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似文献   

2.
刘基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刘基研究自明以降600年来,可以说从未间断且步步深入。兹就其研究的历史作一回顾,并对研究的未来略作展望。一、刘基研究的历史回顾(一)明清两代刘基研究概述明清两代500余年,学人对其研究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1.本事稽考。数百年来,在民间口耳相传着许许多多有关刘基的传说,像“石室得书”、“西湖望云”、“鄱阳湖更舟”、“筑城之谶”,等等。这些故事于当地农村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百姓心目当中,刘基无疑是神。他能上知千古,预测未来,谶纬术数,扶鸾占卜无所不精…  相似文献   

3.
刘基死因考     
关于刘基的死因,至今众说纷纭,主要有被胡惟庸毒死、朱元璋指使胡惟庸毒死和正常死亡即病故三种说法。朱元璋指使胡惟庸毒死刘基之说,全凭主观臆测和推理,缺乏史料依据;正常死亡之说的种种论据,也都经不起推敲。细检史料,胡惟庸既有毒死刘基的明确动机,又有指使医生下毒的具体行动,实难逃毒死刘基的罪责。  相似文献   

4.
《史记·留侯世家》中塑造了张良的三种形象:任侠、谋士、游仙。但长期以来,张良主要被塑造成一个深通谋略,又有些文弱的谋士。这与历代政府的政策如尊崇儒学、重文轻武等有着莫大的关系。到晚清之世,在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下,知识精英们掀起一股强劲的尚武思潮,重新诠释张良,使得张良的形象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谋臣形象黯然失色,而游侠形象大放光彩。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李严权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备登基后,为搞权力平衡,曾大力扶持李严,在“托孤”时,明确指出“尚书令李严为副”。诸葛亮与李严发生了权力之争。通过此事件的剖析,可从新的侧面认识、了解政治家刘备、诸葛亮。诸葛亮击败李严后,对他采用了流放并基本保持原生活待遇水准,这在三国时期是极难得的。  相似文献   

6.
7.
张良的一生是依靠智力而建功立业的一生。研究张良的智慧,对于形成、建立历史智慧学举足轻重。应该把张良的“美”——即智慧,发掘出来,以为现代化建设所用,以为强国富民所用。这就是张良研究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汉初大臣张良的故里进行了新的考证,否定了诸多工具书的"今安微亳县东南"说,肯定了"张良故里在今河南禹州".文章依据文献记载、地方史志资料和实地的勘察,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张良故里不是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地域,而是在韩国地域;不是在东"城父",而是在西"城父"(亦称"父城");不是在今河南省郏县、宝丰县的古"城父"地区,而是在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古"城父"地区,即张得乡.这样,文章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张良的故里是河南省禹州.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汉初大臣张良的故里进行了新的考证,否定了诸多工具书的"今安微亳县东南"说,肯定了"张良故里在今河南禹州".文章依据文献记载、地方史志资料和实地的勘察,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张良故里不是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地域,而是在韩国地域;不是在东"城父",而是在西"城父"(亦称"父城");不是在今河南省郏县、宝丰县的古"城父"地区,而是在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古"城父"地区,即张得乡.这样,文章就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张良的故里是河南省禹州.  相似文献   

10.
馒头与诸葛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馒头是当今寻常的主食之一."馒头"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文献中.宋代高承<事物纪原>称,馒头的产生与诸葛亮有关.这一说法流传较广,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但无论是赞成者,还是反对者,都缺乏认真的考辨.本文经过考辨,认为这一说法基本上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刘基诗文入手,结合有关史料,极力勾勒出元末至正时期的刘基书画交游之大概,为深入全面研究刘基艺术思想、元末书画家状况及时代书画之风尚作一些有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的荆州,兴起了具有与此前儒教不同特点的新儒教-荆州学。它的形成不仅缘于宋忠、綦毋闿等刘表集团的内部成员,同时也包括了司马徽、庞德公等在野的名士。在这样广泛的交友关系中成立的荆州学到底具有怎样的特征。又是为何诞生于荆州?修习了荆州学的诸葛亮在刘备处仕官,最终在蜀汉建国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荆州学又在诸葛亮的思想里占据了怎样的地位?此外,在经学上师承宋忠的王肃对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进行了全面的否定和批判。荆州学是经过了怎样的演变才出现了王肃反郑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文学经典的屈骚,深刻影响着刘基的文学创作.刘基对屈骚的审美接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屈骚体"艺术形式的选择,二是对"香草美人"意象的审美认同,三是对"惊采绝艳"浪漫诗风的传承.他在接受"屈骚体"的艺术形式、"香草美人"的审美意象、"惊采绝艳"的浪漫诗风的同时,赋予了新的内涵.他在自己生活的时间和空间,以其对社会、人生与自然的独特感受与体验,创造出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的艺术境界.刘基在有意无意之间对屈骚的审美接受,是成就其"千古人豪"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中,历史上的诸葛亮不过是普通人。从建安二年(197年)开始,诸葛亮便开始了十年的耕读生活,从事农业劳动之余,诸葛亮读书游学,并同襄阳的亲属和师友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躬耕磨砺了他的意志,读书锻造了他的智慧,而通过游学结交名士为师友则为其出山做好了铺垫。婚姻家庭方面,诸葛亮娶丑陋的才女黄氏为妻。他重情重义,严格教育子女。在个人品质上,无论是在作风廉洁还是开诚布公等方面,我们都不难感受到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诸葛亮不仅受到了当时百姓们的崇敬,同样也值得今人敬仰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司马懿由隐士而出仕,显示了亮、懿勤于时政、广博涉猎诸子学说、善于变通的过人胆略。刘备慧眼识诸葛,为亮万世辉煌提供了表演舞台,在失荆州、败夷陵后,亮应时而变,内治外交伐敌,立功遗爱布于当世;曹操强征,铸就了司马多元人格和代魏兴晋条件,但主观功绩不可否认。两人是多元思想传承和变通下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的完美合一。  相似文献   

16.
元代以来,戏曲、平话中的诸葛亮,都以道士形象出现,影响至今。历史人物诸葛亮,治国主张、修身养性理论、选读的书籍,乃至其出生地,都可以看出其所受道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诸葛亮素被冠以“忠臣良相”、“智绝千古”的美名。在元代之前的讲史、小说、唐诗、宋词等各个方面都有大量的材料显示诸葛亮美名的形象侧重各不相同,有名相、名士、名将、智将等。在元散曲中,由于其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与众不同,所以产生了诸葛亮独特的艺术形象和魅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在历史上有着"以身弑秦的任侠"、"运筹帷幄的谋圣"、"独善其身的智者"等多重文化形象。其历史文化形象的多重性首先源于其社会角色的多样性。文章拟从张良的角色转变来考察其历史文化形象的差异,并对文人笔下张良文化现象进行探讨,探究张良历史文化形象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明代卫所制度由刘基于洪武元年创立,事实并非如此。相关史料如刘基行状、宋濂作品等,或是人为编造,或因袭旧章,均有可疑之处,但因编入钦定《明史》,遂成定说。卫所制度元时就已出现,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沿用了卫所制度,其基本职掌业已具备。事实是,卫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并非始自洪武元年刘基的倡立。卫所制度被认为是刘基所创,与刘基参与明初诸多制度创设有一定的关系,或与明初统治者高层的政治斗争以及明中期以后诸多与刘基神话传说有更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马伯庸 《社区》2013,(11):14-14
读史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我们自以为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如果细细究其本源,完全不是我们想的那么回事。 比如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成语,乍一看,很好理解:城门着火了,大家纷纷去池塘里打水救火,结果把池塘的水舀光了。水里的鱼全干死了。比喻遭受了无妄之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