后加上注文,寄给香港《大风》主编陆丹林,由他在1939年3月5日《大风》旬刊第30期发表,诗后注文详细记述了作者与妻子王映霞婚变的过程,情辞哀婉,凄恻动人.但“这些本事注,多有不尽不实的地方’(陆丹林(郁达夫诗词钞·前言》),包含有一定的想象的成份,未可一概视为实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尤刻本《文选》被认为是李善单注本的代表,但是将此本和相关版本进行详细比对后发现,它已经严重偏离了李善注。与已知最早的李善单注本北宋国子监刊本相比,仅《吴都赋》一篇,尤刻本就出现了2035字的增注。这些增注不仅来源复杂,而且大部分找不到出处,比较可靠的推测是:尤袤手中有一个李善注本,而这个注本有大量的旁注附在善注之旁。尤袤在刊刻之时,把这些内容作为善注收入了新刊本。总之,尤刻本是一个以李善单注本为名的杂糅了诸本的《文选》注释本,从学术研究层面讲,是一个很不值得信赖的本子。  相似文献   

7.
<德行>篇"元方季方为兄为弟"条,正文注文措辞相反,注家或依正文笺释,而义理不尽圆通;或依注文训解,而征引颇有失类.<言语>篇"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条,正文注文所述实为两事,据正文乃例行上计公差,据注文乃荣膺察举岁选,注家或含混而解,颇滋疑窦.<言语>篇"谢仁祖一坐之颜回"条,宾客所作颜回之喻,与汉世限年制度渊源甚深,故事常谈,遂为习语.  相似文献   

8.
先秦古书中的文字和意义,屡经转变,阅读困难,所以汉魏以来不少的学者加以注释。唐朝陆德明采摭诸本,搜访异同,编成《经典释文》一部。陆氏所释之书有《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公羊》、《谷梁》、《孝经》、《论语》、《老子》各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加上第一卷《序录》共为三十卷。《释文》即为群书作音。因古代文字多以声寄义,注音即等于注义,如《序录》里举“好”、“恶”、“败”、“坏”等字为例,读者看到所注的音,即知此数字每字的词性各随音变而有不同。虽然他的主要目的在于考证字音,但也兼及字义的解释,可惜为后人删掉不少,如宋代陈鄂校勘《经典释文》的时候,把《尚书音义》中只载形义而不载音的注文多加芟蕹,其音义兼载的,往往存音去义。据今所见敦煌写本《尚书·尧典释文》“毨”字条以下有一百五十条,而今本“毨”字下裁有七十二条,可知宋以后传本被删汰的颇多。  相似文献   

9.
萧统依据“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标准,编造了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文学选集──《文选》。《文选》原只有30卷,唐李善为之作注,注后的《文选》被分为80卷.李春作注态度十分谨严,实事求是.翻开李注,一个很容易被人觉察到的突出特点就是旁征博引,广泛地引用了前人的各种资料,网罗繁富。户、观李善《文选》的注文,引文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李善的引文很值得探究。李善所引用的书籍,有哲学、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小学等等,经、史、子、集的文章都有。据验鸿凯《文选学》统计,李注征引的书,共23类,1689种。不过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说文》以词为对象,注读者凭其注获出的对象词符具有的信息为功能的观念认识,其核心注文语文为“某对象是什么”、“某对象是什么什么”的注文元,以注文的写作、阅读、结构、功能为参照点进行了分析。希望以此种分析逐项地建立《说文》注文模式的说明体系,并较详细地提出《说文》及汉语语文理论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传本,仅郭象编注的三十三篇流传下来,其中是没有“惠施”这一篇题的。但《北齐书·杜弼传》云:“(弼)注‘庄子·惠施篇’。”王应麟根据这句话,疑《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五十二篇旧本,原有“惠施”一篇。谭戒甫先生又进而推考:杜弼注的“庄子·惠施篇”,其实就是《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惠子》一书,刘向校定群书时,按“篇名互见例”附入《庄子》五十二篇,其后晋人删注《庄子》,又将其  相似文献   

12.
评《三峡》     
《三峡》是从《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篇中节选的,是对《水经》中“又东过巫县 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那一条的注。由于注文内容丰富,描述生动,使它成了一篇绝妙 的散文。“江”在我国古代专指长江,《江水》写的是长江水流的风貌。长江流入四川盆地 后,曲折向东穿过横亘前面的巫山山脉流向湖北省,造成许多峭险的峡谷。其中最著名的瞿 塘峡、巫峡、西陵峡,就是我们所要谈的“三峡”。  相似文献   

13.
光武帝纪一(卷第一) [清乐三堂刊蒋氏本] 元帝时,节侯之孙孝侯以南方卑湿,请徙南阳。天游按:范晔《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以下简称范书)曰:“熊渠卒,子考侯仁嗣。”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以下简称《东观记》),“孝侯”亦作“考侯”。又《文选·南都赋》李善注引《东观汉记》曰:“考侯仁以春陵地势下湿,难以久处,上书愿徒南阳,  相似文献   

14.
《南齐书·陆澄传》载陆澄与王俭书曰:“太元立王肃《易》,当以在玄、弼之间,元嘉建学之始,玄、弼两立。……今若不大弘儒风,则无所立学,众经皆儒,惟《易》独玄,玄不可弃,儒不可缺。……且弼于注经中已举《系辞》,故不复别注。今若专取弼《易》,则《系》说无注。”(见中华书局1971年标点本,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其中“《系》说无注”,应为“《系》、《说》无注”。《系》即指《系辞》,《说》即指《说卦传》。我们知道,王弼注《易》较《老子注》简略,而且对《系辞》、《说卦》、《序卦》、《杂卦》四传没有注释,后来,韩康伯续注。现今流传的《周易注》就是王弼注和韩康伯的续注。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云:“其《系辞》以下,王不注,相承以韩康伯注续之”。又在“韩康伯注”下说:“王辅嗣  相似文献   

15.
李斯《上书秦始皇》,又题《谏逐客书》,载在《史记·李斯列传》、《昭明文选》卷第三十九.注释则有《史记》的崔骃《集解》、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和《昭明文选》的李善注.  相似文献   

16.
南朝学者颜延之和沈约都曾注释过阮籍的《咏怀诗》,《文选》收录《咏怀》十七首,李善为这组诗作注时,即以颜、沈旧注为基础而稍加补充。按照《文选注》对采用旧注的体例规定,《咏怀》十七首每句文下按颜、沈、李的顺序出注,颜注不题注家,沈注题沈曰,李注题善曰,三家注文条序井然,各不相混。宋人合并李善注和五臣注时,误将不署名注当作善注,在这些注文前都补题善曰。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后世对《咏怀诗》颜注面貌的认识混乱。  相似文献   

17.
尤刻本《文选》李善注中载有感甄故事,通过与《西溪丛语》、《默记》中有关记载和考证的分析,可以推知现存《西溪丛语》中自"李善注《感甄赋》云"以下恐非姚宽所引,而是后人补入,而姚宽未尝见此"《记》曰"一段注文。要利用《西溪丛语》此文,以证明尤刻本别有所据或尤刻本出赣州本别本,恐均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集众宾客所撰,自名“鸿烈”。刘向父子校书,定名为《淮南》。自《隋书·经籍志》始,以《淮南子》名世。《汉书·艺文志》注录淮南内二十一篇,淮南外三十三篇。颜师古注:“内篇论道,外篇杂说。”按《汉志》注录形式,内篇、外篇当为两书。...  相似文献   

19.
曹丕《典论·论文》“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中的“齐气”,《文选》李善注为“言齐俗文体舒缓,而徐干亦有斯累。”尔后注家几乎均援此注。其实,此处的“齐气”,以解作“谐隐”为宜。这可从曹丕的《典论·论文》与徐干的辞赋找到内证,从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与刘勰的《文心雕龙》找到旁证。 一、按照曹丕的批评,“齐气”并非表现在徐干的诗与论,而见于辞赋。何谓“齐气”,曹丕没说。有意思的是,朱自清也以“齐气”评论荀子、屈原的辞赋,并且揭示了“齐气”的含义。他说:“齐国海滨,多有怪诞的思想。屈原常常出使那里,所以也沾了齐气。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文选》李善注的音切所作的声类考订。由于李善注《文选》的年代距《切韵》刊行之时不过七十年,因而是研究《切韵》和初唐语音的重要资料。本文经考校与筛选,收集了李善音注的直音和反切共1500余条,采用了系联法与简单枚举归纳法进行整理,初步得出李善音系统有36声类。其声类特点如下:唇音尚未分化出轻唇音;舌音除泥、娘二纽外无别外,其余可分端、知二组,但有少量类隔现象;精、庄二组有少量混切,从、邪个别混切,船、禅无一相混。关于李善音声类的性质,经初步比证考订。可以推断,李善音是契合南北两地官音的读书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